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江西省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江西省优课

视频标签:科技文化成就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江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人教版2016新版) 
一、设计思路 
  
中国精神的最美亮相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成长和生活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试以爱国奉献为例,自古至今,中国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关键时刻,往往置个人的利害祸福,甚至生死存亡于不顾,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唐·崔颢《题王威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奉献的精神,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辉煌。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民族中爱国奉献的人与事,像古代的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飞抗敌、文天祥宁死不屈,像近代的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海上抗日,现代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钱学森回国搞“两弹一星”、王进喜拼命建油田,如此等等,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详,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始终让我们魂牵梦萦。爱国奉献精神的流传,像一支支号角,时时刻刻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民族发展首先关乎公民的素质。我们要思考让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塑造的人,不是失却精神沉沦物欲的“单面人”,不是只会追影星歌星,不是纯粹活在“自私的基因”中的动物人,而是有物质有精神,有“小我”也有“大我”,有梦想和追求的现代公民。 
    本课的灵感来源于——呼唤中国精神,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实力和社会文明获得了极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辨善恶、不知荣辱的人和现象。在麦金泰尔批评当今西方社会物欲横流呼唤回归人类美德时,一个个中国科学家、农学家、两弹元勋给这个时代带出了片片亮色,同时带来的,还有中国品质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人格影像!你能感到历史时代的人物又“穿越”回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动,引我们向善而行。 
我们要实现中国民族之梦和中国人之梦,不仅需要经济科技等实力,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品格力量。那就是中国精神!于是本课设计,主旨在于从细节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事、科学家的人,从而发自内心的感受他们的精神,学习和感染自己,指引自己前行! 二、设计目标 
通过多方面材料,锻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学生分组介绍,提高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以追星之旅的方式,首尾呼应,从追明星——到认识科学家——到追科学之星,达成思想上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中国真正的中国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
 
                    
             
                    
                             2 
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2)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航空航天、农业、医学、文学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 
(2)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弘扬中国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分析、收集资料、概括资料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有一定的基础;本班学生们擅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针对如今青少年追星现象,学生不具备分辨能力的特点,这节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具备正确人生观、偶像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讨论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邓紫棋的《夜空中最亮的星》音乐片段,开启今天的追星之旅, 
 
                    
             
                    
                             3 
 
(意图通过明星和科学家的对比,同学反应的反差,同学们对科学家的陌生感,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播放众多明星的幻灯片,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追星吧?你们认识这些明星吗?” (学生们七嘴八舌能说出很多) 
再播放科学家幻灯片,追问:“这些人你又认识谁呢?”同学们说不出来,仅有个别同学指出其中的几个人。老师进一步引导:“看来大家并不熟悉这些明星,这些人是曾经或是今天仍然活跃在中国军工、航空航天、医药、农业方面的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他们都是在这些领域最厉害的明星。那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他们,开启今天的追星之旅,找出你心中最亮的那颗星。 
板书: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新课讲授 
师:在新课讲述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教师给出今天课堂上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探究一:新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文化成就? 探究二:有哪些科技文化的明星? 
探究三: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看书,学生很快指出一共有四方面成就,老师板书分别“两弹一星”、“空航航天”“农业、医学”、“文学”领域。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四个领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成就一:出示图片,展示成就——两弹一星 (一)、两弹一星的概念研制时间 师:请问什么叫做两弹一星? 生:原子弹,氢弹 人造卫星。 
 
                    
             
                    
                             4 
老师进行进一步的纠错引导: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和导弹以及人造卫星。原子弹和氢弹都属于核弹头,要想进行飞行,成为真正的军事武器必须要有飞行器导弹来携带,所以两弹一星分别指的是核弹、导弹、人造卫星。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时期的成就,(幻灯片分别出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二)、研制原因 
师:在两弹一星方面中国在六七十年代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出示1964、1966、1970让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的这段历史背景,并提出问题:中国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在两弹一星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个工作实际上在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而五十年代,中国当时面临着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从中国刚刚建国,国家的经济实力财力非常的不足,那么与此同时,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大跃进中国的经济遇到了空前的危机。老师继续追问: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之下,中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研制人造卫星呢?中国当时在经济实力各方面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动力,一定要去搞这个和研究呢? 
出示曼哈顿计划, 
师: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动员了十万多人,历时三年耗资三百二十亿美元,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原子弹的国家,那么这个原子弹的研制,看来是要花费非常多的资金,而作为一个穷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他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么紧张艰难的环境之下去研制这么耗费资金的核武器呢?这一定是有其中背后的原因。 
师:老师来揭秘——从美国的一些解密文件来看:1953年,美国曾想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抗美援朝的部队,到了1955年的美国已经正式通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核威胁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苏联来看,在五十年代毛泽东曾经也想搞核武器,但是苏联已经有了核武器,苏联有核武器就可以了,但是五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后来苏联在中国的边境珍宝岛地区跟中国在领土上有纷争,于是当时苏联也打出了给“中国做外科手术”,也曾扬言用核武器来威胁中国。因此在这个时期,中国之所以要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原因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要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以及对中国的核威胁。   
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中国之所以作为一个穷国,之所以我们也怀着实现核武器的梦,是因为我们已经受到了很多的威胁,而我们一旦拥有了核武器就不怕来自于外国的威胁,所以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之下,中国人勒紧裤腰带,一定要研制出自己的核武器。 (三)、研制过程 
 
 
(出示研究现场图片) 师:简介研究经过——五十年代,中国一些大学的物理学家,数学家,中学的一些物理老师、数学老师突然就消失,他们集中在北京郊区进行着秘密的核武器研制。在这个地方条件艰苦、
 
                    
             
                    
                             

设备落后、资金匮乏情况之下,大家都在积极的努力。当时我们大量的数据的计算没有先进的计算器,我们就用古老的算盘算。但是有一些数据,非常难以计算,所以当时用的是比较简陋的飞跃牌儿的手摇计算器,进行一次弹道的计算需要开方立方平方,于是使用这个计算器,分三班人马,昼夜不休计算一次需要一到两个月,而这样的一个数据需要进行九次计算所以一个数据下来需要一年多。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大家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是当时在实验的现场,我们所穿的非常简陋的实验服。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中国人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军事奇迹。在众多当年艰苦奋斗的奋斗的这些科学家们,其中有几位杰出的代表,我们就有请我们的科技组。 (四)、代表人物 
出示人物图片(意图: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胆识) 两弹一星组代表一: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他想的是,要到科学水平更高的美国去,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知识后,报效祖国。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邓稼先的成就,也纳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们打算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处在严重的困难时期。对于中1964年1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 
在这以后的五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时间短,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迎来了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决战阶段。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 (前苏联8年、美国6年、法国4年、中国2年8个月),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
 
                    
             
                    
                             6 
验, 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  
两弹一星组代表二: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立志回国。在经受了长达6年的磨难后,1955年秋天,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赤诚的爱国之心,投入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工作。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 
  骚扰、阻挠纷至而来,美国当局动用了可能的全部手段,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让钱学森回国,因为"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   坐牢、软禁,恐吓、跟踪,美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打击,无法让钱学森屈服,激起的只是勇敢、无畏的斗争。面对检察官的无理指责,钱学森掷地有声地回答:"知识是我个人的财产,我有权给谁就给谁。""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美国的报纸报道说: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而是检察官! 
  在钱学森的长期抗议和祖国外交斗争的巨大压力下,美国当局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带着丰厚的学识和一腔热血,钱学森登上了归国的航船。 (五)、两弹精神 
师总结:非常感谢两位同学的介绍,其实在两弹一星的背后不只是这两位杰出的代表,还有更多的未知而默默付出贡献的科学家、技术工作人员和实验场的各种数据收集员,在1999年我们国家为在两弹一星研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二十三位科学家颁发了两弹一星元勋勋章。希望大家能记住他们,在这些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一种共同的品质——他们在那么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先创造条件的前提下为中国的军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他们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呢? 
 
精神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响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心系祖国。 
师:是的,所有当年参与的科学家们的贡献,很多人放弃了在西方的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实验室设备,他们一心回到祖国,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强大,那么就让我们再次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制成功的视频(重回历史,感同身受中国人激动振奋的心情) 
(六)、研制意义 
 
                    
             
                    
                             7 
 
师:为何激动,为何振奋?两弹一星的研究成功对中国有何意义?进行合作探究,给出邓小平的这段话,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师:虽然艰难,但的确为中国在五六十年代的国防力量的壮大奉献的青春年华,所以这些科学家是功不可没的。  
成就二——太空漫步 
 
(一)、863计划简介 
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关于863计划。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战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一些老科学家也意识到了科技是时代发展的动力,所以在1986年3月几位老科学家向中央提议追踪最新高科技,在八个领域我们国家分别取得了一些成就: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生物工程以及航空航天。其中取得最大成果的就是航空航天技术, (二)、成就展示 
1999年11月神州一号成为中国实现飞天梦想的第一步, 
2003年10月15号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载人,飞船成为世界上第,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神舟七号满载着三位飞行宇航员飞入太空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太空行走翟志刚成为中国人的心中的英雄,在众多的航空航天人中有一位航空英雄值得介绍给大家,邀请我们的航空航天组的同学来介绍一下航天英雄——杨利伟 (三)、航空航天组介绍 
 
                    
             
                    
                             8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飞船走去。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飞船绕地球飞行第14圈。 
进入返回阶段,这是整个飞行最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飞船要以每秒8公里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要经受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航天员要承受比发射升空时更为难受的载荷冲击力。 
成功进入太空的他背后付出了艰辛的训练。离心机在加速旋转,人受到的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这是对人意志的考验。在他的左手旁,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是用来报警的。如果航天员在训练时,感到不行了,就可以按按钮叫停。但是,在每次离心机训练时,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从未碰过这个按钮。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四)、精神总结 
师:我们发现,航空英雄杨利伟不仅要进行艰苦的训练,而且要承受心理上巨大压力,当然他的成功背后,还包含了众多的航空航天科学家的坚持和努力,一个细节就是在他升空的过
 
                    
             
                    
                             9 
程中,受到巨大的震动,正是由于他的这个震动的感受,所以在后来神六神七发射过程中这些,通过技术人员的改进,振动共振已经几乎感觉不到。所以科技科学家们在还不断的攀登科技高峰,推动科技创新。 师:我们从杨利伟以及他身后的众多的航空航天的科技科学家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种品质呢? 
生:从杨利伟身上看到了刻苦训练师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生:从航天人身上看到了不断攀登 不断创新 改进技术 师总结:这些航天员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并不满足现有的科技成就在科学的高峰中不断攀登不断创新,改进技术。为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神舟飞船不断的改进,为中国扬眉吐气。这些科学家和飞行员更值得我们去尊重。 
  
目标导学二——农业成就 
成就三:杂交水稻 
师:接下来,我要是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人: 
他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  
他追求艺术,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他生活简朴,即使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他就是来自江西的男神——袁隆平,他的成就就是杂交水稻, 请我们农业组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农业组介绍 
学生:民以食为天,吃乃那头等大事,想起你在饥肠辘辘到时候,眼前摆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那是何等开心的事情。可是你知道吗,我们江西的一位男神为人们的口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成功的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他是谁?不错,他就是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他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百分之二十左右,对于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解决。今年88岁的他,又研制出了海水稻,若推行起来,还可多养活2亿多人。 (二)、影响 
师:是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高产,在国际上把他的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而他则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甚至国际上还把他的杂交水稻称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我国,而且解决了世界的粮食问题,
 
                    
             
                    
                             10 
因此他的杂交水稻所带来影响,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袁老今年已经88岁了,他却没有停止自己的梦想,在他已取得的成就之后,他仍有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里面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籽粒有花生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亩产1000公斤水稻品种能够早日实现,接着是一千一,一千二,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老人,即便已经进入古稀,但是他依然还在不断的进行科研攻关,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不断的创新,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给世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震惊和惊喜,所以他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明星。(意图在于激励学生,梦想努力不断创新) 
 
目标导学三——医学成就青蒿素 
 
师:与他同样高寿的还有另外一位女科学家,她是屠呦呦,她就是在一株小小的青蒿素里头,发现了有效的解决疑难疾病疟疾的有效药,下面邀请我们的医学组来给大家介绍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一)医学组介绍 
同学代表:(手拿药盒)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药吗?我手上的这个药非常的便宜,一个疗程仅需几十块钱,它就是今天专门针对疟疾疾病非常有效的青蒿素,每年有两亿人换月季百万人死于疟疾一九六九年屠呦呦接受了中医药研究走访收集了两千多余芳其中六百四十一九七一年在文革期间进行了多次实验一百九十一次实验之后筛选了两种药最终获得了挖掘成功诺基意志达到了百分之百取物中的两种而且还亲自到一九七八总之于两千零九十九例全部治愈,其间,中国也曾有人组织中草药。研究也有人做过津高速的研究,但认为都无效而放弃了。1985年精华素获得了新药证书,2003年她又研制了双擎好素栓剂,做用于作用,相当于之前的十倍每天约两千个婴儿死于疟疾,而这个口服药片又便宜又不产生副药副作用,2015年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201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    (二)知识拓展 
 师:同样是八十多岁的老科学家,她在她的研究道路上始终坚持永不放弃,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秘密,2018年屠奶奶的新年有三个梦想:第一、就是发现青蒿素更多的秘密;第二、把论文变成药,治疗疾病;三、在中国建立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广纳人才,用现代科技发掘中医药中的更多的一些用途。尽管屠奶奶已经成为诺贝尔的获得者,但她仍然表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要好好干活。如今这位低调的科学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那么他依然是一个多次拒绝记者采访,一心进行自己研究的老科学家。 
(三)精神品质 
从两位都是八十多岁的老科学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品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淡泊名利,勇于进取,心怀天下,造福人类的胸怀和品质。 
 
                    
             
                    
                             11 
 
 
目标导学四——文化成就 
(一)背景 
师:当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除了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外,我们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硕果。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就曾经在文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是众多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文化大革命之后再次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前提之下,中国的文化事业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就有我们的文化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这一时期的成就。 
(二)成就简介 文化组代表: 
 
学生:众所周知,在文革之前有很多文学作品,但由于历史原因在十几年后才被广为传播,其中这本革命题材的《红岩》,是那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想必在座的各位一定有人看过这本书,那么请问在这本书中,你们觉得最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是哪个人物?我认为最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也是江姐,因为,她义无反顾的投身于革命事业,并且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她坚决不屈服,她这样的伟大的共产党暂时不是比那些明星更值得我们推崇和尊敬吗?改开放以后在数学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其中陈景润在他的研究过程中表现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下面我们就跟随赵老师的脚步继续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精神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这段时期在五十年代和文革之后的文学作品,无一都展示着是那个时期的真实的一些写照,那么在五十年代《红岩》青春之歌,更多的描绘的就是那段时期中国人的一种坚韧不拔,斗争的精神。而哥德巴赫猜想中针对陈景润做一个数学家他的执着追求,对这个数学难题的不断地研究,我们也看到他们身上的品质,那么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反映出那段时期中国人的精神。也正是由于中国文学作品取得了丰硕的不断的前进,所以在2012年中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了中国史上第一枚诺贝尔文
 
                    
             
                    
                             12 
学奖。一位中国人在文学创作学创作中走出了迈向世界的第一步。那么这个时期的作品,它代表的也正是中国人的精神,革命时期,革命者代表的是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的精神,改革开放之后的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陈景润身上,我们又能感受到执着的追求、忘我的钻研,这些人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当代的同学所学习的。 
 
  
目标导学五:小结 
师:非常感谢我们四个组的同学,带着大家去感受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科学文化成就。我们再进行一个小结, 
 
 
目标导学六:取得成果的原因及中国精神 
(一)原因讨论 
师:这段时期我们在科学文化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思考一下,为什么在这段时期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其中有哪些原因可以助推成就?进一步引导:首先我们刚才已经回顾了,在航空航天和军工方面,这些都是需要雄厚的资金来支撑,那我们就考虑一下这段时期,中国国家的力量是否能够为这些科技提供保障?科技研制过程中很多科学家他们对这个成就的贡献又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讨论。 
 
                    
             
                    
                             13 
 
讨论中····· (二)总结中国精神 
师:除了物质保证、环境和政府的支持之外,这些科技文化成就的,最重要的贡献还是由于我们的科技文化工作者在前方的开拓创新和无私的奉献,在他们身上的我们看到了——幻灯打出四个方面人物精神。 
 
最后这就是中国精神这个时代需要弘扬这种民族精神——中国精神 (三)幻灯播放回顾 
 
最后以《感动中国》作为背景音乐,在此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这次回复那段艰难创业的时刻,爱国科学家的中国情怀,航空航天英雄的微笑,神舟系列的不断发展,屠呦呦的芳华以及晚年的成果,袁隆平的年轻和老年的图片对比,一生献给了水稻事业,活到老学到老的袁老,晚年学英语的袁隆平,郭永怀,天眼,
 
                    
             
                    
                             
14 
生物种子,中国芯片,神州11号,国产航母大飞机,习近平强调国家之重器科技强国。 
 
【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追星之旅,我们已经告一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我相信在同学们心中,已经深深地把这些科学家铭记在脑海中,让我们再大声的呼唤出他们的名字吧!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各种品质就是中国精神,中国之未来精神!而中国的未来则是我们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志!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才是未来,我们传承的目标,才是国家发展的最终动力! 
 
《夜空中最亮的星》再次音乐响起, 说出你心中的那颗星,让孩子们每个人都去说,大声的喊出你心中所崇拜的那颗心!(意图:和开头首尾呼应,再次认识这些科学家,他们已不陌生)  
 
【板书设计】  
 
追星之旅 
第18课 科学文化成就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
两弹一星 
航空航天 
农业 医学 
文化成就 
中国精神 
 
                    
             
                    
                             15 
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利用学生对军事武器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说多探讨。本节课也是一次重要的科普教育课。 
以追星之旅的方式,首尾呼应,从追明星——到认识科学家——到追科学之星,达成思想上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中国真正的中国精神!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科技文化成就”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江西省优课”,所属分类为“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江西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