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科技文化成就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四川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科学文化的成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2. 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 3. 调查结果: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教材分析
1. 课标分析: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2. 教材内容: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 重点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掌握知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
的动人事迹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
2、培养能力:通过解读图片及文献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
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3、形成认识:感受两弹一星精神,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
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培养家国情怀。
教法学法
1. 教法:角色扮演法、阅读指导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2. 学法:角色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立意
1. 目标立意(课魂):“自立 自立 自强” 2. 方法立意:明线 时间轴上的科技文化成就;
暗线 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导 入 新 课
微博热搜“中国制造被卡脖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从现实中的热
搜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学习的距离,
从而在欢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3分钟
㈠自主学习 , 建构知识框架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时间轴空缺部分。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帮助学生建构本课基础知识框架。
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建构基础知识框架;
通过完成“时间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分钟 ㈡ 交流展示 , 提高表达
1. 完成时间轴后,交流合作更正答案。 2.再对关键词稍作记忆的基础上,填补空缺,老师进行点评。 利用时间轴,使学生了解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
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
4分钟
力
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
㈢ 归纳点拨 ,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自立——有志者事竟成
【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面对“被卡脖子”我们交出的答卷 1.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核国家
中国成为有核国家的意义、我国原子弹到氢弹研制成功所需时间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2.我国成为世界第五个自行研究制造卫星的国家
展示自行研制卫星的其他国家
3.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播放视频“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历史瞬间; 图示2019年后,我国航天新成就
4.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起重要贡献
展示图片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5.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 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展示漫画屠呦呦,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 ——我们面对“卡脖子”的底气从哪里来 1.“两弹一星”精神
通过播放邓稼先的故事,讲述邓稼先与杨振宁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两弹一星精神的真谛。 2.国家支持
通过小组讨论书上的三则材料,让学生明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20分钟 二、自信——文化之光不灭
巧妙的利用时间轴,将屠呦呦与莫言获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实现巧妙过度。在把莫言
与56年前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联系在一起,举例指出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出现的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等)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为什么当下我们要强调“文化自信”?
从学生熟悉的莫言引出学生不熟悉的双百方针下出现的作品。让课堂气氛有动有静,动静皆宜。再次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能力。
㈣ 总结反思 , 形成认识 三、自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1、播放袁隆平和屠呦呦团队在2019年取得的新成就
2、拓展到现实问题,科学家们终会老去,而我们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比如我们又被卡脖子了美国打压中国5G发展 3.得出认识:唯有科教兴国,做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国人。少年强则中国强 。
通过从本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家
国情怀。
5分钟 ㈤拓展延伸 , 深化主题
首尾呼应,论从史出
最后,请学生用今天学到的史实打脸 ”卡脖论?“
用以下形式造句:
@某某同学:那又怎样?想当初,
__________年,_______(描述困难) ________(人物)带领团队,取得了 ___________(成就)。
这就是我们应对卡脖子的底气!
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应用能力。
3分钟
板书设计
一、自立——有志者事竟成 二、自信——文化之光不灭 三、自强——少年强则中国强
教学反思
这节课用到了很对最新的素材,包括视频的选用多是比较新的素材,我在上这一节课时,也在思索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使这些素养沉淀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让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用学科思维去认识这个世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