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空气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_天津市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_天津市优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展是经过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最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在还没有接触到压强方面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初中的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教师通过做好演示实验、组织好学生实验,来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析并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我手里拿着一支滴管,它里面是空的吗?有什么?-----空气
【展示图片】空气就在我周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它不仅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而且还起到起着调节气候的作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燃气的燃烧到我们出行用到的交通工具,再到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从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到工业建设建设所需的钢铁,再到新能源的开发都与空气有关,它对于我们人类如此的重要,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
【提问】就像题目所说的一样空气就在我们周围,那谁能从色、味、态的角度来描述一下空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你如何证明滴管中有空气呢?
【提示】我这里有一个装有水的烧杯。
【演示】当我将空滴管按到水中,水不能完全进入滴管,说明里面有空气,而且空气还有一定的体积。当我挤压胶帽时,有气泡冒出也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2个问题:
1.水为什么会进入滴管中?
2.每次吸入的水的体积并不一样,那么进入滴
管中的水的体积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活动2【活动】环节二:重走科学路,体验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
【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仅有体积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压强。那么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板书】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问】你对空气的组成有什么了解吗?
【过渡】空气的组成,现在看来很简单的常识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却是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才得出的结论。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空气发现史。
【多媒体展示】空气发现史。
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分离出了氧气。
3.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但他误以为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
【展示资料】英国物理学家雷利于1892年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了氮气密度为1.2505g/l,而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密度为1.2572g/l。
【提问】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4.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了空气中还有稀有气体氩,以后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陆续发现其他稀有气体.
【讲述】至此,人们对于空气的认识应该达到了最精密的程度。
【板书】1.空气的组成
【提问】经过科学家们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研究,人们终于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出空气的成分。通过你对科学家们研究空气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3【讲授】环节三:回顾历史,分析实验
【过渡】当我们知道了空气是由什么组成后,我们又会产生其他疑问那就是空气各成分的含量是多少?它们又是如何被测定出来的呢?
【过渡】让我们倒退到250年以前,先看看拉瓦锡到底是用了什么实验来确认了空气里氧气所占的含量的呢?或许对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6页并参阅右图所示信息,思考以下2个问题:
1. 为什么玻璃罩中的汞面会上升?
2. 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讲解原理】拉瓦锡在200多年以前做了这个实验,他利用汞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体系中的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减少的氧气所占据的空间,由可观测到的汞来填充,通过压进来的汞体积来判断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从而将空气的不可观察性转化为可观察性进行研究,不得不让人佩服。
活动4【活动】环节四:学以致用,合作探究
【过渡】今天我们在这一节课里要模仿这个著名的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问】我们能否选择汞与氧气反应呢?为什么?
【讲解】今天我们用到的是红磷,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且五氧化二磷可溶于水,不占有气体空间。
【提问】拉瓦锡用汞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我们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那我们选择的药品务必达到什么要求呢?
【讲解】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仪器和装置原理。
【演示实验】下面老师来演示一遍,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会你们也要模仿老师来做一遍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重点观察两点现象:
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什么?
2.当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归纳总结】请同学回答实验现象,教师引出文字表达式,师生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板书】2.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⑴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当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液面约上升1/5体积。
点燃
⑵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⑶结论: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组织交流】合作探究:若实验过程中红磷不足会产生什么现象?请分析一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过渡】经过人们的实验测定,现在人们已经能精确的知道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那么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多少呢?请看书第27页。
【板书】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活动5【讲授】环节五:探究混合物和纯净物
【讲述】从空气的组成我们可以看出,空气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分别只是由一种物质组成,他们都是纯净物。
【板书】3.纯净物与混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提问】1.矿泉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净化后的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判断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依据是什么?3.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身边有哪些纯净物?哪些混合物?
【提问】4.由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也能提供呼吸的事实,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活动6【练习】环节六:体验成功,拓展提高
1.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排列为( )
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 B.洁净的空气
C.二氧化碳 D. 氮气
3.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人足量的红磷,把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2)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 ,而生成了固态的 ,从而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集气瓶内气体的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3)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此外剩余气体主要是 ,还能得出该气体 的结论。
(4)如果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低于理论值,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是(写出两种即可)a. ;b. 。
活动7【作业】环节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1.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
2.请把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记录下来: 。
【作业】
配套练习课题1空气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