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分子和原子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笫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吉林省 - 长春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笫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吉林省 - 长春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节课是学生接触微观世界的开始,分子、原子的概念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思考的
不多,同时又由于知识所限,很少从微观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选择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和简单易懂的实验引入概念,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合理猜想、分析推理,自己体会到分子的存在及其性质,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节课较多地联系了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符合学生“学以至用”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使命感。
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分子、原子的性质及其概念的建立,均由学生自己探究、推理得出;
(2)给学生充足的提出问题以及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励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学习化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分子存在的过程,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1教法、学法:引导想象推理、分析探究 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实验
教学准备:品红、烧杯、药匙、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意图
【引言】同学们的家庭实验都做了吗?观察到什么现象? 【引导】为什么水没有了呢?你做过猜想吗?你想探究其中的原因吗?现在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进一步引导】想过深层次的原因吗?如果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呢?它还会变成水蒸气吗?
【引导】这些粒子你能看见吗?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 【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路过花圃、中午回到家门口,会闻到什么气味?
【设问】这些现象该如何解释呢?
【讲述】科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这些现象,并进行了探究,和你们猜想的一样,认为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板书课题) 科学家还指出了它们所具有的性质,比如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这些粒子在 。
学生多是从物理知识角度回答。 生答:说明它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生答:不能
生答:有花香、有饭 香
生一答:说明这些粒 子在运动。
生二答:空气是流动 的。
生三答:风吹的。„„
生一答:运动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鼓励】很好,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具有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讲述并指导看书】教材P48页,现代的科学仪器已经拍摄到了苯分子和半导体材料硅原子的照片,证明了物质确实由许许多多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那么这些分子或原子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讨论】我们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它们是否能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呢? 【引导探究,指导操作】请同学们在自己前面的两支烧杯中分别倒入半烧杯的冷水和热水,用药匙取少量的品红,右手拿药匙,平放在烧杯口上,左手轻磕右手的手腕,将少许品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讲述】扩散是宏观现象,用微观的观点怎样解释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引导探究】同学们猜一猜将土豆和小米混在一起它们的体积是否等于两种物质体积之和?
再猜一猜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它们的体积将如何变化? 【师】酒精和水不反应。
【讲述、引导】而且不同的液体分子间的间隙不同,把它们混合起来,互相挤占对方的空隙,所以,它们的体积之和不是1+1=2,而质量却能相加,这是为什么?
【演示】用实物投影热水和冷水中温度计的刻度。
【提问】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能体现冷热温度的不同呢?
【追问】为什么气球易被压缩,而铁球受压几乎不变? 【小结板书】(3)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间隙越大,一般地说,气体分子间间隙>液体分子间间隙>固体分子间间隙 【师答】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是由于水的结构和特殊性质决定的,同学们有兴趣,可以阅读高三化学课本《晶体》一章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下课后找我。
【小结分子具有的性质并讲述】分子的这些性质原子也具备。
【提出任务】
请同学们讨论并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分子的三个基本性质。
【设问】同学们举得这些例子中,组成它们的分子发生了变化没有?变了,怎么变的,没变又为什么会有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等现象?
【提出任务】你能否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来说明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呢?
生答:(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讨论达成共识 学生实验、观察: 高锰酸钾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答:(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生一答:分子间有间隙。生二答:反应了? 讨论后达成共识。 生答:因为组成物质的微粒的个数和质量没有变。
生答:热胀冷缩、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隙越大。 生答:气体的分子间隙大,固体的分子间隙小 生问:水变成冰后,体积膨胀那是怎么回事?
学生讨论后举例
生一答:分子没有变,是分子间隙变了 生二答:分子变了 学生展开争论达成共识
讨论后交流
学生想象、探究、交流。 用事实证明分子的存在。
针对学生“空气流动传播”的错觉,进一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养成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优良品质。
培养学生用实验说明事实的习惯。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通过层层设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给学生直观、感性知识。
【引导学生探究】
我们知道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已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形状大约是这样: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画完后,交流探讨一下为什么这样想。
【知识反馈及归纳:】(略) 【要求学生反思提问】学习了这些知识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问!
先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所表现出的
性
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单个的分子是不具备这些性 质的。
【小结】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和分子一样,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它们在不停地运动,它们间有间隙。 【课后反思】
学完本课,你还有那些问题不理解?有什么问题?你还想知 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写在作业本上告诉我。
【课后作业】:(略) 【创新作业】:
已知,浓氨水易挥发,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请 你用浓氨水、酚酞为药品,仪器自选,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学生答:分子变了,原子没变。
学生活动 生问:为什么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是保持物质的性质呢?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师生共同小结。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巩固知识,理清头绪。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反思质疑,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获得第一手资料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很小 2. 分子在运动 3. 分子有间隔
4.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