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方程的意义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重庆市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重庆市优课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方程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天平、PPT。 课前准备:复习数量关系
课前谈话: 师:看完这两段动画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搞笑
师:确实搞笑,但是笑声的背后也要思考。除了搞笑,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第一段动画中的跷跷板为什么始终不能平衡呢?第二段动画中,小虫子们一直都想让跷跷板保持平衡,那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通过你的眼睛我也看到了,经你这么一说,我也明白了) 生:„„
师:从刚才的发言中,我发现了咱们班的同学很会观察、善于思考。希望你们能把这种好的学习状态带到课堂中去,行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实物天平,通过天平建立等式的概念
生活中其实有一种东西跟我们玩的跷跷板原理相似,那就是——(齐答:天平) 出示天平
师:刚好,我这有一台天平。它的指针指到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平衡状态)
师:这时,在天平左边放2个50g砝码,右边放1个100g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 确实平衡,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生:说明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大家同意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吗? 生:50+50=100或50×2=100
小结:对,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第二幅图,丰富等式的类型
师:这幅图你还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吗?为什么?
3
生:能,因为天平是平衡的。(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那好,用哪个等式?一起说说。 生:90+60=50+100
师:象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能说一个? 生:„„(2个)
小结过渡:看得出,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已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等式,那让我们又回到天平上继续认识不一样的等式。
3、体验天平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初步感知方程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
师:请看,在天平左边放一个空杯子,右边放100g砝码,此时天平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生1:杯子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生2:杯子的质量就是100g。(你知道杯子的质量,还有谁知道?) 师:那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
(2)出现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师:接下来,我往杯子里倒一些水。咦,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天平倾斜了。(不平衡了) 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可以怎么表示?
4
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x、a...嗯,用上了刚学的用字母表示数。 师:好,我们就用X克来表示。整个左边的质量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00+x克(板书)
(3)初步感知方程
师:想要知道水的质量怎么办? 生:添加砝码
师:(添1个100g的砝码)好嘛,行了吗? 生:不行,还是轻了。 师:又怎么办? 生:再添砝码
师:又添了,这次行了吧? 生:不行不行,还是重了。 师:怎么还是不行呀?又该如何呢? 生:换1个比100g轻一点的试试。 师:现在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前面3次都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这次就能够确定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引导
5
师:谁想先来说一说
生1:因为上面3幅是表示天平不平衡,下面1幅表示天平平衡了。
师:说得好,抓住了重点。谁结合这个问题,把话说得更完整。 生2:„„
师:他们说从平衡和不平衡来说的,谁能换个角度来说一说?(从左右两边相等或不等的情况来说说。)
生3:当左右两边相等的时候就能确定水的质量,左右两边不等时就不能确定水的质量。
师:由此可见,这种相等关系非常有价值,特别重要!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关系,谁来试试。 生:100+x=250(师板书)
师:咦,这个等式跟前面的相比,有点特别。谁知道它的名字?(方程)对,像这样的等式就是方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方程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他抓住了天平平衡中的相等关系写出了方程,你们行吗?
师:接下来,请四人一组,先找出相等关系,再写方程。开始! 师:你写的方程是?
小明有30元
钱,买书用了z元,还剩14元。
6
生1:x+x+x=2.4 生2:3x=2.4
师:这个方程左边表示什么?右边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3本书,每本书x元;右边表示一共的价钱。 师:那这个方程你是根据哪个相等关系写出来的呢? 生:单价×数量=总价 生3:X+y=2.5 生4: 30-z=14
2.观察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师:仔细观察这些式子,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他们都是等式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2:因为都有等号
师:对,他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所以都是等式。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3:左边没有未知数,右边的有未知数
师:的确是这样,右边这组等式中的x、y、z都是未知数。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你认为,什么是方程?
(如果第一个学生说得很完整,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生1:含有未知数,有等量关系(抓住了重点,谁还能说一说)
7
生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怎样的式子?)
生3:有1个未知数(如果生只说了1个,要引出多个) 生4:表示左右两边相等,又有未知数的就是方程。
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咱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说的?翻书63页,先勾画出来,再读一读。(师板书)
师:来,一起读一读。(读得很整齐)但是老师想听到你们读出对方程的理解。(再读)
3.新课回顾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你认为写这些方程的关键是什么呢?自己先想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生1:是根据相等关系写出来的(如果生回答有未知数,追问:有了未知数,还得找到什么?)
师:有没有补充?(如果没有就接着问)是不是有相等关系就一定能写出方程呢?这也有相等关系,为什么不能写出方程? 生2:因为没有未知数
师:现在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出方程?
生3:是要有未知数,并要找到相等关系才能写出方程。 生4:是把未知数当做条件写出来的。
师:对,你的意思就是带着未知数,把找到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就能写出方程。
(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8
厉害!你们不仅看清了方程的外形特征,还抓住了方程的本质。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5+35=80 X-14〉72 6(2+y)=42 Y+24 a÷5=35+b 62÷2=31 x÷4〈26 x-3=19+11 师:这里还有一些式子,请判断哪些是等式? 生:„„
师:(圈)为什么其他的都不是等式? 生:因为其他的没有等号 师:哪些又是方程呢? 生:„„
师:(圈)你们怎么都不在这里找方程呢? 生: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一定要在等式里找。 师:那等式和方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生1:方程包含在等式里面 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
生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特殊这个词用得好,特殊在哪?) 师:孩子们把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美化一下。请看!
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
9
式。
师:老师这还有3个式子,不小心弄花了。请判断一下,他们是不是方程? 生判断 6x+( )=78 85-( )〉36 36+( )=42
2.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书P66,做成题单) 师:刚才我们根据方程的意义进行了判断,下面我们就自己动手来写写方程。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你列出的方程是?有没有不同的?
师:这3个方程都能表示小明的年龄和爸爸年龄之间的关系。小明到底多少岁呢?(12岁)怎么算的?40-28=12(岁)
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思路,和这3个方程中的哪个思路很相似? 生:第3个
师:对,第3个方程就是用的以前的思路,写方程时通常不采用。一般我们都要像这样,把未知数当成条件来列方程。
10
师:这道题谁来说? 生:„„
3.拓展提高
师:刚才这些图都能写出方程,这幅图你还能写出方程吗? 天平左边500g,右边xg。(不平衡)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天平不平衡
师:你能想办法将天平变得平衡,再写出方程吗?(能)自己先想想,再写一写。如果有困难,还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 生讨论写方程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写的方程?
生1:500-y=x (直接拿掉左边的一部分)
生2:500-y=x+y (左边拿一部分给右边,使得两边相等) 生3:500=x+y (右边直接加上一部分,使其和左边相等) 生4:500+y=x+z (左边和右边同时加,但是加不一样的使其相等) 生5:500-y=x-z (左边和右边同时减,但是减不一样的使其相等) 生6:500-y=x+z (左边拿走少一点,右边拿进来多一点)
4.数学文化介绍
师:我们只用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创造了方程,而古人是通过几千
11
年的漫漫征程,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让我一起去看一看。 (视频短片)
四、课堂小结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除此之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生:„„(可抓以下几点: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是通过相等关系建立的、是把未知当成已知条件来参与列式的、方程的产生、方程的用处)
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多多。今天我们认识了方程,为今后的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感受到方程的魅力。
(1)大约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写在“莱因德-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有了关于方程的记载。
(2)“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们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这里的方程是指由几个方程共同组合而成的方程组。
(3)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提出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把字母与普通数同等看待,用运算符号和等号将字母与数连接起来,就形
12
成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其实方程我们并不陌生,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曾看到过。 (5)而今天,我们正式认识了方程。
(6)到了初中我们还会进一步认识更复杂的方程。
(7)这些方程可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高科技领域中,如:火箭要把卫星运送到预定的轨道就得借助方程,方程已成为科学家的得力助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