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速度,时间和路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福建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 》福建省
速度 时间 路程
【设计理念】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为了让学生更好了感知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比较场景时也采用了逐层递进的方式,首先创设一个无法比较的情境,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时间没有路程是无法比较,从而进一步认识到要想比较快慢必须知道时间和路程两个量。从而自然的引入“速度”。在对速度含义的讲解上,我采用从关键词出发的方法,把握“单位时间”,通过解题,让学生明白“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这些都是单位时间,而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对于速度单位的教学,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生活中的速度,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速度单位的构成。对于公式的形成的过程,采用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的方法,让学经历从算式到公式的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本设计借助数量关系运用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一般的数学问题,并选择和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抽象的必要和艰难,感受渗透其中的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通过发现事物数量关系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特殊的逻辑系统的学习和思考,把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转化为自身的逻辑推理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的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速度与路程、时间”这部分内容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分为四部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探索规律。本节设计的内容在除法一章,属于数的运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什么是速度,速度与什么量有关,怎样求出速度等问题。而且在探究路程、时间及速度三者关系的过程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对应、数形结合等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的感觉到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和理解“速度”意义,掌握速度单位的书写方法。 2.理解速度和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说明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及速度单位的含义,能应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速度”
师:孩子们,今天邓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看。 用快速播放效果在自然界中的风起云涌、日出日落和一些不易觉察的镜头及人们捕捉到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视频。(让学生感受播放的速度很快)
师:用一个字来描述刚才你看视频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快慢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交流中自然步入学习的殿堂】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速度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算一算,谁走得快
乐乐说:我上学用了6分钟。笑笑说:我上学用了4分钟。哪位同学走得快些呢?(课件出示) (2)比一比
生:笑笑快!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笑笑用的时间少。
师:是的,要准确比较出快慢,除了知道时间,还得知道路程。 (3)算一算
师:笑笑、聪聪上学究竟走了多少路呢?
课件出示:聪聪离学校420米,笑笑离学校24米。
师:这下能比了吗?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比一比。 (4)学生汇报
师: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420÷6=70(米) 240÷4=60(米) (板书) 师:这两步分别求出了什么?
师:每分钟走的路程越长,说明这个人走的越快。都是这么想的吗? 师:邓老师还画了线段图,画了图可以看得更清楚。 (5)小结
师:60米/分、70米/分在数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速度。(板书:速度)
师:刚才我们比较乐乐和笑笑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他们的什么呀?(速度) 师:你们会求速度吗?(板书:路程 ÷ 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初步感知、理解“路程、时间、速
度”三个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三个概念的模。同时,让学生明确路程不同,用时不同,要准确比较出快慢,得求出俩人的每分钟走的路程,从而引出速度。】 2.认知速度的单位名称 (1)求速度
师:下面我们再来求两个速度,算在本子上。 (2)学生汇报并板书
飞船:48÷6=8(千米) 自行车:16÷2=8(千米) (3)认知速度的单位名称
师:飞船的速度8千米,自行车的速度也8千米,丽丽好厉害骑自行车的速度和飞船一样快。
生:不一样。飞船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是每小时8千米。(板书) 师:一个是每秒8千米,每小时8千米。我们数学最讲简洁了,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千米的后面加上一条斜线,写上秒。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3.归纳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这几个速度,他们都是在多长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是啊,速度可以是每分,每秒行的;还可以是。。。。等等
师:(出示)像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所走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而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那路程又是表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一共行了多少路就叫做路程)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通过实例和交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加深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4.寻找生活中的速度
师:想想除了人有速度,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有速度?(学生举例) (1))苏炳添百米速度
师:提到速度,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人,被称为亚洲第一飞人,谁呀?那你知道苏炳添速度有多快吗?
课件出示:10米/秒。谁来读一读? (2)苏炳添PK猎豹
不单单人有速度,动物也有速度。 据你所知这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谁吗?(猎豹)
课件出示:猎豹 1800/分读一读?感觉这个速度怎么样?
师:那你觉得和苏炳添比,谁会赢?(课件出现人豹pk) 师:拿出本子算一算,比一比。 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3)苏炳添PK蜗牛
动物世界有跑快的,也有跑得慢。印象之中跑得最慢的是谁?(蜗牛,乌龟) 我们选一个很慢的,看看,谁呀?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5.概括路程和时间的有关关系式 师:关于蜗牛,我们来解决两个问题 (1)如果蜗牛爬24小时,它能爬多远呢?
9×24=216(米)这216米就是求出了什么?也就是说路程可以怎么求呢? (速度×时间=路程 )
(2)从教室到学校门口有54米,蜗牛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课件出示) 学生计算:54÷9=6(小时)
师:为什么用除法算?时间可以怎么求呢? (路程÷速度=时间)
【设计意图: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
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观察和比较几个速度单位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既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三、联系生活 拓展应用 1.动车与速度
从“漳平” 到“福州” 大约400千米,动车每小时行驶20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2.汽车与速度
师:在生活中,速度是不是越快就越好呢?生活中有一件事情是快不得的,看一张图片吧。
带有这个标志的路段共长140千米,张叔叔用了2小时开完。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
3.开心一刻
人在朝前走的时候,是鼻子走的快还是耳朵走的快?
【设计意图:三个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训练的侧重点由理解概念到选择计算
的方法到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又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 升华认识
师:同学们,课上到这儿也进入尾声了,邓老师想知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邓老师也想和同学们谈谈最后的收获,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传授给你们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想告诉你们的是(出示阿贝尔的名言),这是挪威著名的数学家阿贝尔说的话。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本身,还要去感受数学的精髓和魅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