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伶官传序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伶官传序》重庆市 - 万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伶官传序》重庆市 - 万州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66人,文科平行班。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又是条件简陋,没有充分的图书可供学生借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兴趣导入
1《伶官传序》是在为伶官做传吗?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庄宗李存勖
2在课题下写908年912年923年926年
活动2【讲授】新知探究
(一)思考: (学生集体回答)
1.主人公李存勖在这几年里,分别是多少岁?
明确:庄宗李存勖(885━926)学生看注释4推算
908年(23岁),912年(27岁),923年(38岁)
926年(41岁)
2.问: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尽可能用书上的原句回答。
明确:908年(23岁),“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系:缚)
923年(38岁),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926年(41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被动)
二自主学习
(1)集体翻译“与尔三。。。。。。” 三支箭代表了什么呢?(三个仇人)晋王拿着这三支箭是怎么处理的呢?(用原文回答)
(齐读本段,一生翻译)
(2)请勾画出与矢有关的动词:(受藏请负纳)
告:祭告,祷告。
盛:装。
盛以锦囊:“以锦囊盛”的倒装。用锦绫做的袋子装着。盛,装着,动词。 负:背着 驱 纳
(3)这段记叙写得较细,有何作用?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庄宗对三矢的恭敬态度,接受父命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
(请一男生朗读本段)
(4)912年庄宗“系燕父子以组”,一仇已报;923年“函梁君臣之首”,再加916年打败耶律阿保机,三仇已报,建立后唐,当了皇帝,君临天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可以说是盛极一时,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现盛的气势?
明确: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A重点:勾画出与庄宗李存勖有关的动词?系、函、入、还、告、盛。这些字词是表现盛的气势的,应该读得重一些;整句应读得激昂、振奋男生齐读)
(5)问:本段主人公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形象?
盛:踌躇满志,气势激越,情调昂扬。金戈铁马,驰骋沙场英雄。
(6)926年41岁的庄宗发生了什么事?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东:名作状。夜:在夜间。// 东:向东。
A全班一起翻译
B一女生缓缓地朗读并且有情感的翻译朗读(陈周瑶)
C让同学们静思两分钟,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并和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进行比较。
活动3【活动】拓展延伸
庄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年后的宋代中叶,重提这件史实,是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借古讽今
2哪个句子是对北宋统治者说的?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翻译。于:被动。
所: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的短语。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的治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3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
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变
活动4【练习】课堂练笔
你身边有“伶人”吗?
如网络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
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请将它写下来。
活动5【测试】课后测试
伶官传序·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 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 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 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例句中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
A.自然之理也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3.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B.举以予人
C.举世无双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学不可以已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四句中的“其”与其他三项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
A.请其矢,盛以锦囊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及凯旋而纳之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子孙视之不甚惜
7.下列四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8.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晋军函陵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9.下列各句默写有误的一句是
[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岂得之准而失之易欤?
C.《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二、常识填空
10.《新五代史》是________体史书,记载了公元907年至9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代史实。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晚年号________,卒谥________,著有《________》,编写两本史书,除《新五代史》外,还有与宋祁等人合写的《________》。
11.《伶官传序》一文运用________,论证方法和________论证方法,论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又运用________论证方法,引用《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语句,阐明与“________,________”一样,都是“自然之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甲)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优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乙)庄宗好田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众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从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偶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12.下列加粗字读音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数践民田 以给军食
[ ]
A.shu^屡次,多次 g7i付给
B.shu^屡次,多次 j!供给
C.sh(计算 j!供给
D.sh(计算 g7i付给
13.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马切谏 切:急切
B.请亟行刑 亟:赶快
C.何以出租赋 以:因为
D.县令乃得免去 乃:却,反而
14.与“当马谏曰”的“当”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汝罪当死
B.则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D.有大石当中流
1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________
解释:一:________。 体:________。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________
解释:饥:________。
1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7.甲、乙两文就内容与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进谏的方式相同。
B.写的都是对庄宗的进谏,但进谏的方式不同。
C.甲文写何泽进谏用的是详笔,乙文写伶人敬新磨进谏用的是略笔。
D.甲文写何泽进谏,语言强硬,乙文写敬新磨进谏,有意附和唐庄宗的作法。
四、下面是一段关于欧阳修的文字,读后,请简要谈谈欧阳修的生平事迹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①有声。
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馊刻骈偶②,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③,得唐朝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④,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之与并。
举进士,试南宫⑤第一,抉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耻辱事。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将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住⑥,遂知制诰⑦;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修以风节自持,年六十,即连气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⑧,五年,卒赠太子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注释]①嶷然:超绝的样子 ②馊刻骈偶:注重写雕琢文字,讲究对偶的骈文 ③随:地名 ④赜:z6奥妙⑤南宫:礼部 ⑥起居住:皇帝言行录 ⑦知制诰:掌管起草诏令的官 ⑧致仕:辞官退休。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