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兼爱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兼爱》银川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兼爱》银川市第二中学
《兼爱》教学设计
【学什么】
1、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为什么学】
了解墨子的说理方法和思想,使其我们的生活发生意义。 【怎样学】 1、断句法 2、仿写法 3、合作探究法 4、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
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有这样一个人,梁启超称他为劳动人民的大圣人 ,是个小基督,又是个大马克思。鲁迅称他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他主张“兼爱”“非攻”,他就是思想家,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后世称之为墨子。
给文中2段文字断句并翻译。 1.展示文字: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请学生断句并用两到三个语文术语表述断句的理由
(排比句(三句),句式整齐:单句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或相近,主谓,词性等) 请学生指出翻译的关键词“篡”“贼”,并翻译整句。
教师点评:这段话讲述的是墨子生活时代的“天下之害”,害就是“弊端”之意。
2.请在本段中找出相同的句子进行翻译,并总结其固定的句式。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请学生断句并讲出断句的理由(排比句,句式整齐,固定句式“爱……不爱……是以……”) 请学生指出翻译的关键词“爱”“举”“惮”,并翻译整句。
读墨子句式
教师点评:在墨子看来,天下之害的根源是什么?(在于人们的“不相爱”,在于损人害人的自爱自利。) ①请学生仿句:
爱……不爱……是以…… ②请学生仿句:
师生讨论、指出这样说话的好处:逻辑性强,由大到小,由集体到个人,由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说理清楚,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说理有力而富有气势;“墨子式”表达。
展示学生仿句:
如:国家不(富强),社会不(安定),家庭不(和睦),我们就会(不幸福)
3.同学们的仿句是对某一个问题有关切,请同学们在在2、3、4两节中查找类似“墨子句式”,思考墨子针对当时社会战乱不断有何种关切?朗读并交流
文字③: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文字④: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
文字⑤: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 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 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师生讨论、小结墨子说理的特点:
铺陈排比,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逻辑清楚,由国到家到身;举例论证,形象生动。不足:有些地方重复,稍显啰嗦。
教师点评:语言质朴平实,议论说理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有说服力。以这样的句式出传递他的救世情怀,并给出了方法——即“兼相爱,交相利”。
1.墨子的语言特点和说理特色已经了解,但观点还未理清。要想理清观点,我们必须还要注意文中的一类句式——问句。 找找文章的问句:
①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指出现象) ②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分析原因)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引出观点)
④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怎么去做)
这些问句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将作者要表达的内容逐步地引出。使整篇文字形成“生问墨答”的行文模式,议论深入,观点清楚明了。 (补充:《赤壁赋》中主客问答)
议墨子方法
探墨子思想
那么作者一步一步究竟要引出什么中心观点——“兼相爱,交相利”
1.中心观点提出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 2.联系全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文中的话“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具体表现:“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这里特别要重视墨子对“弱、寡、贫、贱、愚”这些底层百姓的重视。
3.学生问题合作讨论:这种“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和“自爱”“自利”矛盾吗?它和孔孟所提倡的“仁爱”完全一致吗?
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自利,而是讲求“兼”“相”“交”,提倡同类项之间(君臣、父子、家国等)的互摄、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精要。从而,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任意贬低、排拒、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拥有的现实利益,具有更为开阔的胸襟与气势。
孔孟亦有类似观点。孔子“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区别: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无亲疏、无远近的爱,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 4.学生问题合作讨论:“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它在当时的社会有效吗?
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因而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等级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战国初,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根本的则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5.教师问题讨论: 孙中山说:有时候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他由墨子的精神提出了“天下为公”,领导了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今天我们重读《墨子》的《兼爱》,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对于我
们的生活有没有指导意义?
比如我们与父母之间、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就应该相亲相爱。大家都希望别人爱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难的,就是我们先要爱别人。要想别人怎么对待你,首先你得怎样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人应该从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狭中超脱出来,由此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总结:2500多年前,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直到今天,他的“兼爱”思想仍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蕾莎曾说:“爱不能单独存在,它的本身并无意义。爱必须付诸行动,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兼爱人生,携手共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