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今别离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重庆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一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其一)》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重庆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一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其一)》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今别离(其一)》教案
(本节课获重庆市2014年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第一名)
教学目标: 1、
探究《今别离(其一)》的意旨,了解黄遵宪对诗歌发展所作的
有益探索。 2、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解读方法探索诗歌意旨。 3、
学习以课文的第一个注释为突破口、以课文的第一个注释为基
础来解读诗歌意旨。 重 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 难 点:
体会黄遵宪以离愁表现科技昌明的意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离愁很苦,离愁也很美,所以它被文人墨客们一代代吟唱。比如屈原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李白写道:正当今昔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读着这些诗句,每每令人心醉。时间的长河流到了清朝末年,这期间走来一个人,他叫黄遵宪,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一组叫做《今别离》的诗歌(指黑板点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中的第一首,看他又是怎样抒写离愁的。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成共识。这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时代,是很难想象的。但实际上清朝也不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比如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黄遵宪,他从
2
二、以意逆志,读懂意旨 1、先请同学们看课下注释⑧,这是对诗歌的第一个注解。课下注释很重要,尤其是课文的第一个注释(它是对本文的作者,作品思想,写作特色等所做的概括介绍),它往往可以作为读懂诗歌的突破口、作为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请默读注释⑧,思考:《今别离》这个题目原本出自哪里?在传统诗歌中它是什么题材的诗歌?依你的理解,你认为这种题材应该是抒发什么情感的?(板书课题)指名回答。(《今别离》原本出自乐府杂曲歌辞;是传统思妇游子题材的诗歌;应该是抒发思妇和游子之间的思念之情的。)
2、齐读诗歌,看这首诗抒发了这种思妇游子间的思念之情没有。请看屏幕,带着问题读诗。 幻灯展示:
一、以意逆志,读懂主题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切身体会指:①你对字义、词义、句义的理解;②尤其是你要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经验和你所积累的阅读知识去读诗)朗读诗歌,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3、有几个字的读音同学们要注意:
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的“不”,同学们读的“fǒu”,为什么读“fǒu”?(因为整首诗押“ou”韵)读“否”讲得通吗?(讲得通)为什么?因为“不”在古汉语中可看作“否”的通假字。②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字词读不准或不理解?③我们看这些字词同学们懂不懂? a,“绸缪”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b,“柁”怎么读?什么意思? c,“倏”怎么读?什么意思?(这些字要在书上标出来)
3
4、回头来看屏幕上的问题,结合你的初步体会,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用一个句子概括。(抒发了男主人公远离,女主人公难舍难分的情感。)
这难舍难分只是对全诗情感的一个总的概括,其实在轮船开动前后,女主人公的心情在诗歌里的具体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能不能将轮船开动前后反映女主人公心情的诗句读一读,用你的读表现女主人公的心情?
(要在书上标出表现心情的句子,如“开动前”)
①轮船开动前:“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几句。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她)读得怎样:你认为她为什么这么读?此时女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的。)从哪里看得出来?这两句中有一个直写心情的词: “忧”。
②轮船开动时:“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请一位同学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因为女子此时的心情是,希望能与游子多相守一会儿,表达缠绵之情,还有对轮船不解风情的抱怨。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也可以根据诗歌内容予以启发)“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轮船启动时的无奈之情,难舍之情;
③“望影”句:希望“君”能快回来。
5、再综观全诗,这首诗的情感,果然如我们读前所想的那样,是抒写什么?这个词在诗中有,请在诗中找一找,你觉得哪一个恰当?
板书:抒写离愁别绪。
我们是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探讨作者意旨(主题)的,这种探
4
讨诗歌意旨的方法就是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所说的“以意逆志”的方法。
现在我们把诗歌自由读一遍,再体会一下诗人所抒发的离愁别绪。 三、知人论世,读深意旨。
1、请同学看屏幕,我们说诗歌是抒写离愁的,可是注释⑧却说黄遵宪“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等新事物……”“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结合诗歌内容和黄遵宪的身世,你认为他有“歌咏轮船火车”的目的吗?他表现了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什么新认识?
幻灯展示:
二、知人论世,读深主题
注释⑧中说,黄遵宪“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等新事物……”“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结合诗歌内容和黄遵宪的身世,你认为他有“歌咏轮船火车”的目的吗?他表现了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什么新认识?
2、关于黄遵宪,注释⑧有介绍,我们看屏幕介绍更详细一些。 幻灯展示:
黄遵宪是光绪二年举人,清末外交官员,诗人,思想家,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1877年以参赞身份出使日本,后历任驻美旧金山总领事,英使馆参赞,新加坡总领事。他还出访过其他许多国家。《今别离》写于他在英国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时。黄遵宪在诗歌方面主张
5
“我手写我口”,诗歌要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如果要你评价一下黄遵宪这个人,可以怎样评价?
幻灯出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融东方与西方于一体。他根植于封建的土壤,却有着创新的灵魂,所以他的诗也是传统基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 4、
知道了黄遵宪的时代及身世,我们现在分组来讨论屏幕上的第
一个问题。第一至四组在诗歌中找,看有没有歌咏火车轮船的诗句;第五至八组结合黄遵宪的身世讨论,看他有没有“歌咏轮船火车”的目的。 5、
指名小组发言:同学们在诗中找到了歌咏轮船火车的诗句没
有?(有。虽有万钧舵,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这几句既是埋怨轮船火车又是感叹轮船火车快速有力。)还有没既表达埋怨之情又歌颂轮船的句子?(“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既写轮船不解风情,又是写它准时;“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遥悠悠”既写女子怅然若失,又写轮船之快。) 6、
指名小组发言:结合黄遵宪的身世,你认为他有“歌咏轮船火
车”的目的吗?
(学生可能的理由:有。①我们可以想象,对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的人,之前从未见过轮船、火车,当他第一次见到飞驰的轮船火车,肯定会惊叹于它的速度和力量的;②黄遵宪虽然是封建文人,封建官吏,但他更是外交家,戊戌变化的重要人物,他有着很开明的思想,他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希望借他的笔来表现新事物;③也许他还想提
6
醒积贫积弱的清政府,学习国外,发展科技,才不至于落后挨打。)所以他还有借写离别之苦歌咏火车、轮船速度之快的意思。板书:歌咏轮船火车。
7、再看屏幕上的第二个问题:他表现了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什么新认识?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有些难度,你只需要想想:我们前面不是说女子对轮船有埋怨吗,她埋怨轮船什么呢?请找找有关诗句。(①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候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稍有缠绵之意,轮船开动的时刻一到立即准点出发,一会儿也不稍微停留一下。这是它的第一宗罪,准时出发,不考虑离人的感受。古代的舟车,当两人还缠绵不舍时,它还可以等一等,可以“执手相看泪眼”,现代的舟车,如果还在相拥缠绵,人家可能就开走了③一出发,送者还未及返,君已到了天尽头,远望轮船顷刻没了踪影,只剩下送者孤零零的站在岸边。这是它的第二宗罪,速度太快,根本不给离人一点感情发酵的时间。古代的舟车因速度慢,送者还可以目送你慢慢远去,还可以相互拼命挥手)在诗人看来,这交通工具更新了,可是离愁却更难排解了;轮船火车更准时了,可是却更不考虑人的感受了;轮船火车速度更快了,可是人文关怀却减少了。这就是黄遵宪借轮船火车抒发的新的离别观。
7、你认为黄遵宪把火车、轮船等新事物写进我国传统的游子思妇题材,对古诗向新诗发展有什么作用?(拓展了旧诗的内容,有推动作用)这正是黄遵宪的诗歌主张的体现,同学们看注释⑧,是什么主张?(我手写我口,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在本诗中他所写的未有之物就是什么(轮船火车)因为黄遵宪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大胆
7
的尝试,他被誉为什么?(近代“诗界革命”的旗手)
到此我们对黄遵宪诗歌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是特别结合黄遵宪的身世探讨的,这种读诗方法就是单元赏析提示里所说的知人论世。
我们再把诗齐读一遍,感受一下黄遵宪所歌咏的火车轮船和新别离观。
四、学以致用,读透意旨。
其实,黄遵宪的《今别离》共有四首诗,我们刚才读的是第一首,现在我们来试着用我们所学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读他的《今别离(其二)》。
幻灯出示:
三、学以致用,读透意旨
阅读黄遵宪的《今别离(其二)》,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及黄遵宪的身世思考:1、诗歌借助什么意象抒情?2、诗歌抒了什么情?3、女主人公对电报传情她满意吗?
今别离(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墨迹。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箝缗(qiánmín)尾:这里指电报末尾的人名落款。
8
遽(jù):立即,马上。
1、黄遵宪用什么现代意象来抒情?(电报) 2、从哪些诗句看得出来是写电报?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墨迹;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緍尾;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班班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班班墨”指什么?(电报的电码。) “门前两行树”指什么?(电线杆。)“丝”指什么?(电线。)
4、黄遵宪借电报抒什么情?(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5、根据黄遵宪的诗歌主张,你觉得他有没有借离别之苦表明电报特点的目的?(有。)
6、女主人公对电报传情她满意吗?(不满意。)在诗中找找,她觉得这电报有哪些缺憾?(①既非君手书,又无君墨迹②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既是亲手书写的,又没经过翻译的,只有什么?(传统书信)请你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谈,亲手写的书信与电报,在表达情感方面哪个更亲切更温馨?(传统书信。古代有个说法“见字如面”,看见你所写的文字就如见到你本人一样亲切,电报那冷冰冰的铅印文字它能有这个效果吗?)
在这里,黄遵宪再次感叹科技的迅捷导致的情感缺位(板书:感叹情感缺位),在我们后人看来更像是一个可怕的预言,他仿佛预示了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心和心的交流将变得越发困难;伴随着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的,是我们精神抚慰的高度匮乏。这一预言如今已应验,你看现在,我们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却不能真正走进对方的方寸之地;我们可以在阳光下在人群中强大无比,却只
9
能在夜晚来临时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舔伤口。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以诗歌的第一个注释为突破口为基础探讨诗歌主题,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两种方法。以意逆志,助我们读懂主题;知人论世,助我们读深主题;后面的延伸阅读,助我们读透主题。老师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愿你们能用本节所学的方法,读透你读到的每一首诗歌的主题!
六、课后作业:运用本节课的方法,完成以下作业:
1、注释⑧中说,黄遵宪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课后阅读他的《冯将军歌》、《哀旅顺》体会这一特点。
2、注释⑧中说,《今别离(其一)》“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请课后阅读《车遥遥》,体会其与《今别离(其一)》之间的联系。
?:1书上说的是意旨还是主题? 2、准备教师的教案,单元提示,课文 3、准备学生的课文,译文,问题提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