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边界望乡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边界望乡(1课时)》河南省西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一 高 教 学 设 计
2019年 8 月 日
课 题 边界望乡(共1个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2.能力目标 体会诗中重点意象含义,品味诗歌手法以及陌生化的语言
3.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思乡爱国的情感
重点:作者的感情如何体现在“望”字上
难点:结合作者背景介绍,了解语言饱含的浓烈情感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激情导入 有一种情感自我们离开家乡起便萦绕心底,于是世间万物都成了它的化身,时而它是明月,时而它是江水,时而它是乡音,它就是乡愁。乡愁浸润着古今游子的心,面对乡愁,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荀鹤说: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当代诗人席慕蓉也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北石说: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那么跟余光中一同被誉为诗坛“双子星座”的洛夫如何说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边界望乡》。
二、设疑自探
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共提出了以下这些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有以下三个共性问题来形成我们的自探提纲。 1、 “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有何特点?又有何内
补充修改
涵?
2、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愁思?
请同学们结合自探要求对以上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注意将相关信息及思维成果简单标注出来,做好组内讨论的准备。每提出一个共性问题将得到10分,提出其他细节问题也将得到相应的分数奖励.
三、解疑合探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注意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为之后的展示和评价做准备。除自探提纲内的问题外,大家如果认为还有其他有价值、值得探讨的问题的话,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到自由展示区(注意加分)。
1、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2、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
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象趣意深,蕴味无穷。
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
补:一、语言的陌生化
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深重悲苦的感情。
二、语言的对比法
本诗有多处对比。如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反衬出游子思乡情感之强烈;“我”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你”却问“我”“冷,还是/不冷?”一热一冷,凸显作者个人独特的感受;只见“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主观的愿望与现实的存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对比与转换,诗歌生长出一种鲜明的张力,把一个离别家乡30年的游子的心绪、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
包括学生所理解的较为细致的点,如:比喻,拟人等等亦可。
四、质疑再探
质疑生智慧,再探出新知
五、运用拓展
诗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跳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驾驭着多样的表现手法,读来余韵未了,层层感伤萦绕,好在今日的我们在落马洲上抓到的不再是一掌冷雾,目所能及之处皆可到达,这都因为,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国力的增强,于1997年香港回归,从此乡愁不再触不可及,五星红旗飘扬天空,紫荆花开出和平,牵手共同奋进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但近10周以来香港出现了一大批黑衣人,打着民主的幌子,作者暴徒的事情,践踏国旗,玷污国徽,为香港治安带来极大地威胁,为香港安宁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我们知道我们有十四亿护旗手,我们阿中哥哥有十四亿活粉
在线为我们最爱的阿中哥哥打call!
六、学科班长为这节课作总结。
课后反思:
诗歌是最纯粹,最精致的文学,更需要以真情来带领学生去领悟其内涵。今天《边界望乡》这堂课,整体课堂流畅,环节完整,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且在教学上,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之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有掌声、笑声、质疑声,充分发挥学生为学习之主体角色,教师为引导辅助角色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质疑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到会学习,愿学习。在内容上,我用心教,用情感染,努力让学生感悟作者浓烈的情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问题解析上,从内容层次联系到诗歌考点,既让学生透彻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诗歌赏析技巧。再者,诗歌学习诵读很重要,而本节课让学生进行了自由读,范读,齐读等,充分将诵读和赏析融为一体。最后,本堂课的最佳亮点是,将这首洛夫先生于1979年香港所写的思乡诗与近期香港所发生的的暴力示威乱港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国家时事,感悟祖国的发展强大,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卫国之心。 但是整体也有不足之处: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最后拓展还可以更有张力些,老师课堂用语有时不是很凝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