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广西省级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广西省级优课

视频标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广西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作品名称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 作者姓名 
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2003课标版 
单元\章 第7单元 课\节 第2课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本单元讲述了1917-1991年苏联(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和创新,讲述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本课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的知识内容线索单一,主要介绍了斯大林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影响。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掌握“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其利弊、认识这一的模式僵化是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评价斯大林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利弊;以及经济高度集中与政治权利高度集权,思想高度统一的关系。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利弊得失,并且它只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探索出的一种模式。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A.识记基本史实: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相关史实 B.理解:“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C.知识运用:通过举例说明,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2)过程与方法 
A.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话交流,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创设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有效平台。 
 
                    
             
                    
                            B.学生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会提取材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 3.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定位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第二课,介绍了斯大林对如何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斯大林模式从客观上促进了苏联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苏联的综合国力,壮大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实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隐患。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这一主题。 (2)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 
教材在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上分为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三个子目,主要介绍了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在他执政时期,国家经济政策改变,通过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开创了以高度集中为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教材在编写上力图明晰两对关系,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的关系;经济高度集中与政治权利高度集权,思想高度统一的关系。在教学中,应以经济建设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为线索,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为重点,来梳理上述两对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斯大林模式”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同时理解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后来经济体制日益僵化,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评价“斯大林”模式。 4.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并且掌握了部分历史知识。理性思维不断发展,但感性思维依然作为支柱影响着理性思维,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力有待提高。从学习方法上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我选择史料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以及讲授法,来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展开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5.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均要说明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全俄调查中心对于‘所有时代、所有人民的最杰出人物’历年的调查” 
 
多媒体展示:普京总统的话“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是没良心;谁若是想回到苏联时代,谁就是没脑子”。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苏联时代又为什么会得到普京总统这种双面化的评价? 
教师讲述:看来我们的学生在提前预习过程中,已初步了解了本课内容。但对该现象的解读,刚才的回答还是显得有些单薄,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看材料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预设):苏
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迅速发展,但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普京会如此评价。 
 
                    
             
                    
                            力,激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课。 
教学步骤2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之路 20分钟  
第一目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1.苏联的工业化之路 
教师引入:课前老师布置了相关预习问题,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设计意图:以生为本,体现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预备方案: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进行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无法展示相关内容,就由教师负责讲解相关问题。 
(1)工业化开启的背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 
教师讲解:1927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国内经济有
所恢复,但依然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 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国内安全形势紧张。苏联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在发展之初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教材内容。 (2)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入: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化强国。我们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解苏联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集体化道路。   
        
    
                    
             
                    
                            通过一则活动学习来看看苏联是如何快速崛起的。 
探究学习:从“斯达汉诺夫运动”看苏联工业化 PPT展示材料: 
斯达汉诺夫在总结他的经验时……想到,为什么不能充分发挥风镐的威力,让使用风镐的工人专门去挖煤,而不干非掘煤的支架工作,支架工作可以由专门负责支架的工人去干呢?斯达汉诺夫经过周密的安排,1935年8月30日夜,在两个支架工的配合下,一班挖煤102吨,完成14.57个定额(每班定额是7吨)。 
——佟宝昌:《试论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载《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 
教师提问:斯达汉诺夫超额完成任务的办法是什么? 
PPT展示材料: 
档案表明,在计时工作,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只占8.4%,而在计件工作中占39.2%,在按累进计件支付工
资的工人中,比例高达50%以上。除此之外,在部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 
——郝宇青、田雨:《政治动员议题的建构、实施及效果评析——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考察》载《党政研究》,2016年第1期 
教师提问:在“斯达汉诺夫运动”中,中央和地方采取了那些经济手段?有何作用? 
PPT展示材料: 
苏联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由1929年的3.7%和1913年沙皇俄国的2.6%攀升到1937年的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思考作答。       
学生(预设):专业化合作、分工合作  
  
   
 
学生(预设):按累进计件支付工资,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
                    
             
                    
                            13.7%。例如,发电量,苏联就由世界第十五位一跃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在机器制造业、拖拉机、卡车,还
有其他生产行业方面,苏联的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郝宇青、田雨:《政治动员议题的建构、实施及效果评析——对斯达汉诺夫运动的考察》载《党政研究》,2016年第1期 
教师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正是在这种全民建设的热情下,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 
设计意图:通过鲜活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苏联短期内快速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教师过渡:在苏联的工业化取得成就的时候,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如何使农业也快速化发展就成为苏联领导人要解决的问题。 
2.农业全盘集体化 
方案一:农业组完成课前学习内容,进行展示讲解。问题:1.苏联为何要开展农业集体化?2.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体现生本理念 
方案二:教师引导,阅读P137页第一、二段,分析苏联推行集体农庄的原因以及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时存在的问题。 
教师讲解: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在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为了配合国家工业化的顺利进行,斯大林决定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来克服粮食危机。但在实行过程中,农业集体化出现过快、过急、过激的情况;存
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
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
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  
学生(预设):苏联一跃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   
   
学生根据课前学习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后回答。    
 
                    
             
                    
                            在强迫命令现象出现;采取行政手段开始消灭富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教材观点。 PPT展示材料: 
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很多农民,特别是富农反对集体农庄,因为他们必须以与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相同的条件加入农庄……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农场用多
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造成悬殊差别的原因除了气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农场每英亩土地使用的机械和肥料只相当于美国农场的一半。不过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们种什么,何时种……而农民们则愿意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农产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第2版,692~69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教师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理解教材史料探索中毛泽东对苏联评价。 
教师提问: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解:农业全盘集体化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损害了农民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集体农庄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教师提问:苏联的这一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
 
 
      
         学生回顾前一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作答。   
                    
             
                    
                            验教训? 
教师讲解:①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必须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②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条件和中心环节。③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过渡:苏联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快速消灭了私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的经济制度有怎样的特点呢?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又是什么样的?  
       
教学步骤3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与特
点 18分钟         
第二目 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与特点 
方案一:斯大林模式组完成课前学习内容,进行展示讲解。问题:1.斯大林模式在政治和思想领域有哪些具体表现?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现生本理念 方案二:教师讲解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PPT展示: 
 
教师讲解:在政治领域1934年基洛夫被暗杀,导致苏联“大清洗”开始,在这场运动中根据西方提供的材料估计有500万人受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课前预习进行讲解。          
 
                    
             
                    
                                                 
1936—193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运动过后党内权力高度集中在总书记手里,造成了苏联党政不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安德列.纪德游苏时,经过戈里(诞生斯大林的小城),想打封电报给斯大林以答谢苏联的接待,电文中提到斯大林的名字。电报员要他必须在“斯大林”上面加上“伟大的”字样,他没有加,电报就打不出去了。 
材料二:诗人写诗献给斯大林: 
“斯大林!春天的太阳——这是你!你瞧一下,犹如洒下温暖的阳光,田野上麦穗串串,鲜花盛开,心搏得更欢,血变得更热。” 
材料三:作曲家其中一首有这样的词: “在苏维埃大地上,黑夜不会由黑暗来代替,太阳——斯大林在它上空照耀着。”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通过两个测试游戏来巩固刚才所学。 
课堂互动活动: 1.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2.森林运动会——核心知识巩固 
  
   
      学生(预设):苏联国内个人崇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活动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情况。 
2.评价斯大林模式 
方案一:开展活动“七嘴八舌”,引导各组成员根
据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设计意图:体现生本理念,同时通过学生的阐述引导其理解论从史出的含义。 
方案二:教师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讲解:运用唯物史观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问题时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比如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斯大林模式有其优势,但从某些方面来看不利于苏联的长久发展。 
      
 
 
 
学生根据课本内
容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  4 总结本课 2分钟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经验。了解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通过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快速优先的发展,但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容易使权力高度集中,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脉络,直观、清晰,便于学生进行学习归纳。 
 6.教学设计特色 
 
                    
             
                    
                            教学立意 
本设计以能力立意为主。通过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相关史实的学习,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与特点。运用“史料教学”和“合作探究学习”等,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总结材料的基本技能。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进行整理,得出结论的史论结合的方法。 教学构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以学生为本,布置课前前置作业,引导其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农业化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后苏联在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含义,了解评价问题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思路清晰明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广西省级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广西省级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