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辛亥革命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2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第2课《辛亥革命》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本课知识主要有,兴中会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意义。
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分小组讨论辛亥革命最终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一部分人搜集资料,一部分人整理成文,一部分人制作课件,一部分人代表小组发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如黄花岗烈士的鲜血铺势而成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二.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第二课。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对于高二的教学而言,本课教学所要关注的重点目标是如何提升学生在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渗透多种史观和视野。其次再于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历史情境,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贯彻近代化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真诚的大无畏精神,但另一方面却与北洋军阀头目袁
世凯妥协,而且不去发动群众。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五.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落实近代化史观。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主题: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 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辛亥革命》的片段:秋瑾之死。
今天我们在这里一同学习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大家初中已经学过,都比较熟悉。那么今天在高中我们一起重新学习辛亥革命,重温那段历史,又要学习哪些新的内容呢?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人,她就是秋瑾。(播放视频:2分钟)秋风秋雨愁杀人,秋瑾说她的死是为了革命,是为了天下所有的孩子。我们不禁要问谁在革命,为何要革命,革谁的命?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重回辛亥前夜那山雨欲来、风云激荡的岁月。 板书“辛亥革命”
2. 讲授新课,通过资料展示、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一、梳理整体知识结构,讲清三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 二、山雨欲来 风云激荡(背景)
1.展示图片:列强瓜分中国
这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漫画折射出什么历史状况,分析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外生了什么变化?列强瓜分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请大家阅读课本50页第一段的内容,概括清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内受义和团运动的打击,外有列强的瓜分,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施行新政。
展示材料:为挽救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在实行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
请大家概括一下,清末新政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
师: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考量清末新政,从主观目的而言,新政无疑为是了
山雨欲来 风云激荡(背景) 武昌首义 革命狂飙(过程) 辛
亥
革
命
民主丰碑 民族荣光(意义)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就内容本质而言,新政没有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就客观效果而言,新政的很多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就实际作用而言,清政府已如同一个严重腐烂的肌体,一两支强心针已无法改变它的命运,它已无力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并且成为中国进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反而激起民众的反抗。后来清政府又转而采取预备立宪的措施
展示材料:1911年5月8日清政府“预备立宪”,成立责任内阁,内阁共13名成员,其中汉人4名,满人9名,其中七人为皇族。国人讥之为“皇族内阁”。本来支持政府改革的梁启超绝望至极,称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
然而这一立宪骗局反而造成了立宪派和汉族官僚的离心离德,反而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发展。
3、革命党:(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1894年,兴中会成立,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的夏天,在东京已聚集起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的成员,中国同盟会成立了。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即要推翻满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同盟会完全符合政党的特点,它是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所谓“新”,就是有了革命政党的领导,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2)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3)群众基础:四川保路运动。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出示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填空:
1894年, 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东京成立,孙中山将其宗旨概括为 1911年4月, 爆发。
1911年5月, 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三、武昌首义、革命狂飙:
请同学们浏览本课,完成有关辛亥革命过程的填空: 10月,武昌起义,成立 , 黎元洪为都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成立。 2月12号,宣统帝下诏退位。 3月,临时参议院通过
3月, 在北京接替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请学生来展示成果。总结: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间,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成立了革命的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还勾画了
政治蓝图,建立了民主政治的框架。
从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发展之快,之剧烈。我们重点复习一下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画面。中华民国的建立,树立了一座民主的丰碑。
1912年,1月1日十时许,孙中山赶往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定五色旗为国旗。中华民国的成立。随后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示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节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回答下列问题:第二、五条体现了什么原则?第十六、三十、五十条体现了什么思想?第四十五条体现了什么制度? (1) 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2) 三权分立:确立资产主义民主制度,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 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国务员对议会负责,议会是国家权
力的中心。
由此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四、民主丰碑、民族荣光:
我们说辛亥革命是一座民主的丰碑。那么到底辛亥革命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请学生阅读课本52页和53页的内容。编辑一份辛亥观察报1912年专刊。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合作探究,共同编辑这份辛亥观察报。具体要求结合刚才所看到的辛亥革命的意义的内容,运用新闻语言,以辛亥革命的意义为主题编辑一期辛亥观察报。每一个小组负责其中一个版块。
运用近代化史观总结学生的发言: 近代化:
(1) 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经济上:工业化(发展工商业的法令)
(3) 思想上:理性化、科学化(改称呼、剪发辫、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
入人心)
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第四个版块:人物访谈 要求学生确定访谈的对象,拟定访谈的提纲,模拟访谈的现场。
学生讨论。
通过以下史料还原历史真相:亲历者对于辛亥革命的印象。
亲历者眼中的辛亥·孙中山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亲历者眼中的辛亥·隆裕太后
(她失声大哭)“亲贵至今日,不出一谋,事后却说现成话,甚至纷纷躲避。只知姓名财产,置我寡妇孤儿于不顾。即朝臣亦纷纷告退……”
——《恽毓鼎澄斋日记》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清帝退位诏书
亲历者眼中的辛亥·民众
“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
----摘自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
(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的头衔的一个委婉地说法”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选择》
著名工业家荣鄂生“今之共和政体成立,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也。是年〔1912年〕,粉厂颇获利,因又添造新厂房,增置新机,扩大产量,以应市需。是为吾荣氏宗敬、德生昆仲经营实业发韧之始,不可不记也”。
——《思庵行年随录,1912年纪事》
总结:倾听了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其实其中有一个声音是趋同的,那就是民主共和的声音。说明辛亥革命最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它终结了帝制,颁布了《约法》,完成了社会的一大转型。
我们说辛亥革命树立一座民主的丰碑,是因为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