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湖心亭看雪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贵州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它是明末清初的小品文大家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因为游湖人的存在而更加彰显了它的魅力,奇景与痴人相映成趣,通过品读,可以感受到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这一单元所选的古代诗文,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阅读这类诗文
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本文除了作者本身的高雅情趣之外,更多了一种家国情思的淡淡哀伤,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只有160字,语言精练传神,结构精巧典雅,笔墨写意自然。写景主要采用白描手法,以空灵之笔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淡淡几笔就将西湖雪景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简直就是一幅简约的画,一首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这是一篇学习白描的好文章,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价值。通过对雪景的赏析,也可以感受作者张岱的高雅情趣。最后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课内文言文学习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常规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形成了课前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堂学
习,课后积累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对文意的疏通问题不大,但对文言文内容、情感的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并能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课文。 2. 赏析雪后奇景,初步体味白描手法。 3.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痴。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痴。
难点:赏析雪后奇景,初步体味白描手法。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由行为,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自我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法。
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追逐新知的热情,是提高学生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我选取西湖春夏美景的画面展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及“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意蕴,吸引学生,以此导入新课。
2. 多形式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抓住重点,以点带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的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由面到点,由大到小很有层次美。引导学生沉浸其中,想象“天人合一”,“宇宙辽阔、人生渺茫”的意境,有助于提高个人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与 工具设计
PPT、希沃白板、音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一)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 师:是啊,杭州美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西湖更是杭州秀丽风景的一张名片,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同学们能想起一些描写西湖的诗句来吗?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张岱一起走进西湖,去
《湖心亭看
雪》。
导入(二):西湖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生(预设):例如:1.白
居易《钱塘湖春行》
2.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杨万里《晓出
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回忆诵读相关“西湖”诗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学生带来
审美的愉悦。这
样导入新课,将现实与诗句紧密
联系在一起,能够调动学生探索西湖雪景的热情。
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齐
读课文,教师认真听,找出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并板书正音。预测学生读音障碍:崇祯 毳
衣 雾凇沆砀
铺毡 喃喃
强饮
(二)请一生
范读课文,读
准字音。师评
价学生诵读
情况。读古文
要正确流畅,
还要读出韵
味。做到句读
分明,节奏合
理,抑扬顿
挫,读出作者
的感情。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再一起朗读课文,读完后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文章内容。
(一)学生初读课文,
正音。
(二)请一生范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能在
教师指导下读得正确
流畅,读出韵味。
(三)学生再一次齐读
课文,读完后用现代汉
语简要概述文章内容。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
亭看雪巧遇金陵客)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我引导学生采用齐读、个读等多
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
本文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
能力。
课堂活动(二):品读赏
析——痴 1. 品痴行
提问1:文中有一个人对作者张岱进行了评价,同学们能找得出来吗?(“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概括呢?(“痴”) 提问2:“痴”说得通俗点是什么? 是啊,说得通俗点就是呆、傻,举止异常。生活中有
些人的行为
就是古怪,显
得呆气。比
如:数学家陈景润,研究数
学非常投入,
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对电线杆说:“对不起,对不起!”张岱举止异常吗?你能用第一段中的原文来回答吗?一个“独”字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找出舟子对张岱的评价,并用一个字概括为“痴”,用圈点勾画法在文中第一段找出能表现张岱“痴”的词语或句子并对其进行分析,品味张岱的“痴行”及其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西湖的奇景
因为游湖人的存在而更加彰显了它的魅力,奇景与痴人相映成趣,通过反复揣摩,我认为文中有一个字能很好地概括全文——痴,因此紧扣“痴”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 1.品痴行 2.赏痴景 3.议痴趣
2. 赏痴景
(1)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 师: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希望同学们能找出来并读出气势和感情。 (2)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淡淡写来,情致悠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3)“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1)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男生读出前半句的阔大苍茫,女生读出后半句的空灵渺远)
(2)细读文章第二段,赏析西湖雪后奇景。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3)体味白描写法的妙处: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手法就称之为白描。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本环节既是“引发”,又是 “整合”,既是一种说读活动,也是一种能力训练。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细腻地品味语言文字。在赏析西湖奇景后,我将指导学生对白描这一写法做系统归纳。作者写西湖雪景,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点”“一痕” “一芥”“两三粒”,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使用了白描的手法。
3.议痴趣
(1)一切景语
皆情语,透过
文字勾勒的
雪景,你能隐
隐约约感到
作者具有怎
样的品性
吗?
“莫道君行
早,更有早行
人。”孤独脱
俗的张岱到
湖心亭看雪,
不想亭上早
有了人。是谁
呢?作者与
两位金陵人
在湖心亭巧
遇时的心情
如何? (2)教师小
结:同学们,
我们通过找
“痴行”、品
“痴景”、议
“痴心”,已
经体会到了
张岱的痴,他
是个怎样的
人呢?请你
用“好个
___________
___的张岱”
的句式评点
张岱其人。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张岱的“痴趣”。体会
张岱巧遇金陵客的心
情:❶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
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
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
巧遇知音的愉悦、惊
喜,反写二客,足见作
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
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出作者的兴致之高。
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
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
少”的喜悦之情了。 ❷惆怅、伤感。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
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
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
能不令人惆怅!
(2)评点张岱其人:
好个孤独的张岱。好个
清高的张岱。好个痴人
张岱。好个超凡脱俗的
张岱。好个痴迷自然的
张岱。好个思恋故国的
张岱。好个内心孤独的张岱……
在引导学生
议痴趣的过程中
介绍与作家作品
有关的知识,知
人论世,拉近作
品与学生的距
离。这同时也是
一种“穿插引进”式的教学设计手
法,它让阅读变
丰满厚实,思想
深刻。
课堂活动(三):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结束语: 无论是强饮,还是痛饮,我们都感觉到了金陵人和张岱,把自己抛舍到自然中,又超脱出来的心灵体验。“痴”正是融于山水自然,阅尽繁华而能独守的那一份寂寞;也是不同流俗,用心去领悟而得的那一道真味;更是
真正实现了
天人合一,物
我两忘的那
一种超脱。在什么都在提速的今日,慢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寻。听从心灵和自然的召唤,像张岱一样,有痴人雅兴,可以在诗书自然中乘兴而至,悠然沉醉。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读着文字,再次走进西湖雪景,走近张岱。
学生伴着古典音乐《高
山流水》齐读课文。
播放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湖心亭看雪》配置音乐,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典音乐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学生配乐朗读,古典而悠扬的音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再次走进西湖雪景,走近痴人张岱,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设计
本文虽不过160余字,却创造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是描写西湖雪景的经典之一。本节课的“活动板块型”框架,打破了以往文言文课堂教学
的沉闷。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在互动研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反复研读文本,抓住了“痴”字作为教学核心,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并有课堂生成,例如说让学生起来模仿金陵客遇见张岱时的语气,有的学生巧妙增加了几个字,活灵活现地把当时情景演绎了出来,不仅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构成了一个教学亮点。
但教学从来都是遗憾的艺术。在课程设置上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比如说在导入部分有学生说“欲把西湖比西子,山色空蒙雨亦奇”时我并没有及时纠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继续进行了下一环节的教学,这是不妥的。还有在“找痴行”时用时过长,导致后面的“赏痴景”和“议痴趣”两个板块略显紧促,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