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沂蒙山小调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教师说课及实录-湖北省 - 宜昌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沂蒙山小调》
领域:唱歌课
年级: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标题是“小调集萃”。教学内容包含三首演唱曲目《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和《小放牛》以及多首聆听曲目《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等。作者意图通过演唱、聆听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地方小调的韵味与魅力,并对小调等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此外,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编排了小调和民族民间音乐类型的学习,结合不同地方的小调作品,让学生了解小调的主要特点,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唱出小调的韵味,并喜欢上民歌小调,进而激发学生对其他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典型的“山东民歌”。全曲为一段体结构,采用3/4、4/4的变拍子,只有4个乐句,全曲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前三句采用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增加了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通过对单元作品和编者意图的分析,我将本单元划分为三课时,其中《沂蒙山小调》为第二课时,重点在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小调这种音乐体裁的主要特点并努力唱出小调的味道。
学情分析:
1、歌曲总共只有4个乐句,旋律优美抒情,学生易于上口,但如何唱出山东小调的韵味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2、老师把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与词语接龙游戏相结合起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目前掌握的乐理知识有限,所以鱼咬尾的旋律创编还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采用聆听、模仿、体验、合作、对比等方式参与学习。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认识并理解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并尝试按首尾呼应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合作创编小旋律。
教学重点:
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2、认识鱼咬尾这种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中衬字衬句、地方语调、前紧后松及一字多音的正确演唱。 2、尝试加入合适的装饰音唱出小调的韵味;
3、鱼咬尾的创编。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 2、练声。
[设计意图:以词语接龙游戏导入,与已知的学习内容结合,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新的学习内容里来。]
二、充分聆听,学唱歌曲,情感升华 。 1、第一遍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哼唱并熟悉旋律。 2、第二遍聆听歌曲《沂蒙山小调》,熟悉歌词并对口型。 3、跟范唱齐唱第一段歌词,师指导。 4、跟琴唱,解决问题。
5、师范唱,生感受不同韵味。 6、尝试有味的演唱。
7、全班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遵循学科特点,在充分聆听、模仿体验等方式中感受体验歌曲。注重教师引导,在教师的示范、指挥下逐步唱好歌曲,并理解前倚音等装饰音与歌曲韵味的关联。]
三、借助手势,合作探究,创编展示。 1、老师采用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音名。 2、师先唱,生看手势并从尾音接唱,师指导。 3、生按首尾呼应的方法自主创编,师指导。 4、分组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从老师用科尔文手势逐步引导再到学生合作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当中首尾呼应的趣味性,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鱼咬尾的创编方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