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江苏省 - 无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逐段分析,感受作品每一部分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在音乐要素影响下音乐画面及音乐情绪的变化。
2、通过学习这部作品,能够熟练视唱并辨别作品2个主题、连接部。通过绘画作品的协助,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作品曲式结构。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鲍罗丁及历史地位;感受鲍罗丁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及异国情调,理解其作品深刻思想内涵——民间曲调和东方曲调和谐的交织,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文化的一种融合,也象征着两个民族友好、和平的社会现状。 重点、难点:辨别乐器音色;分析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A主题与B主题风格上的差异
教具:多媒体、画展布置、钢琴、绘画作品小卡片、杯子、丝巾
一、导入 1-1、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尝试过为画面配乐吗?早在1880年,一位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就用管弦乐队,为一幅绘画作品配上了动人的旋律,营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并取名《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后来,这幅绘画作品早已失传,但鲍罗丁的音乐却永垂不朽。
1-2、介绍本校学生根据音乐创作的作品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几位小画家被鲍罗丁极富画面感的音乐深深感染,他们根据作曲家的音乐及标题,创作几幅流动的画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生互动交流画作]:(1、《中亚细亚草原》2、《行走的骆驼》: 3、《东方商队》4、《俄罗斯军人》(近景)5、《同在一片草原上》。
设计意图:我校是艺术特色学校,随着校本课程的推进,老师尝试将音乐课程与
美术结合,打造本校精业、怡美的课程特色。老师提前准备好与音乐作品相关的绘画作品,并用画架摆出,让学生感受到仿佛自己置身于艺术展览的环境之中。 1-3、现场演奏钢琴,让学生猜出音乐对应的画面
[师]:音乐居然塑造了那么多画面。不知这几幅画作的还原度高不高呢?要不咱们用音乐来检验一下吧!请听,这段音乐与哪一幅画面匹配呢?(老师演奏) 1-4、简单小结,同时提出本堂课核心: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探索鲍罗丁是如何将这些音乐要素完美得结合在一起,编织如此生动的音乐。
[师]:刚才老师演奏的两段音乐,就是出自鲍罗丁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是一部用管弦乐队为画面配乐的,他的结构比较短小,所以称之为交响音画。 师:我们知道,绘画是可以通过画笔通过色彩来勾勒的,音乐画面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 [生]:音乐要素。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索,鲍罗丁是如何将这些音乐要素完美得结合在一起,编织如此生动的音乐。 二、A主题:俄罗斯民歌主题 1-1、欣赏音频素材
[师]:首先,我们要来探索的是这样的画面。这是一段用俄罗斯民歌曲调编织的A主题。一边欣赏一边思考:1、音乐塑造怎样的画面2、力度如何3、是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的4、节奏疏松or紧密?。(这里聆听音频素材,同时PPT呈现选择题供学生边聆听边回答)
[生]:小提琴、单簧管、圆号;类似于第一幅画作——广袤无垠的沙漠;节奏比较疏松
1-2、欣赏视频素材
设计意图:这里,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乐器片段“视频素材”,学生能够更直观得感受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特点,同时感受在这些音乐要素的塑造下表现出的音乐画面。 2-1、歌唱体验——A主题u
[师]:寂静的广袤的草原上空,一首俄罗斯民歌伴随着微风从远处飘来。力度弱,先后有小提琴、单簧管、圆号吹出这个俄罗斯曲调。接下来我们能否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呢? (1)、带唱。 (2)、注意连贯。
(3)、歌曲处理,要求唱得悠远宁静。
2-2、道具体验——纸杯子
引导学生选用纸杯子作为道具,对着杯口,用u哼出A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不仅可以模仿圆号的音色同时感受在广袤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民歌从远处飘来的意境。
3、小结——这段音乐体现鲍罗丁创作中具有民族主义精神
我们知道,作曲家鲍罗丁的国籍是【俄】。在这里,他采用了本民族的民歌作为素材,体现出了他音乐创作中民族主义的一面。
三、旅行主题——连接句,又名骆驼主题: 1、欣赏视频素材
[师]:接下来请欣赏视频,并思考:1、这个视频中的背景音乐是在模仿什么声音?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3、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4、力度如何? (PPT选择题形式出现)
[生]:骆驼千里跋涉的脚步声;大提琴,师引导除了大提琴还有中提琴(图片);力度弱。
[师]:如何演奏?是拉弦还是拨奏——pizz [生]:拨奏
2-1、歌唱体验——bong,感受音乐要素之和声特点——半音阶进行。体会这种音阶进行带来的神秘色彩感以及音乐想要表现的画面。
[师]:我们不妨用bong来模仿一下这个声音如何?唱的时候要求力度弱但有弹性。同时关注旋律的发展是半音进行还是全音进行。 [生]: 是半音进行,
[师]:这样的音乐,是为了营造怎样的氛围呢?(神秘色彩) 带着神秘色彩再次唱一唱这段旋律。
2-2、模仿体验——手指轻点纸杯子模仿骆驼行进,同时带有神秘色彩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边跟着视频看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的特写,一边用食指点击杯底部分,在保持整体“弱”的前提下做出渐强,模仿骆驼由远及近行走的音色。
小结:这一段短小的旅行主题,用大提琴、中提琴较弱得拨奏、半音阶的行进来表现音乐的神秘色彩的。它是非常重要的连接段,可以说是贯穿全曲,将作品的A主题(俄罗斯民歌)与B主题(悒郁的东方歌调)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四、B主题:悒郁的东方歌调 1-1、欣赏音频素材
[师]:伴随着俄罗斯民歌飘在大草原的上空,骆驼沉稳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这时在中亚细亚草原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主题B音乐,悒郁的东方歌调。思考:1、旋律表现了怎样的情绪?2、这样的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3、表现了怎样的画面?4、旋律是铿锵有力的还是连绵不断的
[生]:英国管主奏(ppt出示图片吹口细、弯,独特的球形口——大蒜头)——木管乐器,表现出了似乎有一支东方商队从远处走来,此时他们正唱着东方的歌谣。
[师]:情绪?(悒郁,很不安)。师引导:(图片)骆驼的身上背了那么多物品,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必需品,在沙漠里,他们害怕碰到什么?土匪、抢劫的。 1-2、欣赏视频素材
设计意图:不仅加深B主题连绵不断的旋律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同时直观感受英国管形制。 2-1、歌唱体验
(1)、第一遍听老师唱旋律(出谱例),找出哪些地方最能够体现音乐的连绵不断,如山脉一样蜿蜒曲折。(三连音、倚音)
(2)、将三连音、倚音准确唱出,同时提问学生:这一旋律波动的幅度大还是小?表现了什么情绪?(级进上下行,时刻表现出一种不稳定,不安的情绪)。 (3)、指导学生视唱时注意乐句的连贯,连绵不断。 2-2、道具体验——黄色丝巾
设计意图:用飘逸的黄色丝巾作为道具,跟着音乐一边做简单的连贯性动作一边感受东方音乐的特色。尤其是三连音、倚音的地方,连绵起伏的动作衔接得更紧凑一些,就像一群戴着面纱的女子坐在驼背上,行走在高低不平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的情景。
师与学生一起小结:A主题是由小提琴、圆号、单簧管;B主题是由英国管奏出的旋律。这两个主题都是用单一的乐器音色去演奏音乐,表现出了一幅远景图。 升华:我们从一开始草原上传来的俄罗斯民歌,到听到骆驼的脚步,并有抑郁的东方歌调传入耳中。这正体现出了鲍罗丁在创作中,不仅具体民族主义特点同样热衷于融合异国情调。
五、A主题变奏——俄罗斯军队形象出现——同一主题旋律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1-1、欣赏音频素材
[师]:思考:1、这是AB哪个主题的发展变化;2、与这一主题比较,它的乐器音色、速度、力度是如何变化的。
[生]:A主题旋律的发展变化。单一的乐器音色,到木管乐器组全体、铜管乐
器组全体、再加入打击乐定音鼓,力度由弱到强。
[师]: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提示:此刻音乐是铿锵有力的,由弱到强,表现出俄罗斯军人由远及近行进而来的画面。 2-1、律动体验
坐着踏步、拍手模仿俄罗斯军人行进的。提示:这一段落有三句话,希望大家根据音乐表现出由弱到强,三个层次变化。
[师]: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就像军人一般,踏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行走在草原上。如此铿锵有力得行进在草原上,军人们是有什么任务吗?——保护商队 六、B主题的变奏——东方商队 1-1、欣赏音频素材
[师]:随着俄罗斯军人行进,商队也紧跟上了他们的步伐,接下来请继续欣赏视频,并思考:1、这是哪一个主题的变奏2、它的乐器音色、速度、力度是如何变化的3、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情绪如何?
[生]:这是B主题的变奏。音乐由木管乐器单簧管转变为弦乐器组。大提琴、小提琴交替进行。速度加快,似乎一起顺利,流畅了。力度加强,似乎越走越近。商队人员的情绪此刻的忐忑不安已经消散。轻松、舒畅。他们看到了俄罗斯军人在前面等着,就像看到保护伞一样。
设计意图:五、六两个环节通过PPT呈现图片、文字选择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感受AB两个主题旋律通过音乐要素的变化呈现出音乐画面的变化。 七、AB主题复调对位 1-1、欣赏音频素材
[师]:刚才AB主题先后变奏,我们的眼前也先后浮现出了俄罗斯军队与商队由远及近的形象,这时候,作曲家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创作手段,他想表达另外一个画面。1、什么画面呢?2、请听音乐,你听到了什么主题?
[生]:AB主题同时出现。俄罗斯军队与东方商队碰面了,并且友好相处。俄罗斯军队护送着商队行进在草原上。
2-1、分组不同律动体验——理解复调对位——理解两个民族的和平相处 设计意图:由学生选择课上学过的柔和的丝巾动作代表B主题变奏商队行进的形象;敲击纸杯子代表A主题变奏铿锵有力的军队形象,加深学生对两个主题的印象,同时丝巾和纸杯两种不同的道具同时演绎,更突出了两种音乐形象的截然不同,也预示着两个不同的民族和平友好的相处。
[师]:作曲家在这里,将两个主题同时发展,这是用到了复调对位的手法。其实在这里他不仅想表现的是两个主题形象的友好相处,放得更远一些,是想表现
两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两个民族的友好,这也是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赞美。
八、全曲欣赏(视频)——曲式结构(双主题变奏曲式结构) 1-1、快速复习本节课的几个主题名称
1-2、要求学生一边欣赏视频一边作出相应主题的动作
1-3、拿出老师提前准备的画面,由一名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根将音乐对应的画面粘贴于黑板。
1-4、视频播放过程中,老师不断观察学生是否能快速用动作表现每一个音乐主题的出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拼接绘画作品的学生能否准确找到音乐对应的画面。全员参与,既能感受音乐又能同时感受到音乐表现的画面。 1-5、最后,音乐结束,黑板上呈现出画面的连接。全体一起,说出画面对应的音乐主题。A主题-连接-B主题-连接-A主题变奏-连接-B主题变奏-AB主题对位-尾声。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学生是带有任务进行的,不仅提高了学生欣赏音乐的专注力,更是能够通过律动,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同时,通过绘画作品的协助,帮助学生总结出作品曲式结构,逐步形成一种聆听音乐所需要的理性思维能力。 九、课堂测试
提前准备作曲家写在乐谱开头的一段文字,由学生填空完成。空格主要针对“俄罗斯民歌”、“骆驼”、“东方歌调”、“俄罗斯军队”、“东方商队”等。再一次通过语言的方式,在学生心中构造出整部作品先后表现的音乐形象。 十、介绍鲍罗丁并总结本堂课(视课堂时间而定)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部作品,将节奏、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织体等音乐要素完美结合,塑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作曲家鲍罗丁在画展中看到的其实是一幅固定的画作,而在他心中展开无限遐想,用音乐描写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这位民族乐派的伟大音乐家,为世人留下了这样一部不朽的交响音画巨作,让我们向他致敬。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一起来了解他。 十一、拓展:
提前罗列有关“双主题变奏”、“交响音画”、“复调对位”、“表现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去欣赏,开拓学生音乐欣赏的视野,促进本堂课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