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广东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广东省级优课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通过模型建构来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并借助模型来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建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借助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模型建构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小组互评,交流共享思维成果,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本章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了解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形成的过程。
难点:(1)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2)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
(三)教学对象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由于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仍优于抽象思维,对实验很感兴趣,乐于观察但对理论性强的概念和抽象的过程不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模型、资料分析、课件展示和实验等直观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策略
1. 教学设计思想和依据
依据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模型构建法,借点评:小组互评,交流各小组模型制作的优缺点。 归纳:通过展示我们可以概括出肾单位由哪三部分组成?
(学生齐说,教师板书)
力。
【活动二】尿的形成过
程
过渡:肾单位各部分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设疑:(结合模型)肾小囊中的液体来自哪里呢? 肾小球里是什么液体? 投影:表格一
比较:请对比某健康人的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主要成分, 说说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 和 外,哪
些成分到了肾小囊中?
分析:进入肾小囊中的物质有什么特点?这些物质进入肾
小囊要穿过什么结构? 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归纳: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设疑:经过过滤作用后在肾小囊腔中形成了什么液体? 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我们每天排出的尿
液有这么多吗? 投影:表格二
比较:请对比某健康人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说说尿液
中没有_____和____,它们去了哪里呢? 说明:它们被全部重吸收了。
推理:(结合模型)原尿在下行过程中会经过哪里?可能在
肾单位的哪个结构被重吸收? 分析:肾小管具备重吸收的条件吗?
讲述: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
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归纳: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结合模型,层层推理,由浅入深,得出结论。
【活动三】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
的成分变化 过渡:由此可见,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两步?分别形成
了什么液体呢?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如何变化呢?请填写导学案【活动三】中的ABCD。
交流:小组讨论后由派代表展示答案。
分析:真正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处。
突破难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