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湘潭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尿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第二课时。本章节是在介绍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后,针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而尿液的形成是排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对物质的运输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环节,并辅助了“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通过这些,学生要将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及尿液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但他们在知识结构方面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他们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他们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的学习既好奇又难以完全理解,在学习时,老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FLASH动画等来引导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人体肾的内部结构,即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肾单位模型的制作,了解肾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通过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解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分析,了解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希沃投屏手机软件,演示实验模拟装置及物品准备(模拟血液、84消毒液,氢氧化钠溶液等),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知识回顾:尿液形成的器官,肾单位的结构 观察图片,辨认肾的内部结构,指出肾单位的组成。
复习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为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准备。
小 组 合 作
一、肾单位的结构 准备超轻粘土,提出肾单位模型制作的要求,组织学生动手制作肾单位结构模型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肾单位结构模型,并展示优秀作品。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每个小组成员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它们与血管的关系。
二、尿液的形成 1.展示尿液形成动态模拟装置
提出问题:你知道肾的内部结构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吗? 设疑:那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是什么呢?
学生辨认模拟装置中的肾单位,并指出血液流动方向。
利用模拟装置,将教材中肾单位的平面图资料立体化,并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2.演示实验: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尿液形成的动态模拟过程。 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感受尿液的形成过程。 3.引导分析实验现象: ①肾小囊中流出的液
体是什么颜色,它的成
分来自哪里? ②从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是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
象,解决问题,推测出
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
尿,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直观实验现象的分析,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资料分析: 出示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及数据,组织学生讨论: ①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哪些物质进入了肾小囊?为
什么有些物质能进入,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呢?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有什么作用?
②尿液的主要成分是
什么?对比尿液的成分,原尿中哪些物质“消失”了,去哪了?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思考,归纳出尿液形成的两大过程: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将实验装置中涉及的三
种液体与表格中的具体
数据相结合来分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逻辑地想象和推测,有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
5.播放尿液形成的FLASH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总结尿
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
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
收两个过程。
将资料分析中的两个过
程连贯起来,让学生从
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的
双重角度了解尿液的形
成过程。 三、尿液的排出
出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提问:肾脏形成的尿液如何排出体外呢?
学生结合泌尿系统组成
示意图解决问题: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培养学生的宏观整体思维。 四、排尿的意义 提问:尿液的排出有什么意义呢?
① 有利于 废物 及时排出体外。 ② 调节人体内 水 和 无机盐 的平衡。 ③维持组织细胞 正常的生理功能。
学生回答问题 归纳出排尿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课
堂 小 结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尿液的排出等。 及时总结本节知识,培
养学生总结能力和表达
能力。
拓 展 延 伸
情境假设,学以致用。患者甲:医生,我的尿液呈鲜红色,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以观察到血细胞的存在。请您给我诊断下病因?
患者乙:医生,我刚才做完尿液检查发现尿
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请您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啊?
患者丙:医生,我发现我排出的尿液引来了蚂蚁,去检查是肾脏的某结构发生了病变,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情境假设,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体验生物学知识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更大的学习兴趣。八、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肾脏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九、教学反思: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所以,在课堂中,我运用了手机投屏软件:希沃授课助手,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 为了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肾单位结构的学习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环节,让学生区分肾的内部结构,认识肾单位各部分与血管的关系。在学生制作模型过程中,老师只是观察并适当提醒,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就将对问题质疑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将认知和获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虽然没有设计实验部分,但是我借助了“尿液形成动态模拟装置”,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尿液形成的动态模拟过程,并且从液体的颜色变化这个直观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抓住了每个学生的“眼球”,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一样,对提供的信息利用程度不一样,所以有些学生解答问题不是很透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