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湖北省 - 黄石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湖北省 - 黄石

视频标签:经济体制改革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湖北省 - 黄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8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课型:新 课 课时:1课时 
㈠课前:分析准备 
教学目标 学情教情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属于统编版八下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该主题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学习中重要的一课,尤其是农村城市的改革打破了旧有体制的束缚,推动了中国全面改革浪潮,其意义非常深远。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本课的三个子标题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层层推进,最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体现了全文的升华。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课的难点在于经济术语多,政治理论性强,对八年级学生而言理解难度大,难以掌握。如何既能体现课文子标题之间层层推进的逻辑性,构建整体知识框架,又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使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笔者在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的基础上再以学生身边的变化来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整体设计出了本课的教学方案。 
↓ 目标任务预设 1.知识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农村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能力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法图示法材料解析法结合情境创设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本课核心知识网络 
 
3.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年表展示使学生明白改革过程的不易,珍惜今天的改革成果;结合身边的故事切身
体会改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转化设
计问题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 认识改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是立足国情,除旧布新,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变。 三、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有哪些变化? 
结合所学史事开展社会调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并谈谈这些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 预设 
· 
生成 1.重点: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突破? 
2.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及建立 
难点突破:通过展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年表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国内外背景,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理解改革的实质,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学习辅助资源铺垫: 
Ⅰ.学案设计设想:通过问题牵引,触动思考,激趣释疑,结合故事讲述,使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经济体制改革。 
Ⅱ.自制教学PPT课件 
教法和学法 
↓ 
预设 · 生成 
教法:运用讲述法、图示法、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材料解析等方式,通过视频播放问题引导,层层推进,构建课文知识框架。结合学生身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组织概括能力,同时体现家国情怀。  
学法:材料分析法、联系对比法、合作探究法。 
                    
             
                    
                            2 
㈡课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铺垫辅助资
源↓探究解决问题 ︵预设 · 生
成 
· 
达成 
︶ 
课文导入: 播放视频 同学们,视频展现了祖国的强盛美丽富饶,所有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的一个伟大决定,那就是改革开放,而今年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统编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学习,去聆听改革的序曲。  单元目录 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本单元的目录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第8课。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现,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学习目标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一、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 (一)导入:“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 播放影视情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思考:视频中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会认为,家养鸭超三只,那就会姓“资”?)  1、向苏联学习→人民公社体制:特点、弊端 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苏联,苏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的人民公社体制便是集中统一调配,当时认为公有化程度愈高, 规模愈大, 就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愈单一就愈能保持社会主义的纯洁性,小生产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温床, 应该尽早取消那改革前农村体制有什么特点呢?(生答)同学们答得很好,那就是政社合一,土地公有,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所以当时农村流行的顺口溜就是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生方言读)
这反映了人民公社的弊端有哪些呢?那就是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劳动积极性不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1978年的安徽农村,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展示材料)这么穷要如何解决呢? 
 
(二)“包产到户”的故事 1、安徽大旱→肥西分田→凤阳效仿农业丰收 时间 史   事 
1978年秋 
安徽省一些地区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省委决定在农村放宽政策,把土地借给农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生产自救。 
 
1978年9月 安徽省肥西县山南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结果麦子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产1435万斤。后周围不少村仿效。 
 
 
1978.11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年秋 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达到六万七千多公斤,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 
 
通过年表我们发现安徽省委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把土地借给农民开荒种粮,这就是后来安徽肥西县实行的“包产到户”,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很好,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随后凤阳县小岗村也私下订立分田到户的契约,同样也获得大丰收,但是有人认为这场改革是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视频中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会认为,家养鸭超三只,那就会姓“资”?) 生(根据影视情景):为什么多养几只鸭子就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学生结合课本梳理归纳人民
公社的特点 
 
 
学生方言读顺口溜 
        
 
   
 
    
   
   
   
 
师:有人认为这场改革是逼
出来的,为什么呢?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国家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又结合时政,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展示单元目录,使学生明确该课的单元地位,有利于构建整体知识网络,理清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齐读学习目标以及教师讲解,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以便更好的学习。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人民公社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方言读顺口溜有利于活跃气氛同时加深学生对人民公社体制弊端的认识    
 
       通过年表展示改革序幕的拉开,由于安徽大旱导致分田自救,其他地区纷纷效仿,体现逼出来的改革,也拉开了改革的序幕,使学生明白改革的不易。           
                    
             
                    
                            3 
逼出来的,为什么呢?(生答)大家说的很棒,因为是安徽遭遇了旱灾,所以省委做的决定,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凤阳县小岗村的签字室和当年的那份契约。哪位同学来念下契约内容?        大家可以看到农民的要求是分田到户,但每年完成向国家上交的公粮,但是他们是冒着怎样的风险来签订这份契约的呢?(生答)大家说的很好,是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要签,为什么呀?因为太穷了,所以他们必须要改变。改变之后如何呢?我们看到大包干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这说明劳动积极性大为提高了。为什么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生产力大大发展了?这是一种什么体制? (生答)所以我们将两种体制进行对比后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但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是农民的权力,除了向国家上交公粮外剩余的都归自己,这是农民的利益,而职责就是保证每年公粮的上交,所以这种包产到户的做法明确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将农民的责、权、利能紧密结合起来,既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维护了国家集体的利益,大大解放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同时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包产到户): 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过程中,群众有何担心?我们通过一张年表来看下 时间            史  事 
1980.5 邓小平指出:“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
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
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
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
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
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1982.1 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2年
中央1号文件)承认“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是“社会主义”的,是一次认识上的大突破。 
1983.1 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
通知(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彻底地肯定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来是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影响集体经济,但是我们知道农民拥有的只
是土地的使用权,所以会不会影响呢?显然不会,邓小平的话给当时
的人民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连续发文承认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的,
这是思想的解放,接着全面彻底地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
新的体制逐步就在全国推广开来。 
3、新体制全面推广→改革后的成果(乡镇企业的出现) 
   
   
生:因为安徽遭遇了旱灾     请一学生读契约内容              学生齐读人民公社体制内容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过程中,群众有何担心? 生:担心会影响集体经济。                                       
  生读契约内容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感受当时农民的心情。             使学生对人民公社体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明显比较,加深对人民公社体制优越性的认识。  
    
 
 
 
通过年表引发学生思考,
结合邓小平讲话使学生认识到
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因此改革难
以推进,邓小平的讲话给思想
混乱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随后中央肯定,新体制得以全
面推广。利用年表展示使学生
直观感受改革过程的曲折,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就是
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通过大量图片图示展示农村改革的成就,说明改革取得预期效果,让学生感受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发挥的作用,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4 
 
 
通过图片我们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后,还出现了乡镇企业,这就改变了以往“以粮为纲”的方针,农村经济朝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同时人民的人均收入、住房面积、拥有家电数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象征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也在不断降低,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体制改革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他们不仅投入乡镇企业,还投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的发展。   
(三)“冰棍涨价一分钱”的故事 1、改革前企业的弊端 
 
 
图片中有哪些现象是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呢?为什么冰棍涨价一分钱也要得到上级部门的层层批准呢? 
 
2、怎么改?→增强企业的活力→思想突破 
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也就说我们接下来改革的重点就是简政放权,以增强企业的活力,所以从年表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共中央的政策里一再强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又突破了什么观念呢?(生答) 
时间 史   事 1978.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1979.4 国家经委召集首都钢铁公司等八家企业座谈会,讨
论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决定在这八个企业进行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 
1979.7 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
若干规定》、《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等五个文件。 
1982.1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
面整顿的决定》,着重强调:整顿和完善责任制,改进企业经营管理…… 
1984.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很棒,突破了传统观念其实也就体现了思想的解放。  
3、新旧体制对比 
我们的旧体制的弊端(展示图示)就是效率低下、缺乏活力、脱离实际,国家对企业管的太多,企业没有生产自主权,工人没有生产积极性,因此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我们这次改革的中心环节,这种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0页城市改革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展示图示)  
                   师:图片中有哪些现象是你觉得不可思议的呢?为什么冰棍涨价一分钱也要得到上级部门的层层批准呢?  生:企业没有自主权    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又突破了什么观念呢? 生: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                    学生归纳总结:所有制、政企关系、分配方式                                  通过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才会更加珍惜今天改革的成果。             通过年表展示政策的层层推进,明确要增强企业活力首先要突破传统观念,体现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让学生结合课本提取城市改革的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示意图对比结合教师对计划经济旧体制的讲解,体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都更具活力。       
 
                    
             
                    
                            5 
                      
同学们找的很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要求国家给企业松绑,扩大企业生产自主权,改变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多劳多得。另外在所有制方面还要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展示图示)所以大家今天喜爱的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外资经济,黄石的东贝、就是私营经济,著名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合资经济,而大家放学后路边随处可见的小商店就是个体经济了,这些企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  4、改革后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通过图片材料可以看到城市改革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算一算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是40年前的多少倍?很好,2017年的生产总值是1977年的254倍左右,说明我们改革的路子是走对了。因此,邓小平谈到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所以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因此计划经济是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呢?那就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城市则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1、国内外形势突变→思想混乱 
而正当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之时,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我们来看年表: 
时间 史事 
1989年 东欧剧变 
 
1991.4 《当代思潮》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 
1991.7 《真理的追求》杂志发表《重提姓“社”与姓“资”》一文 
 
1991.12 苏联解体 
 
1992年春 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
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  
 
1992.10 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什么又问姓“社”姓“资”?通过年表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东欧等国发生剧变,各国共产党纷
纷下台,随后苏联解体,所以姓“社”姓“资”的争论又再次被大家
关注。 
 
                  师:算一算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是40年前的多少倍? 生:254倍多      
 
 
 
 
 
 
 
 
       
     
  
     师:为什么又问姓“社”姓
“资”?邓小平南方谈话怎么解决姓“社”姓“资”认识问题? 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生读概念        
         
 
   通过动手计算更加深刻形直观了解城市改革的成果,理解改革的意义    
通过邓小平讲话,对农村城市的改革作小结,理解改革就是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理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者,体现学习目标。最后教师总结点题。       通过年表展示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外形势,导致人们重提姓“社”姓“资”,再次造成思想的混乱,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          
  
 
 
  
 
 
 
通过邓小平的讲话,明确
改革的方向,加深对邓小平思
想的认识。学生读概念明确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 
 
                    
             
                    
                            6 
㈢课后: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2、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南方谈话怎么解决姓“社”姓“资”认识问题?那就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随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本40页概念(教师强调关键词),至此,我国计划经济旧体制就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接下来,我们通过思维导图来回顾下整课的知识网络。   3、思维导图      整堂课我们学习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体制
是我们向苏联的学习,这种体制在一定的时期内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随着我们思想的不断解放,我们进行了经济体
制改革,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因
此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终于走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改革过程不易,但是结果显著。 
接下来,老师就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并谈谈这些变化带来的启示。 
  
三、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并谈谈这些变化带来的启示。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改革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是改革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所以改革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生展示家乡的变化 
           
总结农村城市的改革,从学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人们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改革的艰辛,珍惜今天的改革成果。   
       
通过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改革的意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学生关注时政、关注国家的发展,体现家国情怀,同时对改革的启示有更深刻的理解。 
  
↓ 变式
拓展提升 
课堂练习: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谈谈改革的启示   
 
                    
             
                    
                            7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的信和张瑞敏的话说明了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业面临怎样的一种生产经营局面?“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省委、省政府)伸手要权”,要的是什么“权”?这一“权”是如何实现的?  
(4)20世纪90年代,从青岛电冰箱厂发展到享誉全球的海尔集团经历了股份制改革,这一做法与哪次会议上的哪一决策有关?   
(5)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8 
 
      
小结反思(教师) 
本课是统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作为“00”后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没有直观认识,且本课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如何设计让学生通俗易懂是笔者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本课由五大板块构成,结合课堂实录笔者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是依据学情,预设目标,发展素养。学情的了解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预设为三个问题:计划经济旧体制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被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起来?说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有哪些变化?前两个问题层层推进,体现了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最后一个通过身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后到达整堂课的升华。 
二是影视情境,代入时代,还原时空。这一板块主要是课程开头直接用两个视频对比,导入部分是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取得的成就,第一个板块导入是影视作品《历史转折中的的邓小平》中“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学生看完视频后首先有强烈的对比,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施大娘多养的鸭子就会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也是学生最大的困惑。这样是设计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另外也是为后面向苏联学习做铺垫,体现了当时国人的思想比较固化,这也是本课另外一条线索的体现,那就是思想要不断解放。另外学生通过视频形象直观的感受了祖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本课采取倒叙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三是讲好故事,串点连线,由知到识。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强,且经济术语较多,学生无法理解,如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我在设计是要考虑的。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采用故事串线:“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故事、“包产到户”的故事、“冰棍涨价一分钱”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和身边的故事。五大故事设计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将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的故事述说改革的成果,体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并且体现了课文的逻辑关系,串点连线,由知到识。学生对于故事讲述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参与度高,比如用方言展示顺口溜,对于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等等,学生与课堂的融合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思维导图部分又将整课的内容串联一起,体现了本课的两条线索,即主线: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暗线:思想解放。 
四是问题牵引,触动思考,激趣释疑。我设计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推进,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这是新课改下启发式教学的体现。学生依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这就培养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疑惑。 
五是课外调查,材料佐证,体验变化。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畅谈改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同时更是本课的亮点,学生谈了服饰、饮食、粮票、出行等等方式的变化,学生也从变化中感受到了改革的成果,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总体来说,本课的设计还是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是要是课堂中再多些学生活动,比如情景剧演示之类的就更完美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经济体制改革”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湖北省 - 黄石”,所属分类为“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湖北省 - 黄石”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