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青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历史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青海省级优课
初中历史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12.新文化运动
一、 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本科的教学设计。本课教学力图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他们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教会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评价论证能力等。
二、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新的思想理论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第二目:新文化运动的内内容和意义。本课不仅在本单元而且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
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实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三、 学情及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来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而且尽量从学生的观点中发现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2、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渠道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利用白板,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对几位先进知识分子和他们在北大的趣事儿,使学生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
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五、教具准备
1、电子白板制作。
2、阅读材料:三纲五常、分析新文化运动积极意义的材料(学生合作探究)
3、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搜集新闻。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课
播放《兰花草》MV。 这首歌叫兰花草,歌词是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胡适先生所写,也是新体诗歌的代表,那么新文化运动是怎么回事呢,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都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
学生思考 以欢快的音乐
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新闻是历史的缩影。依据你搜集的1915年国内新闻,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哪些?
师:在课前每组同学搜集了不少于三则新闻,老师仔细整理、分析了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新闻,发现出现频率最高而且具有价值的新闻其中第一个是:
电子白板展示学生搜集的新闻 新闻一:1915年2月20日留学生代表回国,参加抵制封建思想运动。 新闻二: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新闻三:1915年《女子世界》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好事。 例如注重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过渡:在当时新思想传入,民主共和的新潮流下,袁世凯复辟帝制等旧潮流这时候发生激烈的冲突,这让人们意识到,辛亥革命一夜之间可以就把封建王朝推翻,但是能不能一夜之间把人们头脑里的旧思想清除?所以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把头脑里的什么给祛除?旧思想,这就需要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
学生搜集新闻,以手抄报形式展示
由三则新闻学生
分析得出: (1)袁世凯复辟帝制 (2)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3)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新闻是时代背景的映射,以新闻这种形式讲述,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而且基本上是学生搜集资料、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总结和提升,这样使学生便于接受新知识。
知识的讲述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而且基本上是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总结和提升,这样使学生便于接受新知识。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的革命。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背景。 电子白板展示概况 1、根据课前的学习同学们自主学习从课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完成连线,看看哪个组更快? 2、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知识分子”举旗? 3、课前每个小组也做了认真的搜集,我挑了两个小组的作品,下面请同学们充当小小诊断员,看看这些组的作品有没有错误,具体哪儿错呢? 过渡:北京大学见证了这场运动的蓬勃发展,今天呢,老师带大家到北京大学去,去了解当时发生在北京大学的新鲜事儿。 白板展示“北大新鲜事儿—北大教授们”图片。 1.北大的教授他们的行头一直是学生津津乐道的,那么在北大文学课的课堂上往往是上一节课的教授西装革履,下一节课的教授有可能就是拖着长辫子,穿着长袍马褂,这也可以看出北大的教授其实分了那两大阵营? 2、自然北京大学就成 1.学生课前预习
及阅读课本,叫
一位学生上黑板
在电子白板上完成连线,引导学生掌握新文化运
动的旗帜、开始标志、宣传阵地、活动中心、人物
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蔡元培的人像弄错
了。
1.学生回答:一个是非常
保守的,以辜鸿铭为代表的保守
派,另一个比较开放的新派人物。 2、学生回答:悲剧在于首先接受了父母安
排的婚姻,父母比较专制;怕犯
了新旧思想交锋的战场,当然这也促进了当时思想和文化的繁荣,那么在交锋中中国究竟要批判什么旧思想,我们建设一个国家要什么样的新思想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觉新的故事 觉新,高家的长子、长孙,年轻时与梅相爱,但却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娶了瑞珏。瑞珏临产,高老太爷灵柩在家,家人怕犯血光之灾,觉新不敢反抗,把瑞珏迁到城外一处潮湿的屋子里生产,瑞珏在忧郁绝望中难产而死。 思考:造成觉新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白板展示“北大新鲜事儿—文科校长陈独秀”图片 师:陈独秀,早年考中秀才,他的家人对他的规划是这样的,秀才、进士、状元郎,结果他自己走的道路是康党、乱党、共产党。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发表于青年杂血光之灾,家人比较迷信。引导学生得出想要拯救觉新这样的人,就要宣扬民主与科学。
学生回答:(1)这里的德先生指英文Democracy ,赛先生是指Science ,因为当时很多中国人不认识英文,所以取了个中国化
的名字,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
指科学。
先是学生表演,再分析材料,得出阿毛父亲很爱自己的孩子,但他所谓的爱就是让女儿殉节,归
根到底是吃人的是封建礼教。
日记》中一段话非常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大家一起读一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1918年刊登于《新青年》 设问:怎样才能把这样的妇女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 白板展示“北大新鲜事儿—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图片。 师:这道题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的作业纷纷就交上来了,他找出了一个最为简练的。 白板展示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假如这道题交给你们,用白话文来写一篇这样的电报你能不能比这个同学还要简短呢? 师:白话文更为简洁,以他写的文章更加能让人看得懂。其实早在1917年发表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倡将文言文改成白话文,而且由此还发起了一场提倡旧文学,
学生回答:干不
了等答案。并且分析得出结论: 古代不使用标点符号;胡适主张白话文
反对新文学的文学革命。
白板展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革新。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设问: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新文学”与“旧文学”相比有何特点?
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上指出新文学的“新”。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设问:以上我们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以及主要的内容,那么这场运动对当时社会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么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结合老师提前给同学们发的补充资料。 白板展示孔子学院图片 师:学习历史是为现实服务,当时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物提出了“打到孔家店”,而今天在全世界我们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
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对东西方
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 偏激的。(局限) 学生通过辩论
得出:不矛盾,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前老师提供资料,四个人一小组讨论,一方面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做到论从史出。
通过探究怎样对待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