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河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历史人教版(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时数 1学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 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自主分析,明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3.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课本剧表演的方
式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点拨和引导。
教学方法 课本剧表演,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方法
通过给学生观看视频、表演课本剧、讨论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导入 《阿Q正传》视频导入,教师提问: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阿Q对革命的看法怎么样?
生答:略
教师过渡:辛亥革命后,百姓为什么会认为革命就是“造反”?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国人是如何解决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对联破天机 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出问题:从对联的变化中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学生预期效果:辛亥革命后,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富强道路,反而加重了国民的负担。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结合课前视频思考: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
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预期效果: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与独裁专制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兴起标志 主要人物 阵地
学生活动预期:能够边角轻松的完成表格。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教师强调:《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的区别。
天下太平
民国万岁
天下太贫
民国
万税
教师过渡:面对人们思想意识上的混乱,如何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成为当时中国人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中国知识分子是从哪些方面来拯救国民意识的呢?请看下面的表演。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生活动:通过四组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其余四组学生对表演内容进行点评和分析。
第一幕:袁世凯复辟帝制
分析:剧中反映什么历史现象?为此新文化运动倡导什么新思想? 学生答:略
第二幕:吴家大院 分许:夫人南产后老太太的反应说明了什么?为此新文化运动倡导什么新思想?
学生答:略
第三幕:吴家大院
分许:听到自己女儿死后,老夫人为什么会“大笑”?这种现象代表什么?为此新文化运动倡导什么新思想?
学生答:略
第四幕:征婚启事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分析:同一则征婚启事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解读?为此新文化倡导什么? 学生答:略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美国学者莫里斯。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小组合作讨论:根据教师展示的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总结: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①把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②全面、客观的评价。
课堂小结
一份《新青年》 一场新文化 一批新青年 一个新时代
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 B.《每周评论》
C.《时务报》 D.《国闻报》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兴起
内容
意义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倡导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一次维新改革运动
3.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读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请根据②的范例,填写相关历史事件或思想主张名称,使知识结构
图完整。
(2) 请写出与③④相关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先进中国人。 (3) 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归纳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感情升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的寄语。
下一个五年、更多的五年,更多精彩的故事,将由你、我和这片土地
上生长的千千万万名中国人一起抒写。还是那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
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