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原子的结构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四川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四川省优课
第四单元 课题1《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 成的。
② 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③ 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④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⑤ 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1.2过程与方法:
①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 想象 ,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 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③ 通过对原子结构探究,初步学会化学理论的探究方式及方法。 二、 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① 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认识。
② 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③ 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2.2 教学难点
①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②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③ 离子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分方法。 四、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原子的定义,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谁能说说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区别呢?”学生回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原子可再分。”
我们知道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如果可以,它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的构成。 2、 教学活动 [探究一] 原子的构成
[过渡] 同学们,对于科学家们进行的原子结构发现的实验,你们都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呢?
你们又知道他们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近代科学的原子论。 [讲解、PPT展示] 近代科学原子论,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的原子模型、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 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铂,结果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 穿透金铂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 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探究: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1) 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铂而不受阻碍呢?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呢? (2) 有的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 (3) 被弹回来的a粒子是怎么回事?
[小组交流、讨论]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立来发表他们的想法及思考的答案。
[分析] 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板书] 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板书] 原子核是否可分? [探究二] 原子核是否可分?
[老师提问] 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原子核是否又可分呢? [学生回答] 可以、不可以。
[分析] 实际上,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一样。 [板书] 原子核的构成 [探究三] 原子是否带电
[老师提问] 既然我们知道了原子中存在着带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那么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子是否带电呢? [学生回答] 带电、不带电。 [指导学生分析] 几种原子的构成 [学生讨论] 原子是否带电的。
[学生分析]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内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质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结论] 原子是不带电的。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老师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学生分析]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探究四]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老师提问]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猜想]动手画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情况。
[讲解] 展示PPT中的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情况,并进行分析讲解。
[讲解] 1.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 2 3 4 5 6 7; 3.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老师提问]原子核外电子是运动情况怎样表达呢?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老师提问] 同学们 从图中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 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电子 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等于4个
[讲解、提问]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称作相对稳定结构,所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回答]不活泼。
[提问] 从同学们发现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思考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学生分组讨论] ………… [回答]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7个,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
[练习] [小节] [能力提升] 六、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原子的构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 2 3 4 5 6 7; 2.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3.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三、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