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怎么都快乐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7.怎么都快乐》湖北省 - 武汉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7.怎么都快乐》湖北省 - 武汉
面向全体基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对话课堂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教学案例
熊民 2017、4
一、 设计说明
1、 教材使用: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多个人玩的不同乐趣。诗歌每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说”几个人玩,很好“,接着说这样玩的不同乐趣,最后几行进行具体的玩法举例。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
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在教学中我在创设情境,采用递进的要求由字到词来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遇到同音字用混淆的地方指导学生学习用字典帮助理解字义。即运用工具书学习识字。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感悟到快乐的含义。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通过对比等手段,在辨析中运用这些动宾词组。
2、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中,我的理解全人对话,从字面上看就是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所有人的对话,即”面向全体“,这其中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生生对话都是通过思辩彼此照见,透过对话对方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语言,行为,思想,让整个课堂有焕发生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需要有清晰的思考,即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通过观察数据,获取信息,形成想法,清楚表达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语言证明活用行动(低年级常用肢体语言来体验)也常用有对比论证,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再构建。这一过程中,体现的是”“论证——慢——醒来”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谦虚,同理心,公平心;、知行一体,笃信理性,勇气,毅力,独立精神等批判性思维素养养成得以实现。
二、 教学片断
1、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环节。师指名读课题。
师问: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很快乐。
生2:怎么玩都很快乐。
师问:那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1:是谁很快乐?
生2:他做什么事情很快乐?
生3:什么才是快乐?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质疑提问。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从知道的内容和疑问的内容进行快速进入师生对话,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了阅读期待。知道了什么时候都很快乐。快乐是自己的。梳理疑问:是谁很快乐?做什么事情很快乐?什么才是快乐?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论证核心:快乐从哪里来?(即什么才是快乐?)
2、认读二类字环节。
大屏幕出示本课需要会认的字,师指名分别读字。要求:正确、清楚。
怎、独、跳、绳、得、羽、球、戏、排、篮、连、运
当学生在读到“绳”的时候
生1:shén
生2:shén
师:是shén 还是shéng ?
学生齐说“sheng”
设计意图:当遇到学生读起来有难度的生字,不易分辨读音的“绳”的时候,两个学生都给出了一样的错误的读音,这个时候,怎样区分指导清楚读音呢,教师给出了对比材料读音“shén”和“shéng”让学生判断。然后得出“绳”的正确读音“shéng”。这样通过对比认读的生字读音,学生的印象深刻。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对比论证。
3、 学习一类字环节
在认读了二类字和二类字组词后,回到本节课识字重点一类字上,难度加大,每个字需要组多个词。在这个环节中,遇到学生组的是词组时,如“找人玩”“可行么”等,教师不急着否定孩子的组的词语是否规范,而是看孩子正确运用生字组词的能力。从而区分同音字的意思
生1:当 当时
生2:当 当做
生3:当 适当
生4:当 当场
生5:当 铃当
师:铃铛的铛是这个当吗?
(有学生肯定说不是,也有学生不知道,也有说是的,到底是不是?)
师:不清楚用法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生:查字典。
(所有孩子进行独自查字典学习比较这两个字的区别用法,然后指名交流)
生:铃铛的铛有金字旁,当时的当是个独体字。
师:为什么有金字旁呢?
生:因为铃铛一般都是用铁做的。
设计意图:“铃铛”的“铛”显然不是“当”,但是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孩子运用工具书进行查字典分析比较“当”与“铛”的区别,让孩子们自行查字典就是给时间让学生慢下来自己学习区别现阶段孩子们容易出现的错误同音字的用法。最后让孩子自己用字典给出的答案告诉大家。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从权威字典的证据中找到正确的读音,最后醒来,明白两个同音字“当”与“铛”用法不一样。即与生字的偏旁有关,偏旁是表义的。从发现问题同音字的区别,到查字典找证据论证,到完整交流展现,这一整个过程也就是体验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完整论证的过程。
4、比较“玩、当、讲、许、很、音、行”
分析比较这些生字如何记住他们。
师: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呢。哪个字比较难写。
生1:可以根据字体结构来记。
生2:可以把相同偏旁的字一起来记,比如:“很、行”“讲、许”
生3:我觉得“很”难写
师指导书写难字“很”。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相互比较,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自主性。也是通过对比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倾听中形成自己的记字方法。难写的字来源于学生,而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5、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指名分读课文,评价标准:正确,清楚,流利。
生评价:
生1:读漏了“许多人“(不太流利)
生2:读的是”玩儿“(还有儿化音)
生3:我觉得谢子言读的很有感情(上面的要求都做到了)
生4:甩绳子读成“摔绳子”(不准确)
师纠正。生齐读
生再自由读课文,用上”正确清楚流利“的标准。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全文,对儿童诗有整体把握,在分读中强化评价标准,潜移默化地形成读书标准。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素养评价标准,即朗读的时候大家都遵循的是”正确,清楚,流利“的标准。
6、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师:课文里讲的什么时候很快乐?
生: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都很快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课文里每一小节就是这么说的
生2:课文里每个小节第一句话后面都有“很好”,”很好“就是很快乐。
师重复并对比:
一个人玩,好。两个人玩,好。三个人玩,好。
一个人玩,很好。两个人玩,很好。三个人玩,很好。
有什么区别:
生:很好就是非常好,很好比好更好。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在对比论证“好”和“很好”的句式,让学生在对比论证中准确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从而渗透批判性思维养成中整本书的语文概念“诗歌的表达“的理解。
7、学习第一小节。论证“快乐从哪里来”
出示第一小节
师:一个人玩怎么很好。
生:一个人玩很安静,没人吵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静悄悄的。
师: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说一说。
生1:妈妈上班,我一个在家自己看书。感觉很安静,没有人打扰我,我觉得很好。
生2:妈妈买菜去了,我一个人在家自由自在的,很开心。
生3:爸爸妈妈都出去办事情了,我一个人在家玩玩具,感觉好极了,很安静,没人打扰我,我感觉很好。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读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文本中找出独自一个快乐的原因“静悄悄”的,抓住这个词的理解,启发学生,唤醒学生平时独自一人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在相互交流中产生与文本的共鸣,体会出“一个人玩,很好!”继而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独自一个还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从书上找出答案后(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再进行动宾词语的扩展运用。
师: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正好--------,---------,--------
生1:做作业
生2:玩平板
生3:打电话
生4:玩玩具
生5:看电视
生6:·······
设计意图:在充分体会到“一个人的玩,很好”的感受后,再次唤醒学生的体验,进行相关语言训练的拓展,积累出相关词组,使本节课的语言训练点落实到位。在学生被充分唤醒后,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三、课后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是“面向全体”的“基于低年级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的对话课堂。在课堂中所有教学片断都是来自学生真实的体验,回顾观照整个课堂,每个流程都能尊重学生的课堂对话生成,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养成,尊重事实,通过证据论证来还原真相,从而让学生从旧有的认知中逐渐“醒来”。如低年级的识字重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论证来明晰生字的读音,通过查找工具书字典,来对比区别同音字的意思,进而能正确的组词,使用同音字。而不是模模糊糊的区分,“好像知道”“好像又不知道”。对于文中让孩子明白“快乐的含义”则也是通过论证,唤醒孩子平时和文中的同一体验,通过表达,产生新的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是“慢下来”的,让学生充分和文本中的表述的“快乐”进行对比,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做到理解从文本中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读出文本的味道”。整体说来,感觉课堂上学生理解学习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还可以通过引导更深入思考。比如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对“独自一个,静悄悄的”理解,不光是唤醒学生平时对“快乐”的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独自一个的感受,而是字斟酌句,将“静悄悄”的理解充分理解透,“一个人甩绳子会是怎样?”“一个人踢毽子会是怎样?”等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独自一个“踢毽那种”只听见毽子打在脚上的声音”;”独自一个”跳绳时那种“只听见绳子在地面上啪啪啪碰撞声和用脚跳跃时的节奏感”;由此让孩子体会到“静悄悄的一个人的快乐“并进一步感受文本用词的精确。这也就是与文本充分对话,从而达到合一效果。这时的语文的味道就更加显现了。
此外,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倾听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加强。良好的倾听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的连贯性以及专注坚持学习的品质养成。对于今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批判想思维养成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