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赞美
所属栏目:心理健康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赞美》河南省 - 郑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学会赞美》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学会赞美》小学生心理健康三年级
教学理念:赞美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得到适时、适当的赞美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能使人更深切地感悟生命的原动力和自身的价值。适时的、真诚的赞美对改善人际氛围、营造良好人际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识,十分关心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更希望得到同学的赞赏。可是,由于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周围的同学合作或相处时忽略了对别人的赞美和欣赏,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欣赏和赞美别人,也不知如何赞美他人和怎样面对他人的赞美,从而导致与他人交往与合作的障碍。因此,让学生明白赞美的重要性,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本节心理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积极赞美他人、肯定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成长。
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学生能够说出赞美带给自己的快乐和自
信的体验。
2.通过活动,学生能恰当说出赞美别人合适的表达方式。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分享,能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赞美身边的人。
教学方法:体验法、指导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视频《称赞的力量》、《米饭实验》,音乐《歌声与微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引出赞美
教师谈话导入:孩子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心理课堂, 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传递悄悄话”的游戏。 PPT上出示:
1.教师准备四字词语的字条8张,把纸条分别发给各组第一位同学。
2.传递开始,第一位同学看清纸条内容后,把纸条交给老师,纸条上的内容不能让别人看见。
3.老师说开始,各排第一位同学轻声告诉同队的第二位同学,依次后传。传递过程中,要悄悄的,注意保密,而且要有秩序。
4.传递结束:教师说结束时,最后一位同学站起来公布答案。 5.教师最后公布正确答案。(老师贴黑板上)
(传递内容:赞美是花,微笑是蕊,真诚沟通,和谐相处。)
教师小结:孩子们,开心吗?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情绪饱满,积极投入,一只只小耳朵伸得长长的,一双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尤其是 同学,老师发现他在听老师讲游戏规则的时候,特别专心;还有大家一直都认真积极投入到游戏中。让我们为他也为自己鼓鼓掌吧!认真的你们真迷人!
教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表扬大家的时候大家心情怎么样? 是呀孩子们,赞美就像花一样给别人带来芬芳,使对方感到愉悦,还能让自己感到开心,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会赞美(板书)吧!
【通过简单的小游戏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并拉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很自然地引出赞美的主题。】
二、故事乐园---感悟赞美
教师:孩子们,广东有一名小学生叫马昊,他看了科学记录片《水知道答案》后,为了亲身验证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对事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做了一个“米饭实验”,一碗米饭上写着赞美它的话,一碗上写着咒骂的话,另一碗则什么也没写。我们来看看他们发现了什么?看视频的时候请你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是什么使三碗米饭有不同的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米饭实验》。
教师小结:孩子们,神奇吗?你觉得是什么使三碗米饭有这样不同的变化?
教师小结:恩,赞美米饭能使它散发出米醋的香味,咒骂它却让它变黑。据说,做完这个实验后,这个小学生马昊也有了改变,以前他哥哥跟他抢电脑玩时他总会骂哥哥,现在即使再生气他也不敢随便骂人了,因为他害怕哥哥的心变得跟那碗米饭一样黑。孩子们,连一碗米饭都需要赞美,那我们是不是都需要赞美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请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活动课堂去学习赞美吧!
【通过欣赏视频和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赞美、鼓励的重要性。】
三、活动课堂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学会赞美
情景一(心理剧场)
教师:孩子们,欢迎大家来到心理剧场,今天心理剧场来了两只小动物,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的同时请你观察他们的眼神与动作注意他们的对话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个视频当中小獾和小刺猬为什么很开心?
教师:那谁能具体说一说,小獾得到了什么样的称赞,小刺猬得到了什么样的称赞呢?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
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教师小结:孩子们,真诚地赞美使小獾有了自信,也消除了小刺猬一天的疲劳,看来,赞美他人“真诚”很重要。让我们一起看看小布的赞美合适吗?一起来看。
情景二
在一次班级联欢会上,丁丁唱了一首《青春修炼手册》,结果由于太紧张,丁丁唱跑了调,而且有的歌词也唱错了。丁丁垂头丧气地走到台下,小布迎上去,拍手赞美丁丁:“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TFBOYS唱的还要好呢!”丁丁“哼”了一声,头也
不抬地走开了。
学生看完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1)你认为小布的称赞合适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布,你会怎样做?请试着用赞美的力量来帮助丁丁!
教师小结:看来不恰当的赞美不仅起不到赞美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不愉快。所以,赞美他人一定要做到态度诚恳、内容真实、场地适合、用词准确。只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符合实际情况真诚的赞美,才能感染他人,给人以温暖。大家说对吗?
【通过创设情境和讨论交流,充分体验到赞美给人带来的自信与愉悦以及
孩子在受到赞美后的鼓舞、奋进,激发孩子恰当地对他人表示赞美,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活动二 实践活动 体验赞美
教师: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和你相处的是谁?每当你没带文具的时候,借给你的是谁?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好现在请你在我们班级内找一个同学,至少找出对方三个值得夸的地方,用刚才我们提出的合适的赞美方式夸夸他,把你夸他的话简单地写到心形卡纸上。
教师总结:孩子,通过刚才你们的赞美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已经知道如何用合适的方式夸别人了,相信未来你们能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对别人的赞赏。
【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赞美身边的人,尝试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总结:孩子们,除了同学,我们还可以把赞美送给谁呢?
请你说一说(父母、老师、医生、清洁工人、社区保安……)嗯,大家说了这么多,真好,要想生活学习好,朋友一定不能少,赢得朋友有诀窍,合适赞美是法宝。老师给大家留一个小小的心理拓展:请找一位你想赞美的人(父母、老师、医生、清洁工人、社区保安……)按下列要求去做:观察对方值得赞美的地方,每天赞美他/她,持续两周,看看对方的反应,以及与自己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好,孩子们,通过今天的课堂,我想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赞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这节课就让我们在一首动听的歌曲中结束吧!老师希望赞美声充满我们的教室,让微笑传遍每一个角落!大家说好吗?今天的课就愉快地结束吧,下课! 课后反思:
我设计本节心理课,以培养学生积极赞美他人、肯定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去赞赏身边的人,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成长。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教学设计,此次设计是最终的设计,通过两次设计的思考,我发现要想让你的这节课更加顺利,学生能够接受,首先,你的教学目标要很明确,并且可评价。其次,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要紧凑,层层递进。我的这节课,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1.热身导入---引出赞美,2.故事乐园---感悟赞美,3.活动课堂,活动课堂又分为两个部分,活动一 创设情境 学会赞美,活动二 实践活动 体验赞美,我希望通过这三个环节,学生认识赞美的重要性的同时,能够用
真诚去赞美身边的人,学生知道赞美他人要符合实际情况,会把合适的方法用到生活当中。通过上课,我发现学生在这节课上是有收获的,并且我发现,老师的课堂评价及时准确也能无形当中给孩子启发和力量。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时间的把控上可能需要更加准确一点,还有老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提高。 教学资源:
1、相关活动:《传递悄悄话》
2、相关影视剧:《称赞的力量》、《米饭实验》,音乐《歌声与微笑》
《称赞的力量》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在小路边,他看见一只小獾在学做木工。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他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关于引用《米饭实验》的说明
通过“用米饭做实验”的寓言故事,教导人赞美和鼓励。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在承认规律和事实的科学前提下做出的“实验”,因此其结果不能以科学的方式解释。
在读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自我意识、人格意识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育。通过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语言会对物质世界有很大的改变,人体内80%以上都是水分子,人也是一种物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对他人也像对米饭那样不理不睬,结果往往是最差的。而正面的想法和赞美、鼓励的话,比如说句“我爱你”,能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此实验作为一个寓言是成功的,它有时也被佛教引用。 但是不能将其以科学的眼光看待。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