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测量毫米的认识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3测量毫米的认识-广东省 - 珠海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3测量毫米的认识-广东省 - 珠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学情分析
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培养估测意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和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活动2【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如: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等。)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师问:用我们手指能清楚地指出1毫米的长度吗?
生答:很难。
师问:那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指出尺子上的1毫米?
生答:用笔尖……(学生演示。)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毫米是个非常小的单位,比厘米更小,所以要用到笔尖或更小的东西才能把尺子了的1毫米指出来的。)
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就是1毫米长。
③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一张卡和一张光盘,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⑥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并反馈。
⑦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活动3【练习】当堂训练
1、金睛火眼。
①电脑显示金箍棒图,分别是:1厘米(10毫米)、2厘米3毫米(23毫米)、3厘米6毫米(36毫米)、4厘米8毫米(48毫米)、1厘米4毫米(14毫米)
②在第二张图时提问:你怎么知道2厘米3毫米是23毫米?
③在第三张图时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6毫米啊?
师: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在第四张图时提问:4厘米8毫米你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⑤在第五张图时提问:没有了0刻度线,你是怎么知道它的长度的?
2、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小棒长度,再量出它的实际长度。
活动4【测试】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完成书本第22页“做一做”。
练习第2小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尺子,以及正确读数。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活动5【作业】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是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是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下课后找找答案。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