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营养午餐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北京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营养午餐-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营养午餐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领域 综合与实践
教材 书名: 数学(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 6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1 年版课标中明确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课标要求“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突出“经历实践操作过程”,而第二学段更强调“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立足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把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探究和应用的全过程。
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的“数学现实”原则。“营养午餐”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背景分析
(一)社会背景
目前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肥胖儿童和“豆芽菜”型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等现象。营养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人体每天摄取的总能量中,午餐约占40%以上。2014年北京市教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健康膳食指引》,其中也强调学校要推行营养午餐。
2
(二)教材背景
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关爱健康》单元安排了“饮食与健康”这个内容,主要以科学小实验的方式使学生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主要成分,知道人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应该讲究合理搭配这些常识。数学课的“营养午餐”这个内容学习的时间从教学进度上看,是安排在学生科学课之后学习的。
数学教材中的《营养午餐》属于第二学段“设计方案”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要求“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突出“经历实践操作过程”,而第二学段强调“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以学校食堂的午餐为背景,设计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提出“什么是有营养的午餐?如何设计有营养的午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午餐方案的判断、调整、设计、统计”等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旨在使学生体会数据表达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搭配的方法,提升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学生背景
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找准教学起点,我对我校四年级3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
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
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正确态度百分率
学生的营养知识来源
从统计数据可知只有生活热能主要来源,食物要吃精、吃细,三餐食物数量比例知晓率较高,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知晓率居中外,其他营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
通过数据说明我校学生营养态度总体良好,对营养知识的学习较感兴趣,为营养午餐这个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数据可知,我校学生从教师课堂教学获取营养知识的百分率仅为28.4%,可见课堂教学并不是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需要加强学校的营养教育。
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方法,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具备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逻辑思维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理解标准,运用简单排列组合等知识,会判断、会搭配营养午餐。 2.经历自主搭配营养午餐的实践活动,培养读取信息的能力和符号意识,会用数据表达,发展几何直观,形成理性思考。
3.增强应用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第一阶段:课前调查,丰富认知
为了丰富学生对于营养午餐的认识,了解了学生对营养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分别对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果统计见学情分析)
餐的标准,将对营养午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为后面的研究设计方案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环节三:自主活动,解决问题 活动1: 会选择
1. 提出问题:根据下面的营养成分表,判断A、B、C三种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出示各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
2. 小组活动
要求:(1)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
(2)任意选择A、B、C三种当中的一种套餐进行检验。 (3)把检验的方法和结论记录在小黑板上。 3. 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B套餐的脂肪超标了,C套餐热量不达标,只有A套餐符合专家所提出的营养标准。
4.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学生在计算、交流、讨论中,判断3种套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使学生体会到:在选择套餐时要符合营养标准,均衡膳食。在汇报中,帮助学生形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感受数据的力量。】 活动2:会设计
1. 提出问题:能不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午餐呢? 2.小组合作,制定一个菜谱。 要求:(1) 4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
(2) 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喜好,搭配出一套“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套餐。 (3)将计算和思考过程记录在小黑板上。 3.交流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总结搭配和调整的方法。
学生搭配菜谱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替换:利用活动1中不符合营养标准的B、C午餐,进行适当的调整,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营养午餐。
(2)估算:先进行估算初步搭配,没有成功,于是进行调整,将不合适的菜肴进行替换,最后得到符合标准的方案。;
(3)搭配:先固定一种菜肴,计算还需要多少才能达到标准,根据数据去选择另两种菜肴。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经历观察、猜想、探索、比较、判断等数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根据已有素材,运用合理营养的标准指导生活实践,自主设计营养午餐。同时更深入理解午餐食谱的“合理”和“营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研究过程的开放性,搭配方法的灵活性,方案规划的自主性、方案设计的多样性。】 活动3:会统计
1.提出问题:食堂叔叔应该采用你们的哪一种菜谱呢?可以使用投票的方法进行选择。 2.利用点阵笔进行结果的统计
在全班搭配出的方案中,每人选出最喜欢的1种方案进行投票。男生先投票,随后女生投票,并随机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观察统计的结果,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生成统计图的过程,体会运用相关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利用点阵笔技术完成对学生投票的统计,实现学生操作与数据生成的课堂实时互动,节省数据收集的时间,提高课堂实效性。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统计图的优越性。】 环节四:联系实际、体会应用
为不同人群准备营养午餐,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比如:老人、胖人、芭蕾舞演员、运动员等等。引导学生从营养的角度提出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个例的研究,体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搭配膳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午餐要既好吃又有营养,合理均衡搭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三)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校长通过视频向学生们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我校学生午餐标准是每人每餐12元,
根据这个情况请同学们为全校学生设计“好吃又有营养”的午餐。
活动要求:1.实地考察,了解菜价,制定食谱。
2.与学校后勤沟通,将学生制定的食谱进行实施。 3.通过评价和统计,评选“小小营养师”。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经历从设计食谱到实施方案的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认识。在实践作业的布置和实施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延伸至课堂以外,使数学问题更具情景化,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