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积的变化规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湖南省 - 长沙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湖南省 - 长沙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两位学生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观察得出乘法关系式“因数×因数=积”,进一步比较每组的3个算式,看看因数与积有什么变化,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师出示两组乘法算式题:
第一组: 第二组:
8 × 2=( ) 80 × 4=( ) 8 × 20=( ) 40 × 4=( ) 8 × 200=( ) 20 × 4=( )
师:请你独立解决这两组算式题,完成在练习纸上。写完后再仔细观察,比较每组的3个算式,看看因数与积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师:将自己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交流,总结规律
在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得出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内容1、2的设计意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初步的概括与表达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孩子来说,在集体思维的碰撞下,体会发现规律这一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总结完规律时,老师会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满足这条规律?”孩子们再次进入思考和验证,有的想到特殊的数“0”不符合,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孩子来说说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而有的孩子也会想到“1”这个数,那此时可以把问题的解决交给其他同学?让其举例证明看是否合适。从而得出:只有0除外。这样不仅加深了每位孩子对规律的理解,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得出一条规律是需要通过发现、探究和验证三个阶段。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3、应用规律
①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②根据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26×48=1248 24×5=120 26×24=( ) 24×50=( ) 26×12=( ) 240×50=( )
③选择一题计算出得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其它题的得数。 46 × 50 = 46 × 100 = 46 × 150 = 46 × 200 = 460 × 20 =
(练习题1、2、3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在巩固基础的同时,通过一变、二变、三变的方式,灵活引申出新的规律。第2题将数字变大,增加计算难度,使孩子们体会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在做计算时带来的简便。而在右边的一组计算题中,第三道算式巧妙地进行了变化,引申出一条新的规律: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也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就乘(或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再接着,把第3题更换题型,让孩子做到灵活运用规律,并在最后增加一题“460×20”,自然过渡到积不变的规律。)
(二)综合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苹果3千克5元,香蕉2千克10元。6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4千克香蕉呢?一共付多少元?
2、 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256平方米,现做如下改造:
(1)长不变,宽增加到12米。现绿地面积是多少? (2)如果长除以4,宽乘4。现绿地面积是多少? (解决问题的设计是将两条规律融合到一题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三)谈谈你的收获
4米
板书: 积的变化规律
(1) 8 × 2 = 16 (2) 80 × 4= 320
8 × 20= 160 40 × 4= 160
8 × 200= 1600 20 × 4= 8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积也乘(或除以)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