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搭建吸管塔
所属栏目:小学科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二 6.《搭建吸管塔》山东省 - 济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二 6.《搭建吸管塔》山东省 - 济南
《搭建吸管塔》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此总目标的指导下我设计了本课例。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位在学习中的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体验到科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做中学和学中思、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此外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科学与艺术、工程、技术、数学学科相结合,从而体现课标中“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本课教学内容最常见的形状结构三角形以及重心低、接触面大的物体稳定这一科学知识,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巩固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能做到积极与他人共同协助合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塔的图片,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升科学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在体验工程制作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形式:
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了解物体保持稳定性的一般方法。但是对于“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明确,保持稳定性的科学道理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学习的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所选择地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一点点、掌握科学方法一点点、形成先动脑后动手、合作学习的正确科学学习行为习惯一点点、培养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良好的科学精神品质一点点。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巩固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能做到积极与他人共同协助合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塔的图片,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升科学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在体验工程制作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 学习重点:
学生动脑动手学习搭建吸管高塔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学习难点
吸管高塔的搭建过程中设构建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材料:吸管、纸粘土。
教师演示用关于塔的课件、演示实验用塑料水瓶、一杯水。 学习过程
一、师生交流,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1.教师与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冰激凌形状的观察发现,与学生交流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点认识。
学生分别用吸管构建四边形、三角形形状并通过分别“用力压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任意一条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边”,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点。
教师简要小结使学生巩固认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习并掌握比较、对比的科学学习方法。
2.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在三角形上加一根吸管,做一条垂直平分线,观察用力后的结果,并观察发现原有形状发生的变化。(三角形被分成了两个小三角形)。
教师指导学生以四边形的四边端点连接一根吸管,观察比较用力后的结果和形状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四边形上分别添加2根、3根、4根吸管„„,再进一步分别观察比较用力后的结果和形状发生的变化。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添加吸管的数量后,形状及其稳定性的变化。(原来的四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里面包含了几个三角形?稳定性有什么变化?)
教师归纳小结,使学生明确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二、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与学生交流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教师适时出示如自行车车架、屋顶、钢架桥、各种塔架等图片。
教师适时出示塑料饮料瓶,引导学生思考并上台与大家演示使塑料瓶在桌面保持稳定的方法。(演示不加水、加1/3水、加满水后、倒置水瓶观察比较),指导学生认
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教师出示吸管、纸粘土,指导学生在3分钟的时间内,用6根吸管“搭建”一座塔。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评价。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金字塔等世界上著名塔的建筑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塔的直观认知。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对塔的结构进行科学解读。 三、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制作吸管高塔
教师积极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兴趣,下发记录纸张,介绍制作要求和相关规则,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进行吸管高塔搭建。引导学生将设计以画图的形式予以呈现,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商讨对策。
学生交流,展示小组关于吸管塔的搭建设计合作学习成果。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简评,使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并从他人的设计中主动反思、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按照自己小组事先设计的图纸对吸管塔进行搭建学习活动。教师进一步强调规则要求,巡视指导,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与学生代表测量学生制作吸管高塔高度,公布评比结果,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活动体会。 四、拓展延伸
教师进一步与学生积极交流活动感受,促进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提出搭建更高吸管塔的建议,激发学生进一步课后学习活动兴趣。 评测练习 填空题:
1. 观察了解三角形的特点时,同时要与其他的形状进行,这样我们的发现认识会更直观、更深刻。 2.三角形具有这一特点。
3.物体的重心越、支撑面越,稳定性越强。 答案:1.比较2. 稳定性3. 低大
《搭建吸管塔》教学资源
效果分析
本课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因此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探索发现为主,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到体验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形式,一步步带领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活动。结合图片、实物,引导学生先动脑后动手,掌握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小组探究讨论、大胆评述,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巩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物体保持稳定的相关科学知识,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习先动脑设计后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知识落实到位,能力得以发展,合作学习、探索精神得以有效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积极主动学习,作品呈现多种多样,教学整体效果良好。
观评记录
时间:2017年3月24日
主题:针对《搭建吸管塔》一课的评课议课
参加人员:郑会战(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员),徐庭周、商文广
记录员:周洋
研讨过程:
郑会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巩固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通过活动的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加深了三角形稳定性特征。
徐庭周: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以探究信息准确性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的分析、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扶放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搭建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开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整堂课,学生既有学习方法的学习,又有学习方法的实践过程。同时,扎实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商文广:这节课为了让学生在情景中去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冰激凌形状的观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点,这节课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丰富课件资料,加强学生直观认识学习。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资料的同时,也感受到生活的美、生活当中的科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徐庭周: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时间较为紧张,但是在实际观课中看到有的孩子非常专业的画起了设计图纸;有的孩子们很快完成却成了“豆腐渣”工程;有的虽不够美观却屹立不倒,孩子们互相较劲,在这一点上,先动脑后动手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教师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郑会战:活动最后环节,教师进一步与学生积极交流活动感受,促进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提出搭建更高吸管塔的建议,对学生进一步课后学习活动兴趣起到有效激发作用。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火炬冰激凌”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回顾以往所学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兴趣被充分激发,认识了解本课学习内容。由于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了解,因为教给学生“比较”的方法变成为此环节的一个重点,使学生不仅仅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本课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因此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搭建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做到层层递进式学习,从别人的搭建活动作品中不断完善、改进自己的作品。学会设计图纸,在此过程中,渗透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科学技术与工程”以及“科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要求,学生做到先动脑后动手,充分交流、积极合作。
在学习中,我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塔的建筑,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放,理解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技术为人类服务、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思想。
整体看学习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所设的学习目标。稍显不足地就是最后时间上有些紧张,部分学生作品没有来得及展示、交流。自身的语言还需要进一步提炼。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