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河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切入,呈现问题,引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即:通过蜗牛的故事,引导大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塞翁失马的故事,引导大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名言名句的实例引导大家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事例,让大家理解马哲与时代的辩证关系;通过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向大家讲述马哲与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
【学情分析】
因为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所以本节课使用的是高三体育班的全体同学,他们的优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上课的积极性高,热爱讨论和回答问题,缺点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在回答的时候准确率不是特别高。
【设计理念】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为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知识、自己去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为了做到这些我特别注重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处在高三阶段的学生,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能力、自我探究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贴近学生,讲课中设计的事例尽量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学会在学习生活中注重量的积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造具体的探究活动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自觉信奉并拥护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教学难点: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教法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诱导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生:好呀。
师:从前,一个师父给两个徒弟说:“我给你们一人一个铜钱,去买些东西,把这个黑暗的小屋装满。”一个徒弟买了干草,装满小屋,另一个徒弟买了一支蜡烛,照亮小屋,师父对买蜡烛的徒弟连连称赞。
师:为什么师父会称赞买蜡烛的徒弟呢? 生:因为第二个徒弟更智慧,更聪明。 师:同学们想不想变得更智慧,更聪明呢? 生:想。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以哲学故事会的形式,让同学们品哲学故事,悟美好人生。
二、授新
探究一: 蜗牛的计划
许昌有一只蜗牛,奋发想做一件大事。衡量一番,计划东去泰山,可粗略一算,走完这段路程要用三千年;又计划南去江汉,算下来同样要用三千年。然后再算算自己的寿命,仅仅只有一年。它无比悲愤,枯死在草叶上。蝼蚁听说了这件事,纷纷嘲笑他。
温馨提示:本节课分为八个小组,凡是参与回答问题的小组加1分,在本节课结束时,根据小组分值,评出最具智慧小组,并发奖品。
1.为什么蝼蚁会嘲笑它呢? (学生思考一分钟之后举手回答) 答:计划不切实际。
2.这则故事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呢? 结论一: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师:说到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我想起了小张的故事。小张平时在年级考试排前二百名,这一次小张妈妈要求小张必须考年级第一名,同学们说这要求有何不妥?
生:太激进,不切实际。
师:她妈妈的行为和蜗牛的故事有无相似之处? 生:有。
师:哪些相似之处呢? 生:没有从实际出发。
师:这又让我想到了拔苗助长的故事,拔苗助长,不是助长,而是毁了苗。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举手回答) 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探究二:
师:这些故事里,我觉得塞翁失马非常耐人寻味。 PPT播放视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问:故事中都有哪些福和祸的转化呢?
答:丢马-得马-坠马摔伤-免抓壮丁。
问:从福祸的转化中大家能悟出哪些哲学道理呢? 结论二: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师评(过渡):塞翁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我们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像塞翁一样用矛盾转化的观点看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化压力为动力。为了给大家一些学习动力,咱再看下一个事例。
探究三:
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著名哲学家老子在《老子》一书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司马迁用了15年写成《史记》,;达尔文用了20年完成《物种起源》;马克思用了40年著成《资本论》。
问:从荀子的不积跬步到老子的千里之行,再到名人名人呕心沥血完成巨著,同学们有何感想?
答:坚持,积累,注重量的积累。 问:这里面蕴含哪些哲学道理呢? 生:······ 结论三: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师:这个故事给我们高中生有什么启迪吗?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量的积累,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胜利就能成功。
师(过渡):说到成功人士,我最佩服马克思,说到最具智慧的哲学,大家能想到什么哲学呢?
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事情。 探究四: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
问:试推测马哲与时代的关系。(小组讨论) 结论四:
1.马哲来自于时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哲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师(过渡):并且,对于马哲,很多科学家也是怀有一种敬畏的心情的。今天我们说一位中国兼具物理学家与哲学家于一身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探究五:
1.钱学森作为中国系统科学发源的第一探索者和实践者,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2.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复杂巨系统工程、思维科学、第二次文艺复兴、产业革命等问题的描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问:结合相关理论,谈谈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小组讨论分2分钟后回答) 结论五:
1.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师(总结): 如果有一天,同学们成了某一具体领域的专家,也是要学好哲学的,因为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师:截止到现在,本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学哲学很有用,哲学很重要······
师:我们也可以用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三个假如:(学以致用)
师:假如大家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挫折,怎么办? 生: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善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师:假如同学们感冒了,医生会不会开一模一样的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所以,整体上的设计思路是在借鉴探究路径的基础上,我又灵活地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构想。
优点是该节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间分配恰当。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缺点是我在开始讲课时有点紧张,需要以平和的心态来认真对待。还有一点就是我喜欢说“啊”“那么”,需要改正!
总体上,整节课的流程还算顺利,教学过程完整,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