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选修略读,边城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选修略读《边城》青海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一首清新的爱的赞歌
--《边城》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校
课题 《边城》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授课班级 高二11班
授课时间 2018年10月10日
授课地点 青海湟川中学格致楼一层录播教室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 评价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体味沈从文的人生理想和作品的人情韵味。
教学重点 作家作品 小说三要素 思维辩证、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难点 梳理文脉,以事见人。见微知著,感悟经典文学的魅力。
教材分析 《边城》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中,课文节选小说三至六节。本单元主要学习小说,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了阅读小说的意义和方法。《边城》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名篇,在写人记事、遣词造句、思想情感等
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课堂教学时可将以上几个方面分别作为重难点去逐个突
破,课后作业上可就人物鉴赏、阅读指导等作延伸安排。以本篇教学为跳板,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现当代小说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他们对很多问题都有
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并急于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不应止步于阅读内容的
梳理和理解,而是要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完成语言表达和思维辩证的运用。
2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验人生,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应渗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故本课教学着眼于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表达欲。通过学习,高二的学生完全可以对阅读内容形成科学、多样、深入的认识。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学生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新课
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
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基于以上理论指导,本着“高视点,低起点”的原则,用自主鉴赏法、引导示范法、合作探究法等让学生深入文本,解读人物,切实提高学生审、思、言的水平。
教学方法 突出教师主导,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交给学生,以达到“读
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法、圈点批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作业反馈识主题
以学生演讲为导入联系本节教学内容“我读《边城》的收获”,学生演讲以课后《边城》读书心得为主展开,教师于黑板上随机生成一些阅读感悟关键字。
简单点评学生演讲效果,介绍本节课学习主题:一首清新的爱的赞歌。
聆听并思考演讲内容,对照个人读书心得,笔记生成一些阅读感悟关键字。
反馈作业, 激发兴趣, 切入主题。
3
明确方法促成效
课件解读小说阅读的方法、步骤: • 寻找标题含义 • 联系时代背景 • 联系创作意图
• 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 • 分析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语言 • 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艺术素养 • 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多义性的分析 以此给学生明确的指导。
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理论知识,完成圈点批注。
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方式方法,学以致用。
知人论世解背景
介绍作家作品:
· 沈从文,1902-1988,湖南湘西苗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代表作家,作品有《边城》《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1933年夏开始创作《边城》,当年11月完稿;1934年4月修改后定稿。因为《边城》,凤凰成为了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大小城”之一;因为出身,沈从文在生活中时常以“乡下人”自居,并在《边城》中描写了两个并存的世界: 野蛮、原始、神秘、优美的湘西 文明、进步、病态、堕落的都市
·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中,由于政治和商业的介入,第二个10年(1927—1937)长篇小说居
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笔记、深入思考,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以介绍概览之法让学生积累知识,突破教学重点。
4
多。当时文坛形成了:
以鲁迅为代表,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文学以张爱玲为代表,商业化明显的海派文学 以沈从文为代表,远离政治和商业影响的京派 京派文学由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北平、天津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创作,他们大都是来自北大、清华、燕大、南开的学者教授等文化精英和学院派;他们大都集于林徽因、朱光潜两大文学沙龙中,他们大都有离乡外出求学的经历,故其作品多有“乡土文学”的色彩。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张兆和出身于安徽名门。家为富商,结交名门,投资教育,蔡元培为座上宾。张家四个女儿在当时被称为“合肥四姐妹”,他们分别嫁给了昆曲名家、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作家沈从文和一位汉学家。叶圣陶曾说:谁娶了她们,幸福一辈子。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始于单纯且疯狂,一开始是持续四年的苦恋;婚后二人维持着勉强的爱,从未有过真正的平等。后来沈从文遇见高青子,曾有长达八年的婚外恋生活;晚年的沈从文饱受政治和病痛的折磨,精神上更加孤寂,
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笔记、深入思考,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以介绍概览之法让学生积累知识,突破教学重点。
5
直至离开人世,方得张兆和的理解,但终其一生看来,其实是张兆和一直忘了去懂沈从文。 鉴赏沈从文诠释“爱”的名句: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样长久的。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难点突破
联系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沈从文创作《边城》,一是因为他看到原来正直、善良、诚实的农民贫穷和堕落了,在现代文明的入侵下,他心中的美好湘西开始蜕变。所以他要在书中表现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是沈从文自己单纯的爱恋经历实则是悲剧性的,于是他在书中用理想构建了一座精神的神庙,所以,“爱”是解读《边城》的核心,写“爱”的纯真美好,礼赞“爱”,歌颂“爱”是作者的目的,但“爱”的悲剧结局也是作者迷茫无奈的表现。
倾听为主,思考为辅,紧跟教师引导,明确本课所学重难点。
切入主题后充分调动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6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意义的人却很少。 --沈从文 安排学生讨论:《边城》中有哪些爱? 提问学生,反馈讨论结果。
情爱: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和开朗活泼的二老间的爱恋是理想化的、纯粹的。单方面爱恋翠翠的大老是执著的、孤独的。这样的爱情矛盾很容易缺乏沟通,引起误会,最终大老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而二老的出走也是不知会漂泊到何处,不知何时回来的孤独。留下翠翠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同样是种孤独。《边城》中的情爱纯真美好,但以悲剧收尾,不能不说是受了沈从文现实经历的影响,更是由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孤寂导致的。
亲爱:祖孙俩的相依为命、呵护关怀让人印象深刻,手足间的理解支持、误会悲情让人过目难忘。亲情的真挚,是温暖的人性带给人们的永恒的美好。
互爱:湘西是个人人含笑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心态平和,邻里关系和谐;他们过
把握主题中的关键字,积极思考并研讨,形成有条理、有深度的语言表达。
结合学生思考细致讲解,突破
教学难点。
7
着一种最真实自然的生活,把好处留给别人,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人民在这里诗意地生活、栖居,《边城》是首抒情诗,也是幅风俗画。 拓展交流
提问:关于“爱”,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问题,畅谈观点,形成完整的笔记。
深化课堂内涵,延伸思考视角。 作业 结合本节学习方法,对课文节选部分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鉴赏。
完成课后作业,形成书面成果。 举一反三,让学生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
《边城》
1、 你读《边城》: 2、 我读《边城》:一首清新的爱的赞歌
情爱 亲爱 互爱
(此处为大体设想,横线部分随堂生成)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过程流畅紧凑,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以演讲方式反馈学生阅读写作作业成果的方式沿用至今,效果良好。“知人论世”知识体系构建部分除了教师讲解外还可通过学案导学,自主补充的方式完成。在“重难点突破”环节上,学生参与积极,课堂生成效果良好。“拓展交流”环节的问题较宽泛,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畅谈个人感想,也可以课后作业--小作文的形式呈现思考成果。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