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反驳,辩论,议论文写作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四通过“反驳-辩论”深化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层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四通过“反驳-辩论”深化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层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通过“反驳-辩论”深化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层次
课程标准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2017新课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在语言写作实践中,通过语言积累、整合和探究,形成写作表达中的个体言语经验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写作过程中,获得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准确严密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增强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学习任务群】
1.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运用简单的逻辑知识,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写作中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后,基本形成了议论文表达方式、立意、构思、结构等方面的大体感知。但是具体论证过程中,会出现论点较为空泛或片面,论证不够周密和严谨等问题。本节课试图从“反驳”的方法入手,用辩论的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在议论时应考虑读者的可能性质疑,考虑到观点涵盖不到的范围,从而对思维做出有目的的自我校准,补充漏洞,限定原有观点,使之更为严密。或者直面对方质疑,有效地解释回答。如此便能通过反驳深化议论文写作的思维层次。
教学目标要求:
1.通过反驳的方式发现论述中的漏洞
2.通过概念、方式、适用范围等方面的限定和解释使得观点论述更为严谨
教学方法:
课堂辩论 奇文共赏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作业导入
以学生刚刚完成的写作练习为导入方式,反馈学生的写作结果。
材料:当下的生活,似乎的确是“懒人”的时代。懒得出门,便有“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渴了饿了,有外卖APP为你送饭;爱车需要清洗,打个电话便有专人上门洗车;不想洗衣烧饭、也有洗衣机、多功能切菜器、电热饭盒之类的“懒人用品”。“懒人”懒吗?“懒人”究竟懒在何处?“懒人”会带来社会问题吗……针对“懒人”,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用150字左右的篇幅大致阐明你的观点。
1.用投票软件展示学生的大致观点趋向 2.用ppt展示学生的大致观点如下: 懒人不懒
懒才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达的最大动力。
懒可以在某方面节省精力,从而将时间花在更有用的地方。 懒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存在即合理。
二、初步感知“反驳-辩论”的价值意义
1.现场展示投票结果,学生中认为懒人合理,可以被肯定的占多数。因此让认为“懒不合理,会带来很多问题”的一方代表进行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就上述肯定懒的四个主要观点做出反驳。
懒人不懒——葛优瘫不懒妈?该跑操的时候逃操不懒吗?所以什么是懒? 懒可以在某方面节省精力,从而将时间花在更有用的地方。——与第一个类似,其实第一个也是这个问题,什么叫做懒。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才叫懒。所以往往人们并不是在某些方面节省精力了,而是其实什么都没有干。
懒才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达的最大动力。——懒人提供需求,而最终发明者是勤劳者。
懒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存在即合理。——社会精细化分工不会产生问题么?
2.利用问卷星投票软件第二次调查
让学生打开手机,进行第二次针对以上“懒人”作文观点的投票。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投票数据,看看有无“跑票”的现象——即说明通过刚才学生代表的观点阐明,通过“反驳”,会影响学生初始观点的建立。
三、再次感知“辩论”后“反驳”的思维框架
引入学生曾经写过的范文《磨》中的两个典型例证。
材料一:
君子之修身治学,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慢慢的加工,慢慢的精进。“十年磨一剑”,朝着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下去,才能走向成功。可这样说的话,六祖慧能一定第一个不服,王守仁也要站出来反驳。这两位都提倡顿悟之法:“磨什么磨,到了点就会啦。”诚然如此,迷茫与开悟,有时确乎只有一纸之隔。然而那一瞬间的顿悟,不也是建立在先前打下的基础上的吗?慧能顿悟前在冯墓山休息十年,王守仁若没有学过朱、陆各家学问,也断不会顿悟的。故此顿悟之前,也需要长久地“磨”的基础。
材料二:人人都需要渐进的“磨”。禅家有怀让磨砖的典故。南岳怀让见马祖坐禅,便去拿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磨,说是要做镜。马祖笑其师曰:“磨砖岂能做镜?”怀让便答:“坐禅岂能成佛?”马祖由此顿悟了。在这里“磨”的方式似乎被否定了。然而南岳怀让门下坐禅的弟子,岂只马祖一人?未闻怀让阻拦他人之“磨”呀?此盖怀让见马祖佛性超凡,已臻高境,因一时执迷,尚不能开悟,乃以片言阻之,以成其顿悟吧。但如此天资聪颖,无需再磨的人,能有多少呢?故于人生修炼而言,这种渐进式的“磨”,实为我等凡人的必由之路!
提问:两个语段在展开方式上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
第一个是假设读者质疑,思路如下: 初始论点: 君子需要“磨” 反驳:
能不能顿悟而不磨呢?
解惑: 顿悟之前,也需要 “磨”的基础。 回到初始论点
君子需要“磨”
第二个也是假设读者质疑,思路如下: 初始论点: 人人都需要渐进的磨 反驳: 能不能顿悟而不渐进呢?
解释: 当然会有极少的天才无需再磨,但是大部分人依然要磨。 限定结论:
“磨”是我等凡人的必由之路。
总结:以上两例可以提炼成如下论述方法:
四、学以致用,当堂练习。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反驳”的办法,修改初始观点和构思,写一段话,展现写作思维深化的过程。并将写作段落发到微信群中,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反驳”不是为了驳倒自己的观点,也不是为了成为一个骑墙派,而是在不断发现漏洞的过程中补充漏洞,让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走向缜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