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过小孤山,大孤山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湖北省 - 宜昌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体会文中作者在景物形象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1、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学习写景的角度 和方法。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学法指导】诵读,合作探究,点拨。 【主 讲】宜昌市外国语高中 付邦郎 一、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 话题: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 二、引入课文:
由一副对联引入课文:
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抓住对联中的关键信息,推测对联赞颂的人物---陆游。)
(1、宦游西蜀:陆游曾两次做过蜀州通判,2、志复中原:陆游是南宋抗金将领,爱国诗人3、南宋,4、池馆--罨画池,位于成都,纪念陆游,那里有陆游祠) 三、课文助读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2、了解文章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3、相关知识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大孤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4、关于古代游记:
古代游记作为古代散文文体的一种,前人多把它归入“杂记体”中。它是摹山范水、专门记游的文章,以描绘山川风物、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性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性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性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性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
三、读讲课文(基于“生本课堂”的语文学习)
(一)听录音朗读:学生跟随录音默读,标注字音,画出文中写景文字。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落实重点字词 (1)自读正音
烽火矶jī 烽燧suì 潦lǎo缩 巉chán然 尤物 上干gān云霄 楼观guàn亭榭 有碑载zǎi其事 俊鹘hú抟tuán水禽 沙洲葭jiā苇 如赪chēng 溯sù流 澄dèng之 (2)一词多义。
(1)幸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幸可广问讯 ③幸有舟楫迟 ((1)幸亏/希望/幸而)
(2)临 ①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未尝不临文嗟悼 ④临别赠言 ((2)靠近,接近/来到,到达/面对,对着/将要,快要)
(3)以 ①皆以杏仁澄之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④ 作师说以贻之 ⑤木欣欣以向荣 ((3)介词,用/连词,由于,因为/介词,从,在/连词,来/连词,表修饰) (3)词类活用。
(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名词作动词,下雨) (2)如宝装屏风(名词作动词,用宝石) (3)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岸土赤而壁立(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4)重点难点句子理解
(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译文:(1)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译文:(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3)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译文: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译文: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有三个要素:游踪、风物、观感。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踪(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2.文中作者重点描绘了那几处景点?分别用什么手法突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3.作者在文中只是单纯写景吗?景物中是否融入了诗人某种心境和情感呢?请你联系诗人有关人生经历举例谈谈。 (四)学生分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 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有三个要素:游踪、风物、观感。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踪(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晚泊沙夹 →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2.文中作者重点描绘了那几处景点?分别用什么手法突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1)烽火矶:远望突兀、近观怪奇。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式,从“面”上写山,写了烽火矶的历史、由来(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和远望此山的感觉(突兀)、近观此山所见(岩穴),然后以点代面,重点写了一块“杰然特起”的大石,突出了其高和石上的藤蔓。 (2)彭浪矶:侧面衬托。浪大
(3)小孤山:由远及近,然后用对比(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手法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借用典故、传说、诗词使小孤山充满诗情画意和神秘色彩。
(4)大孤山: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的特点。 3.作者在文中只是单纯写景吗?景物中是否融入了诗人某种心境和情感呢?请你联系诗人有关人生经历举例谈谈。
(1)写孤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作者的孤傲情怀。
(2)写晚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3)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写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五)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1、文章主旨理解:
陆游离乡入蜀,志在雪国耻,复中原。
作者一路饱览长江名胜风景的同时,还用战略眼光对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考察。 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此长江沿岸留有不少历代战争的遗迹。在这些历代战争遗迹中,尤其是以峭壁临江的石矶最为突出。它们峭拔峥嵘,兀立于江边,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往往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或通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宋南渡后,金统治者一直未收敛他们南侵的野心,因而长江又成为南宋的重要防线,一些历史上的战略要地又都驻扎上南宋的军队。 这是两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 2、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点面结合等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点面结合手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从而深刻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2)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3)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
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辉映,更为引人入胜。
四、课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风(pínɡ) 宿松县(xiǔ) 上干云霄(ɡān) 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 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 D.溯流(sù) 烽火矶(jī) 鸥鹭灭没(mò)
答案:D解析:A.“宿”读sù;B.“载”读zǎi,“观”读ɡuàn;C.“弥”读m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尝加营葺 葺:修补。 答案:C解析:信:诚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答案:C解析:副词,才。
4.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合外如引绳,不相乱? 不与江水乱? B.自岭外望之? 望之如浮水面 C.及抛江过其下? 过烽火矶?
D.极登临之胜?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答案:D解析: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答案:D解析:D.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戍:把守 B.已非它山可拟 拟:模仿 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 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
答案:B解析:拟:比拟,相比。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盖以此得名也? 今已亭亭如盖? B.极登临之胜? 徙倚久之而归?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作《师说》以贻之D.虽无风,亦浪涌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答案:D解析:D.即使。A.大概/伞;B.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用/来。 五、课外作业: (一)读了陆游的游记《过小孤山大孤山》一文后,根据文中的描写,请你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导游词。 (二)、收集、识记陆游名诗句:(举例如下) 1、《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6、《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