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陕西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陕西省西安中学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概括了解“人之父”、“人之师”的鲁迅形象,体会他作为父亲和老师平和的一面;
2. 延伸探究“平和”的父亲角色和老师形象中体现出来的“深刻与伟大”,感悟鲁迅先生巨大的人格魅力; 3. 学习运用从片段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阅读重点片段,总结鲁迅作为父亲和老师的形象;
2. 拓展阅读,探究海婴之父鲁迅“平和”背后的“深刻与伟大”; 3. 思考探究,平和的“人之师”鲁迅作为“觉醒者”的深刻与伟大。 【教学难点】
1.理解作为“人之父”与“人之师”的鲁迅先生思想之“深刻与伟大”。 【学情分析】
1. 学生通过鲁迅多篇文章的学习已对鲁迅的深刻与伟大有初步了解; 2. 高二阶段已具有较强的能认真阅读较长文章并进行勾画批注的能力。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认真阅读课文,做出简单的勾画和批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传记的传主鲁迅先生是对20世纪的中国有
重大影响的人物。这篇文章中,萧红作为经常出入鲁迅上海家里的客人,对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有很多了解。在她的眼中,鲁迅先生有很多种人生角色。
比如,人之父、人之夫、人之师、人之友等。 她也记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生活习惯和喜好。
比如,爱吃北方饭和硬的东西,爱抽烟;对穿衣的色彩搭配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公园有自己的总结等等。
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平和的一面。我们今天再读此文。想来探讨探讨,从这些平和中如何体现他的深刻与伟大。
我们今天不妨从他的父亲角色开始进入分析。 二、 了解“人之父”的鲁迅形象
1.提问回答:请大家浏览文中关于鲁迅和海婴的片段,概括他是怎样的父亲。
【答1】P30 关于海婴小喜欢扯萧红头发的片段,鲁迅给出解释。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心思体察到位
【答2】P33 鲁迅和海婴坐在苏州河大桥边等电车的片段,可以看出他陪伴孩子,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答3】P35 福建菜馆吃鱼丸片段,可以看出他对孩子尊重和信任 【答4】P38 海婴的日常生活片段中可以看出鲁迅夫妇给予孩子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答5】P45 互道“明朝会”的片段。读来心酸的场景,海婴的喊声和鲁迅挣扎的回应特别感人。父亲即将消逝的生命和儿子刚刚开始的
生命相互呼应。海婴是鲁迅生命中最宝贵、最重要的部分,当海婴呼喊他时,他拼着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也挣扎着要回应他。而年幼的海婴并不懂得这挣扎着回应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他只觉得奇怪。这中间是最真挚的父子之间的爱。
【总结】从以上可以看出,鲁迅是位平和的父亲,他的平和体现在尊重、信任、宽容、给予孩子自由的成长环境中。 2.补充关于“人之父”鲁迅形象的片段
《鲁迅读本》中,《我家的海婴》一篇,是编者根据鲁迅书信里的文字汇编而成的。请大家浏览以下的片段:
海婴是连一件完整的玩具也没有了。他对玩具的理论,是“看了拆掉”。
我们都好,只有那位“海婴氏”颇为淘气,总是搅扰我的工作,上月起就把他当作敌人看待了。
男孩子大都是欺负妈妈的,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非但不听妈妈的话,还常常反抗。及至我也跟着一道说他,他反倒觉得奇怪,为什么爸爸这样支持妈妈呢?
我的孩子叫海婴,但他大起来,自己要改的,他的爸爸,就连姓都改了。
寓中都健康,只海婴患了阿米巴赤痢,注射了十四次,现在好了,又在淘气。我为这孩子颇忙,如果对父母能够这样,就可上二十五孝了。
他考了一个第一,好像小孩子也要摆阔,竟说来说去,附上一笺,上半是他自己写的,也说着这件事,今附上。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我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只要问我就是。
提问:看了鲁迅这样写他的儿子,有什么感想?
总结:海婴在鲁迅的笔下是一个天真、自由、毫无拘束、真实成长着的小孩。父亲怀着年长者的宽容、理解,用幽默的语句调侃着孩子的奇思妙想。我们看到了父与子两代人相同又相异的赤子之心。我们看到的都是纯真的爱,和两颗自由的心灵。 三、 探究鲁迅何以这样做父亲
鲁迅和海婴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如何做“人之子”和“人之父”其实是人生的两大难题。同学们还处在“人之子”的阶段,你们的生命还处在父亲强大的影响之下,很多时候你们觉得做“人之子”有很多困惑,也非常痛苦。可是你们将来,迟早有一天你们也要面临“如何做人之父母”的问题。鲁迅也为此困扰了一生。
我们来再次审视鲁迅的生命话题“父和子”。鲁迅生长于一个旧式家庭,他对父亲的印象是和父亲之间有很深的隔膜,父亲是长辈和强权的象征。
而到了他,要思考“父与子”的问题,其实这是个“五四”命题。他那一代人都思考过,他们认为要改革中国社会,就需要从“改革家庭”入手。封建时代背景下的父子关系是“父为子纲”,即父亲代表权力、命令、威严,儿子代表绝对服从。所以人们要思考的问题永远是“怎么做儿女”。但是到了“五四”不一样了,鲁迅写了篇长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单从题目看,这就是种思想观念上的彻底颠覆。
从父亲本位变化为幼者本位,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来关注他们的成长,思考父亲角色的真正作用和如何做父亲。
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们要做“觉醒的人”,给孩子真正的“爱”,对待孩子有三点:一要“理解;二要“指导”;三要“解放”。读到这里我们可能就明白了,鲁迅于年幼的海婴来说,为什么是这样的父亲了。这里着实体现着他的深刻与伟大。 四、了解“人之师”鲁迅形象
鲁迅说,做父母应该是“觉醒的父母”,但同时也应该是觉醒的“长者”。
1.提问回答:那么我们浏览文章,看看作为老师和作家前辈的鲁迅是如何对待青年学生的?
【答1】P29 叮嘱许先生送萧红坐车,付车钱的片段,可以看出他对青年学生特别关心,很细心。
【答2】P31 痛恨青年写字潦草。鲁迅先生对青年学生要求严格,有殷切期望。
【答3】P31 鲁迅先生读青年的信到深夜,可以看出他真诚地帮助青年学生的成长,积极指导。
【答4】P32 鲁迅先生每天看青年的稿子,回信,即使是到了身体状况逐渐下降的时候,他努力地帮助和提携后辈,是真心关爱学生的好老师。
P36 送萧红出门仔细叮嘱地址,让萧红心里很是温暖。鲁迅先生是特别真诚,细心的师长。
作家郑振铎在回忆鲁迅先生时曾写过两个片段。原文是,他会不惮其烦地几天几夜地在替一位不认识的青年,或一位不深交的朋友,改削创作,校正译稿。其仔细和小心远过于一位私塾的教师。
他曾和我谈起一件事:有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寄一篇稿子来请求他改。他仔仔细细地改了寄回去。那青年却写信来骂他一顿,说被改涂得太多了。第二次又寄一篇稿子来,他又替他改了寄回去。这一次的回信,却责备他改得太少。 四、 谈“人之师”鲁迅的可贵之处
鲁迅先生的《呐喊》和《彷徨》写在20年代,当时的影响力极大,在萧红这一代年轻人的心里他是精神领袖式的人物。但是我们看到,他在对待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是如此的随和、亲切、热情和真诚,给予他们自己最热心的指导和最大可能的帮助。这可能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
在《我们怎么做父亲》中,他说,“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这是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责任感。
因为在他的眼里,青年是中国的希望。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这是他的希望,也是对中国未来命运的赤诚。这也是他的深刻和
伟大。
我曾在一位学生评价鲁迅的文章中看到一段这样的话,这段话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一直记着,用这段话作为我们本节课的结束:以最坦荡、最热烈的心,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教我们怎样成为一个有自由思想、独立创造的人;读鲁迅会让自己学着活得有意义,只有睡着的人和玩着的人不需要鲁迅! 【板书设计】
深刻与伟大 平和
觉醒的人 父亲 宽容、尊重、自由 师长 关爱、帮助、严厉 【作业】
1. 完成《新新学案》本课预习内容; 2. 阅读巴金《忆鲁迅先生》。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