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贵州省 - 六盘水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贵州省 - 六盘水

视频标签: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贵州省 - 六盘水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1课时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B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测量距离(高度)问题。主要介绍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测量(距离、高度)中的应用。因为在本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及基本应用。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两个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以便能达到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应用的效果。对加深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 
距离测量问题是基本的测量问题,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距离测量。这里涉及的测量问题则是不可到达的测量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问题的差异,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某些问题中只要求得到能够实施的测量方法。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解题经验,所以本节课只要带领学生勤思考多练习,学生理解起来困难不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距离、高度)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应用举例的学习,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正、余弦定理灵活解题,从而获得解三角形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测量问题的实际情景,从而找到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难点:测量方法的寻找与计算。 五、教学手段 
 计算机,PPT,黑板板书。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一) 课前回顾 (预计 时间2 分钟)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本章所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三角形常用公式: 
π=++CBA 
正弦定理:
RC
cBbAa2sinsinsin=== 2)正弦定理应用范围: 
1. 已知两角和任意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 
的对角。(注意解的情况)。 (3)余弦定理:Abccbacos2-222+=(其余两个规律相同) 
(4)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
个角。 
   
教师 需要 用精炼的 语言 引导 同学回忆知识   
   
   
学生主动回忆旧知     知识回顾,
为这节课的应用作
准备     
 
                    
             
                    
                             
 2 
       (二) 
新知储备、设疑引知 (预计时5分钟) 
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如图(1)所示. 
2.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东、西、南、北)的水平角. 
①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如图(2). 
②北偏西α°,即是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其它方向角类似. 
 
情景展示,引入问题 
情景一:比萨斜塔 (展示图片) 
师:比萨斜塔是意大利的著名建筑,它每年都会按照一定度数倾斜,但斜而不倒,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测量这个塔的高度,该怎么知道它的高度呢? 情景二:河流、梵净山(展示图片) 
师: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得出河流的宽度和梵净山的高度呢? 
引入课题:我们今天就是来思考怎么通过计算,得到无法测量的距离(高度)问题。 
知识扩展:简单介绍测量工具(展示图片) 1 经纬仪:测量度数 2卷尺:测量距离 
 
  
  
  
帮助 学生 了解本节课的新知 识。引导
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距离问题。  
   
积极 配
合, 快速记忆和掌握常用
角。     
 
 
 
为下
面的应用问题打下
基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 新课 讲解 (计时为20分钟)              新课 讲解        
本环节一共给学生讲解三个例题,由此得到距离问题的两个类型,让学生在用解三角形计算距离与高度这一类问题上有所认识。 一、介绍解题思路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实际问题――→画图抽象数学问题―――→解三角形
数学问题的解――→检验实际问题的解. 二、测量距离问题的两种类型 
例1 (2010·陕西高考)在△ABC中,已知B=45°,
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
长.
 [分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ADC=AD2+DC2-AC2
2AD·DC 
=100+36-1962×10×6=-12
, 
∴∠ADC=120°,∠ADB=60°, 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
ABsin∠ADB

ADsinB
, 
∴AB=sin∠ADBsinB·AD=10sin60°sin45°=56. 
类型1如右图,你所在点A,不可到达点B,欲测得AB长度,可再取可到达点
C,构造△ABC,我们可测出∠BAC与∠BCA及AC. 
于是,由正弦定理可求AB的长. 
例2、如图,要测底部不能到达的烟囱的高AB,从
 
 通过例题由浅
入深地给 学生讲述
利用正、余弦定理计算距离的问题,中间有些问题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           
认真思考求解的一
般步骤和方法,找出其中
的规
律。得到两种类型。 
    
  
交给学生解答一般解三角形实际问题中测量距离的求解方法。让同学们了解到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新课 讲解 
与烟囱底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C、D两处,测得烟囱的仰角分别是006045==βα和,CD间的距离是12m.已知测角仪器高1.5m,求烟囱的高。 
 
[分析]  
如图,因为BAAAAB11,又 
已知1AA=1.5m,所以只要求出BA1即可。 
解: 
   
 
4
.28≈361822
∴11+==BCBA 
)(9.295.14.28≈∴11mAABAAB=++= 
答:烟囱的高为 29.9m. 
例3 隔河可以看见对岸两目标A、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选择相距3 km的C、D两点,并测得∠DCB=45°,∠BDC=75°,∠ADC=30°,∠ACD=120°(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 
 
[分析] 分别在△BCD和△ACD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D和AD,然后在△ADB中利用余弦定理求出AB. 
       
             
考虑例三有没有别的求解方法?  
      
                    
      
 
  
 °
°
×=
==
°=°°=15sin120sin12sinsin∴sinsin:,154560∠,Δ11111
1
111111BDDCBCDBCBDCBDCDBC由正弦定理可得中在
                    
             
                    
                             
 

在△BCD中,因为∠DCB=45°,∠BDC=75°,所以∠DBC=60°,又CD=3,由正弦定理得 
BD=
3sin45°
sin60°
=2,在△ACD中同理可求得AD=
3,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2+32-2×3×2cos(75°-30°)=
5(k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5 km. 
类型二: 如右图欲测BC的长,选取你可到点A,由于AB、AC均不可直接测得,由(1)可知,只要再取点
D,即可获得AB、AC的长,∠BAC可测,从而得到BC,
也可先求得BD、CD,再在△BCD中用余弦定理求得BC.  
变式训练 
 如下图,为了测量河宽,在岸的一边选定两点A、
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AB=45°,∠CBA=75°,AB=120米,则河宽为________米. 
 
[分析] 在△ABC中,∵∠CAB=45°,∠ABC=75°,∴∠ACB=60°,由正弦定理可得 
AC=
AB·sin∠ABCsin∠ACB=120×sin75°
sin60°
=20(32+
6),设C到AB的距离为CD,则CD=AC·sin∠CAB=20(32+6)sin45°=20(3+3), 
∴河的宽度为20(3+3)米.                      
 
                    
             
                    
                             
 

  (四) 知能达标训练(记时10分钟) 
基础落实 1.已知A、B两地相距10 km,B、C两地相距20 km,且∠ABC=120°,则A、C两地相距(  ) 
A.10 km        B.103 km C.105 km             D.107 km 
[解析] AC2=AB2+BC2-2AB·BCcos120°=700,∴AC=107 km.[答案] D 
2.如图所示,在河岸AC测量河的宽度BC,测量下列四组数据中,较适宜的是(  ) 
 
A.c与a      B.c与b C.c与β      D.b与α  
[解析] 在a,b,c,α,β五个量中,a,c,β不易测量,故选D. 
3.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 n mile,从A岛望C岛与B岛成60°的视角,从B岛望C岛和A岛成75°的视角,那么B岛与C岛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n mile. 
[解析] 画出示意图,易得C=45°,由正弦定理10sin45°=BCsin60°
,∴BC=56.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了测量某障碍物两侧A、B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数据(  ) 
A.α、a、b   B.α、β、a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合所学最好能独立解答。
集体回答和个人回答相结合。 
      夯实
基础,提升能力。 
                    
             
                    
                             
 7 
C.a、b、γ   D.α、β、b 
 
[解析] 要测AB.由余弦定理可知,需测出b、a、γ. 
2.某观察站C与两灯塔A、B的距离分别为300米和500米,测得灯塔A在观察站C北偏东30°,灯塔B在观察站C正西方向,则两灯塔A、B间的距离为(  ) 
A.500米             B.600米 C.700米             D.800米 
[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ACB=120°,∴AB2=3002+5002+2×300×500×1
2
=490000, 
∴AB=700米. 二、填空题 
3.某人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行走33公里到B处,再沿正东方向行走2公里到C处,则AC两地距离为________公里. 
[解析] 由题意可知, 
AB=33,BC=2,∠ABC=150°. 由余弦定理得 AC2=27+4-2×33×2·cos150°=49,AC=7. 则A、C两地距离为7公里. 
4.甲、乙两楼相距20 m,从乙楼底仰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_______. 
[解析] h

=20·tan60°=203(m),h


20·tan60°-20·tan30°=
403
3
(m). 
                    
             
                    
                             
 8 
 
(四) 
小结 (计时2分钟) 
小结: 
1.解三角形应用题的基本思路: 
实际问题――→画图抽象
数学问题―――→解三角形数学问题的解――→检验
实际问题的解. 
2.测量距离问题的两种类型 
关键:多观察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 3.拿到一个题目,我们要三步走: 
第一步要认真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二步,把所求的边放到一个三角形中,并观察该三角形的已知条件能否求解。 
第三步,如果条件不足,把所需条件再放到一个已知条件多的三角形中求解。最终得到所求边长。     希望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能够灵活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步骤。并且在遇到现实中一些问题时,能的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求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或引导学生自行总结。 时间充裕的话,由学生自行总结。 帮助学生
梳理
知识,
到达系统理解知识
的目的。 
(五) 课后作业 
同学们课后自己完成12页课后题1和2. 强调规范答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新知,达到
熟练
运用的目的。    
 
                    
             
                    
                             
 9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本教案为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是对解三角形的较高的应用,难度相应的也有提高;例题选择典型,涵盖了解三角形的常考题型,突出了重点方法,并且通过同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课后通过基本题、模拟题和高考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考查,使本节内容充分落实.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应用问题进行探索,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提出新问题. 
2.对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应用问题,教师通过转化,使学生能够理解,需要在练习中加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贵州省 - 六盘水”,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1课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距离问题-贵州省 - 六盘水”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