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免疫调节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免疫调节-常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免疫调节-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免疫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免疫调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 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本节被安排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主题中, 内容包括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免疫系统是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系统之一, 教材中此部分内容突出了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 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初中学过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 而且免疫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例如, 学生普遍接受过计划免疫接种, 对免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体液免疫生理过程复杂, 是一个微观、抽象的动态过程, 而且专业术语多, 容易混淆, 难记忆, 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 因此将体液免疫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利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资料分析和动画演示,发展归纳比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构建概念图的方法来概括总结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 珍惜健康的教育。
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主线, 通过多媒体录像自然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根据情境, 层层设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学生根据情境、资料不断分析、讨论、探究真知,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对泡泡男孩的介绍录像。泡泡男孩的名字是大卫非利普. 威特,他的体内免疫系统缺陷, 缺乏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从出生那一刻起, 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人们称他为泡泡男孩,他成活了12年, 被称为医学史上的奇迹。他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 ,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缺陷病?这些内容都将在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中学习。通过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统领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3.2故事主线、 层层设疑、探究真知:每部分知识都以泡泡男孩的相关内容过渡, 层层设疑。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 迫切想知道治疗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主动学习, 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
3.2.1人体的三道防线:对泡泡男孩来说, 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 甚至连母亲一个充满疼爱的吻或者拥抱, 都可能会给他带来可怕的后果为过渡。 设疑: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得病?引出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习,多媒体呈现初中八年级下图片, 引导学生回忆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内容, 学生自主构建免疫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因为这是初中内容, 在高中阶段只是回顾激活原有知识技能, 并在原有基础上深化。
3.2.2免疫细胞的起源、分化:以当时医生们认为泡泡男孩的疾病,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骨髓移疗泡泡男孩的疾病?引出骨髓与免疫细胞的产生有关。多媒体呈现实验资料并提出问题: 实验结果证明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淋巴细胞的来源: 胸腺和骨髓。顺势教师呈现细胞起源分化图, 师生共同归纳。
3.2.3抗原、抗体:以1983年底, 新任主治医生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可两人的骨髓并不完全匹配。手术后, 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泡泡男孩脆弱的身体,并肆意地大量繁殖。过渡设疑: 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在泡泡男孩体内充当什么?引出免疫反应中抗原的知识点教学。多媒体呈现抗体的发现过程资料, 学生自主分析, 教师帮助学生回忆抗体的本质、功能, 通过设置生活中的情景, 提出问题: 母乳喂养, 头6个月婴儿不容易患病是为什么?说明抗体的分布。出示给婴儿注射疫苗的图片, 提出问题: 疫苗属于抗体还是抗原? 深化对抗原和抗体的理解。
3.2.4体液免疫的过程:手术后, 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泡泡男孩脆弱的身体, 并肆意地大量繁殖, 医生竭尽全力抢救他也无济于事。过渡设疑: 那么正常人体内的病原体是如何被消灭的呢? 具体处理如下:自主阅读体液免疫部分内容后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抗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然后, 教师多媒体演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要求学生小组协作用文字加箭头的方式尝试构建体液免疫过程图, 最后, 经过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师生共建体液免疫过程图(图1) 。此处以问题串的形式处理, 就像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一样, 把体液免疫的过分解, 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细胞免疫过程并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比较。
图1体液免疫过程图
3.3总结归纳, 理清脉络: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教师再作补充, 从而提炼本课精华, 最后形成板书: 两个过程: 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过程;两种细胞( B细胞、T 细胞), 两种物质(抗原、抗体); 三道防线(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三种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使零乱的知识有序化、结构化, 并由部分向整体深化, 进一步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3.4巩固训练、情感升华:泡泡男孩的故事让学生们动容, 他的境遇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想要说点什么的欲望, 使得此环节的设置水到渠成。
3.4.1巩固训练:据教材知识结构实施分层设置基本练习题、能力练习题, 覆盖本节课的知识点, 突出巩固重点、难点。
3.4.2情感升华:最终, 医生放弃了治疗, 把泡泡男孩从禁锢了他 12年的泡泡里抱了出来。让他在第一次暴露在空气中弥留的时刻, 他母亲终于摸到了他,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过渡提出问题: 同学们有何感想? 学生发言后教师适时总结: 很庆幸我们生下来就有免疫系统这位最好的医生, 生命来之不易, 我们要珍爱生命, 珍惜健康。这种处理方式使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得到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到了水到渠成。
3.5课后延伸、再求新知:还有一种可怕的疾病也是由于免疫系统缺陷导致的,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病吗? 以此为过渡, 出示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防治标志的图片, 让学生完成作业:阅读教材资料, 并上网查阅有关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完成教材中的讨论题;查阅资料回答免疫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学生可以联系学过的知识去理解、阅读相关资料,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延伸, 为学习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和免疫学的应用的内容打下基础。
4.教学反思
利用泡泡男孩录像自然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同时以泡泡男孩的经历为线索, 层层设疑, 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着重渗透情感教育, 强化生命意识。注重课后延伸, 学生可以联系学过的知识去阅读艾滋病相关资料, 这样处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 也可以以网络为平台, 渗透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