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内蒙古 - 包头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内蒙古 - 包头
《新文化运动》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新文化运动 》
单 位 包头市第四中学 授课年级 高二年级
所用教材 高中历史必修三
章节名称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
课 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历史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进行史料阅读与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识记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体会倡导者们的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勇气和责任感。
3、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客观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逐步形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历史意义的学习与思考,以及教师的讲解启发,阐述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应如何定位,体会新文化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检测学习目标1。
评价任务2:填写新文化运动概况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二)(三)和阅读思考题,分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检测学习目标2。
评价任务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客观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检测学习目标3。
评价任务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五),阐述以孔儒之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应如何定位,新文化运动对当代青年有何影响。检测学习目标4。
2
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是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旨在传播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价值观的思想启蒙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比较全面地文化转型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对封建旧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所高举的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现实,增强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
2、在本专题中,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对前一节内容‚顺乎世界之潮流‛的延续和承接。从思想解放的层面上看,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面的学习,新文化运动正是思想层面学习的典型事件。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下一课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是对下一节内容的铺垫。
3、和必修一必修二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必修一中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修二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都是学习理解本课的基础。
4、通过对本专题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本校学情的考虑,确定本课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理性思维的能力,但史论结合、抽象辩证能力较差。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缺乏理性认识,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更深入的引导与启发。
同时,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尤其对于文科班学生而
3
言,在学习必修一、二的基础上,有了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基本状况的理解与认识,对必须三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会理解的更加准且到位。学生们思维比较活跃,各小组同学也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课上课下的学习讨论任务。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引入丰富的材料,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联系当今现实,增强学生的自主、独立、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认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根据老师的课前提示,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并结合初中所学知识以及高中历史必修一、二所学内容,认真阅读本课教材,预习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概况、主要内容等知识点,尝试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查找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相关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策略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史料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课 堂 教 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再次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播放《建党伟业》视频片段。针对这一段辩论的背景进行设问:这场辩论是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在北京大学进行的,主要人物对中西文化持很么样的观点立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次运动?由此导入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与思考。
回顾本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视频 进行思考 课标、教材、教辅资料
视频资料
提醒学生回顾已经布置过预习任务,再次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本
4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课主题。通过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 新知
环节 一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下面
大家阅读教材53页前三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思考讨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次
运动的兴起?(思考角度提示或提问:历史背景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或从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等角度分析,探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 政治方面 2、经济和阶级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新知识分子面对20世纪初中国混乱的社会环境,理想和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差,他们开始在迷茫和彷徨中反思近代历史,并决定与旧势力做坚决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阅读教材和课件中的史
料,
提取有效信
息
调动已学知
识 小组成员互
助讨论,组织语言
小组代表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背
景。
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补
充。
聆听讲解
学生已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包括初高中已学内容)、教材内容
检查预习效果,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选择适当的角度
完成并检测教学目标1
通过教师解读新知识分子心理演变过程,过渡到新文化运动概况、内容的学习。
5
环节 二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旗 帜 活动基地
学生完成新文化运动基本 概况表,让学生简单介绍 《新青年》杂志、主要代 表人物的贡献、蔡元培的 办学方针及其实质。 进行设问:《新青年》是怎样一份杂志?主要代表人物有何贡献?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
结: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的实质是允
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创造了客观环境。
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完成列表,
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等基础知识 简单介绍 《新青年》 杂志、主要 代表人物、 蔡元培的办
学方针。
其他小组进
行质疑补充。
本课教
材、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阅读教材、收集查找资料、提炼概括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
落实基础知识
完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
6
环节三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设问: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预设回答: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二):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教材内
容, 分析‚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只有这两位‚先生‛才
可以救治中国的黑暗呢?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和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民与君不两立,自由民主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李大钊
材料三: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罔作之风息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科学有广狭二义:
集体回答教师设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 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二)(三)和阅读思考题,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补充。 教材内
容、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分析史料,以及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
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分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中‚三提倡、三反对‛的内涵;
突破教学重点;
完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
7
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象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 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教师总结:
民主: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必须用民主和科学作为武器,对抗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迷信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三): 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进行分析概括,
旧道德包含哪些内容? 新道德包含哪些内容? 为什么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材料一:总观伦理道德,于君臣关系,只用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于父子关系,只用一个‘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于夫妻关系,只用几个‘顺’、 ‘从’、‘贞节’的名词,使妻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
——李大钊《守常文集》 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贯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
8
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教师总结:
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礼教。
新道德: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自由、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独立人格等。 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是为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的。与时代潮流与民主政治不符。所以要对其批判抨击。
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及以下材料,思考分析: ‚新文学‛、‚旧文学‛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 材料一:
《两只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曲江二首》 ——杜甫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材料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
9
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教师总结:
新文学:自由通俗的白话文 旧文学:陈腐艰涩的文言文 因为文学是传播新思想的载体,宣传手段,白话文通俗易懂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适当引导、补充,点评。 环节 四
四、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 阅读教材最后一个子目和以下材料,并结合做学知识,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反思和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特别是使一代青年的精神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 ——纪录片《百年中国》 材料二: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毛泽东 材料三: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嫁给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 一位女性的话 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定要向她摊牌。等她在……落座之后。说: ‚我们离婚吧!‛…… ——石原皋《闲话胡适》 材料四: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伟大意义。
教材内
容、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分析史料,以及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 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完成并检测学习目标4。
10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进步性: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近代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4)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 5)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2、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将老师总结的各个方面与本小组课前预习后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整合。
环节五
深化认识:
组合作学习讨论(五):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讨论,
以孔儒之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应如何定位?新文化运动对当代青年有何影响?
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五)结合所学知识及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探讨。
教材内
容、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理解,能够联系实际和现实生活。阐述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应如何定位,体会新文化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环节六
本课小结:
出示本专题结构图,小结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其特点是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本课主要学
聆听教师总结,掌握本专题结构及线索。明确本课在本专题中的地位。
课标、教材内容
综合理解本课所学知识,整体认识、理解本课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在本专题中的地位和作
11
习第三层次思想文化学习——新文化运动。
用,
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 测试题目内容
教学目标1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B. 资产阶级要求突破封建束缚
C.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西方启蒙思想的进步和影响
教学目标2
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C)
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
3、‚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 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 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 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B)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 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 课‛。其含义是指它(D)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教学目标2、3
(可以留作课下作业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12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的什么?材料中作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和教材的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按照教学目标编制一组练习题,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板 书 设 计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方面 2、经济和阶级方面 3、思想文化方面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 学 反 思
1、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突出重难点,突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最后联系
现实深化主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利用学习小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小组共同学习的良好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多表达观点。教师主导全局,进行必要的补充、点评。在本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重点基础知识以外,还希望让学生体会新文化运动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触动和变化,体会新文化运动对当代青年和社会,仍有很重要要的影响和意义,感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13
2、 本课的授课班级平行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教师引导,基本完成了本课的
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都有很大进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与老师配合默契,各个教学环节完整流畅。 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小组发言过程中缺少质疑和争论,有些同学还是不敢发言,有些同学的语言表达、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差。虽然大部分同学都在课堂上回答了问题,但不能代表所有同学都对所学内容有了全面认识和掌握,因此要利用好学习小组,继续落实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做好跟踪检测,真正落实所有学习目标。 (2)教师的语言还需打磨和精炼。课堂节奏的把握也要注意。今后要多做课,多磨课,多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努力提高自己身的教学水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