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湖北省荆州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湖北省荆州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 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封面、目录、作者和读者的分析,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历程、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构建知识的逻辑关系,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理解。
2.答疑解惑 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反馈中的薄弱问题,解答学生课前提出的与本课内容关联度高的问题。
3.价值引领 本课的教学立意是通过让学生了解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寻求应对方案的历程,体会知识分子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悟知识分子应该发挥的社会精英作用。
4.能力培养 设置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学情分析
1.课程内容较适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新文化运动》一节课,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内容、历史地位和作用已有过系统学习。 (2)人民版《新文化运动》一课的教材编排清晰明确,《新青年》与新觉醒、高扬科学民主大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学生可以依托教材的自主学习。
2.学生初步具备课前自主完成学习的条件 高二学生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已形成较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具备一定的获取信息、理解知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检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理解;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并反思今天。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这是北京大学校园里的几尊雕像,北京大学校园内不乏东西方大师的雕像,却一直没有孔子像。北大是否该为孔子立像?孔子雕像的背后折射了什么问题呢?
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同走进北大,走近百年前的那场新文化运动。众所周知,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而孔子是封建思想的化身,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因此这里自然没有孔子的立身之地。那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运动呢?我们今天选取一个“新”的视角来了解它。
【设计意图】悬念——发问——思考——答案,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切中主题。
师:今天我们选取了贯穿新文化运动始末的一本杂志——《新青年》(创刊时叫《青年杂志》),分为三个模块和大家一起学习。即“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
活动2【讲授】环节一: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先生,他的思想演变和阅历,能够大致反映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历程。下面我们一同看看他的年谱,大家判断一下这个人是谁?
生:陈独秀。
师:没错,这个人就是陈独秀,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与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度娘”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看看陈独秀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稍后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百度搜索”和“VCR”这些信息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以形象直观的再现民国初年情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在组内充分讨论后,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概括当时的时代背景。讨论时间是3分钟。
生:政治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专制统治,共和梦断;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上,民众中忠君、尊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仍占统治地位,袁世凯尊孔复古。(各小组发言后,教师适当归纳)
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活动4【讲授】环节二: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
过渡语:《青年杂志》的定位全在一个“新”字上——“新”知识、“新”思想,以“新”立足,以“新”换“心”。那么假如你是陈独秀,你将如何设计一份这份杂志呢?我想无外乎名称、封面、文章内容等方面,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
师:这是《青年杂志》的创刊号的封面,最上面这排字母是哪一种语言呢?
生:法语。
师:很好,这是法语“青年”的意思。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用法语呢?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法国启蒙运动。
师:很好,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什么?
生:民主、自由、平等。 师:这也是新文化运动所要宣扬的主题之一。我们再看第一卷另一个封面的人物是科学家富兰克林。这段文字是对富兰克林的介绍。请大家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段材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生:民主与科学。 师:新文化运动正是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面大旗,奋勇向前。陈独秀在创刊号的《敬告青年》中,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2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
生:孙中山关注国家,新文化运动关注个人。
师:孙中山强调的是国家层面的民主,为国家利益甚至忽视个人;新文化运动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格独立自主。因此我们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更具有人文主义情怀。
过渡语:注重人文情怀的《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随后的一篇名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引起巨大反响。
师:通过这篇文章我们震惊于封建道德礼教的吃人,更震惊于当时民众思想的保守落后,从此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除了反对专制和愚昧以外,又增加了一项——反对封建道德。
师:而将这场“道德革命”推向高潮的是《新青年》随后推出的“易卜生号”。
师:“易卜生号”刊载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最后选择离家出走,表现了女性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然而娜拉出走之后结局如何呢?
【设计意图】颠覆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活动5【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师:请同学们在组内充分讨论后,然后推荐一人发言。娜拉出走后结局如何?为什么?讨论时间是2分钟。
生:娜拉会死掉。 师:很好,大家分析的理性深刻,与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分析如出一辙。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个结局,要么堕落,要么回来。
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易卜生只是主张解放妇女,但尚未找到保障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因为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压力巨大,女人是不能够依靠自己而独立的。所以首先要让妇女获得经济权,经济独立才能获得政治独立。至此“道德革命”的旗帜在新文化运动中高高飘扬。
活动6【讲授】环节二: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
过渡语:但是《新青年》初期销量并不好,每期只发行1000多份,一段时间甚至打算停刊。1917年,《新青年》迁入北京,成为北大同人刊物,杂志发行量迅速达到16000多份。《新青年》为什么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师: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形式变化。胡适、陈独秀力倡白话文,开展文学改良和文学革命。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也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力量。因为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
师:但是白话文的推广还是阻力重重。请大家看材料5。
师:这道题目,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而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文言文和白话文哪个简洁,高下立判。至此“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师:其二,内容调整。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秉持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原则,为《新青年》提供了包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辜鸿铭、蔡元培等一大批优秀的作者,使得《新青年》的内容更丰富、思想更多元,受众也更广泛。
师:这两点原因让《新青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过渡语:四提倡、四反对的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活动7【讲授】环节三: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
师:请大家看这两则消息,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生:思想解放。
师:是的,通过这两则消息我们不难发现,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世人的思想,婚姻自由、男女同校这些在传统社会不能触碰的东西在渐渐冰释。作为一种突破力正在悄悄的影响着青年一代。我们再一起看看当时两位青年的回忆录。
师:毛泽东和蒋介石作为当时杰出青年的代表,他们都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且和千万青年一样,逐步觉醒。他们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为文化转型提供了创造力。
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介绍下传入中国,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成为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曙光。
师:同学们,我们从突破力、感染力、创造力和生产力四个维度总结了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但是当时的人们对这场运动是不是人人都拍手称快呢?新文化运动有没有不足呢?
【设计意图】情景再现,让学生不仅学会换位思考,更体会到历史是丰富的、多元的。
活动8【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历史情境再现
师:请同学们结合学案和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身处地的站在这四类人的角度思考:他们会怎样看待新文化运动的?大家在组内充分讨论后,然后推荐一人到前面来发言。讨论时间是3分钟。
生:(学生分组,分角色再现)。
师:大家扮演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北洋军阀是“不想看”、传统文人是“看不起”、青年学生是“想多看”、工农大众是“看不见”。可见新文化运动并不是人人赞许,它也存在着不足。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6和材料7,归纳一下新文化运动有什么不足?
生:否定一切,没有深入下层群众。 师:很好。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看待存在绝对主义偏向;二是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过渡语: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是有不足,但是评价一场运动,我们不能拘泥于这些细节,而应该看到运动所蕴含的精神——反思与批判。这是指引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就算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依旧熠熠生辉。因此我们不禁要问:21世纪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新青年?
生:(自由讨论,发言。)
活动9【讲授】小结升华
师:我认为21世纪的青年要做新“四有青年”。即有向上的理想,锁定目标,积极向上,以正能量武装自己;有向善的道德,善是中华民族血液里的DNA,是内心与灵魂深处的世外桃源;有向真的文化,在科学知识的道路上求真求实,永无止尽;有向法的纪律,民主社会法制先行,遵法守法是青年不可或缺的品质。
师:愿新文化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成为新“四有青年”!
人民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导语】
新文化运动已经走过百年这一百年,是中国文化自省的一百年,也是价值重估、观念重构的一百年。今天,中国国力虽日渐强盛,但我们依然面临百年前先贤曾面临的问题。科学与民主两大现代主潮是否已经扎根中国?中国思想文化的现实是怎样的?重新审视这段百年启蒙的历程,有助于我们前行的脚步。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授课过程】
导入
北京大学为什么没有孔子雕像?
环节一:探办刊缘起,明大师用心
◆小组合作探究:认真观看《陈独秀的民国印象》VCR,归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环节二:观封面目录,寻杂志主题
材料1: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材料2:“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孙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
材料3:《一个贞烈的女孩子》,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的故事。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4: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表现了女性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
◆小组合作探究:娜拉出走后的结果如何?
材料5: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6: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材料7: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下层工农群众中去。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 ,反对专制(核心);
2.提倡 ,反对愚昧(核心);
3.提倡 ,反对旧道德。
4.提倡 ,反对旧文学。
环节三:看杂志反响,听历史回音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思想解放( 力);青年觉醒( 力);
文化转型( 力);民族曙光( 力)。
◆小组合作探究:分角色扮演活动——当时的人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
反动军阀(统治阶级):
传统文人(旧知识分子):
青年学生(新知识分子):
工农大众(国民主体):
反思篇
21世纪的中国需要怎样的新青年?
人民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专家点评
湖北省荆州中学历史教研组长、高级教师 陈才忠
赵树杰老师这节课通过对《新青年》杂志封面、目录、作者和读者的分析,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历程、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建立了以新文化运动为中心的整体的时空观念,构建了相关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解。概括起来,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独辟蹊径
赵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的选取了“杂志封面和目录”这一新材料,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背景、落实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
2.教学方法多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
赵老师的本节课教学方法多元,材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等。有的方法颠覆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有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历史是丰富的、多元的。
3.教学手段信息化特征明显
赵老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行家里手,整节课无论是动感的“VCR”制作,还是“百度搜索”等信息化元素的运用都恰到好处,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切中主题。尤其是精美的PPT设计,主题清晰、页面精美、交互准确,给人以美的享受。
4.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
赵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典型性、生动性、多维性明显。期间生生合作、师生互动频繁,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彰显了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
5.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学生浓郁的人文素养完美结合
赵老师教学过程中语言简洁、紧扣主题、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发言紧扣中心,说理透彻,而且态度礼让。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6.课堂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化功能
赵老师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特别是最后“新四有青年”的小结,对比100年前和100年后对青年的需求,极具时代意义,新“四有”青年的提法是有向上的理想、有向善的道德、有向真的文化、有向法的纪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感悟到知识分子应该发挥的社会精英作用。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