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大象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浙江省 - 温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综合利用视频资料和历史文献等教学资源以达成历史理解的不同层次,注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这一专题的最后一课,因此,除了学习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势的一些主要新变化之外,还可以对本专题作总结性的学习。
本课涉及两个朝代、两个机构。本课的落脚点应放在“强化”二字,明清两朝如何通过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实现强化。教材内容对内废除丞相的原因、内阁设置的原因及影响、军机处设置的动机和影响的表述都非常单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应填补这方面的空缺,故本课围绕“动机”和“效果”去分析废相、内阁制设立和军机处的设立。在分析历史上的重要变革举措的时候,要关注动机和效果,因为行为的主体是人,所以动机不可避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动机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会出现动机和效果相背离的情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难点:区分军机处与内阁制,分析理解内阁设立的效果,分析理解军机处设立的动机。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内阁制度确立及演变,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及评价;认识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史料并使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越来;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能够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对矛盾的不断激化下逐渐加深。
这两对矛盾是什么?
(回答)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
君权和相权这对矛盾在明清时代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一)明太祖废相的“动机”与“效果” 【播放视频 胡惟庸案】
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三个问题:
胡惟庸冤吗?朱元璋的小目标是什么?设小目标的动机是什么?
【出示材料】
《明史》说“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
晚明学者钱谦益说:“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 胡惟庸一案在历史上是一大悬案,至今未盖棺定论。但胡惟庸案直接导致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覆灭,胡惟庸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朱元璋的小目标是什么?(废相) 1.朱元璋废相的动机是什么?
胡惟庸案 、加强皇权(根本)(计划很久) 还有没有其他的动机呢? 【出示材料】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回答)前朝经验总结,宰相是专权乱政的根源
2.朱元璋废相的效果?
朱元璋如愿以偿地废除了宰相制度,并宣布成为定制,六部百司直接隶属于皇帝。但废相之后的明太祖发出了与当代年轻人一样的感慨。这是为什么? 【出示材料】
“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事情。文辞太多,便致萤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回答)皇帝政务繁多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大臣们太啰嗦,一道奏折500字可以说清问题,一定要注水成万字长文,但人家写得多又不好批评,令人崩溃。做皇帝太难了了早起晚睡,甚至不如一个商人。
这是废相后带来的效果之一。 除此之外还产生了哪些效果? 积极:
有利于加强皇权,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消极:
A.加重皇帝政务负担,影响办事效率。
B.皇权缺少制约机制,社会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易滋生腐败
(废相后政治清明与否都系皇帝一身。朱元璋已经是明朝少有的勤于政务的皇帝。他的继任者们有沉迷酒色、忙于炼丹修仙的、有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还有年幼继位的,在执政者不甚勤勉的情况下,废相带来的弊端会无限扩大)
(二)内阁设立的“动机”与“效果”
(过渡)故而在废相之后,朱元璋及他的继任者们有采取什么补救措施? (学生阅读提取课本信息,完成曲线图)
(问)根据此图我们会发现内阁发展有什么 “变”与“不变”? “变”:内阁权力不断扩大 “不变”:
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过渡)在分析历史上的重要变革举措的时候,要关注动机和效果,因为行为的主体是人,所以动机不可避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基于动机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会出现动机和效果相背离的情况。内阁的设立是明朝继废相后的重大变革 我们仍然从动力与效果入手分析内阁制
1.内阁设立的动机?
(回答)解决皇帝政治繁多问题
(问)那内阁和以前的宰相制一样吗?(表格梳理) 所以内阁设立还为了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2. 内阁设立的效果
(问)我们再来看内阁设置的效果,有没有实现动机? 除此之外还产生了什么预设外的效果?长期? 皇帝还用宦官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这也导致了明代执政的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联系票拟与批红)
【出示材料】
内阁制加强了君权,但在《万历十五年》中却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 —《万历十五年》 (问)囚住皇帝的是什么?
【出示材料】
万历年间在华传教士利玛窦经过观察也认为“虽然所有由大臣制定的法规必须经皇帝在呈交给他的奏折上加以书面批准,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是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利玛窦《利玛窦札记》
内阁制为什么还能制约皇权?
在思考相权、阁权、皇权的关系不能就事论事,应该把它放在皇权与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虑。官僚制度从属并服务于皇权是他的首要特征,但他也有自主的政治目标。君权可以削弱相权甚至废除,但不能取缔整个官僚制度。无论是经济权力或政治权力,离开了他的官僚机构和官僚系统,都将变成空无所有的抽象。 一定程度上内阁能对皇权构成制约的,这是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所决定的,与其领袖是宰相还是内阁大臣是无关的。
过渡:内阁制沿用到清朝,但清朝内阁乃至官僚制度对于皇帝的约束力极大地减小。这是因为什么?
(三)军机处设立的“动机”与“效果”
虽说并非只是设立军机处就能使清朝皇权强化到这个程度。但军机处的设立对整个中央机制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我们同样去分析军机处的动机与效果
1. 军机处设立的动机
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出示材料】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
(问)如何理解以前的枝枝节节?如何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生通过浏览课本了解一下雍正之前的中央官制的设计,完成树状图。
所以可以看出雍正设军机处还有什么动机? 三足鼎立,雍正不满意权力受制,加强皇权
讨论:我们对比内阁和军机处办事流程分析雍正如何集权? 第一,从军机处的办事流程看,军机大事绕
过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而是直接由上奏者经军机大臣直达皇帝; 第二,从军机大臣的职责看,军机大臣不像内阁大臣那样可以预先提 出处理意见,他要完全向皇帝请旨,处于客体地位。 第三,从军机事务议定施行看,可以经内阁也可以绕过内阁直接下达给具体负责人,这样
在一般例行事务上,内阁有一定的处置权,但是在重要事务上不过是一个传声筒,有些连基本的知晓权都没有。
军机处和内阁在进行权力的博弈,军机处架空了内阁的权力,实现了权力的转移
2. 军机处设立的效果 ,
(问)有没有达成他的动机? 精简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官吏唯上是从,易出现失误 标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出示中西对比图) 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总结
通过废相、内阁、军机处三个明清时期中央官制重要的变革,我们会发现在改革中动机与效果完全达成统一很难。历史本身是复杂的、多维的,充满了偶然和变数。
作为一个改革者要最大化地统一动机和效果,就需要把握世界发
展趋势、需要深刻分析国家政治变革的社会背景、变革对立面的阻力,需要领导者杰出的智
慧、素质和能力。
六、作业布置
思考:中央集权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