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细胞的生活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_福建省 - 厦门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_福建省 - 厦门
《细胞的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概述
“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中的教学内容,教材仅提供了文字和图片,对于这一微观现象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为帮助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膜有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以卵壳膜作为细胞膜的模拟材料,对现行教材进行补充。
本实验既承接小学科学“食醋泡蛋”实验原理,又与高中课标提出的“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通透性”实验原理相衔接;采用家庭厨房中生活用品——醋、糖、鸡蛋等开展模拟实验,体现了“生活中的科学教育”理念;实验操作简单,思维发散空间大,实验现象明显有趣,适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生物学现象的兴趣,感悟生物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科学实验的距离,提升其探究能力,对学生发展的科学素养有积极意义。同时,家庭实验的形式也促进了亲子交流。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进行家庭模拟实验,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体验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尝试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4.增进敢于质疑,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施和分析家庭实验,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教学难点: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三、实验内容设计
针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实验探究,可以查到的创新尝试,如用羊血、鸡血中红细胞进行渗透作用实验,因七年级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而存在不足;美国初中科学课程《科学探索者》把鸡卵作为单细胞模型研究细胞膜的特点,实验操作简单,但更重视兴趣的激发,严谨性不足,容易引起混淆学生的认识。
本人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实验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为七年级学生尚不具备溶液、浓度、分子大小、渗透等概念,所以本实验以测量周长、颜色变化作为直观观察指标。实验假设是,如果物质透过卵壳膜进入卵内,则去壳鸡卵的周长会增加;如果物质从卵内透过卵壳膜到卵外,则去壳鸡卵的周长会减少;有色溶液如果进入卵内,会引起卵内液体颜色变化。
实验的创新设计为:将3枚生鸡卵浸泡于食醋中除去卵壳,1号卵依次放入清水、蔗糖水中浸泡,2号卵依次放入清水、蓝墨水浸泡,3号卵在任意家用液体中浸泡,观察并记录鸡卵的变化(表1)。
鸡卵编号 1号 2号 3号 去卵壳后周长(cm)
浸泡液体
清水
蔗糖水
清水
蓝墨水
任意家用液体
2
浸泡后周长(cm) 比较鸡卵内外液体颜色
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鸡卵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可以将卵壳膜作为动物细胞膜的模拟材料,通过观察物质进出卵壳膜的现象,类比学习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特点。由于实验用时较长,将其设计为家庭实验。
四、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一课的前一周,布置学生开展家庭实验。 首先,将三枚的生鸡卵,先放入食醋浸泡两天,目的是去除卵壳。 第二,用软尺分别测量去壳鸡卵的周长,并记录。 第三,1号去壳鸡卵依次放入清水、蔗糖水中浸泡各两天,2号去壳鸡卵依次放入清水、蓝墨水浸泡各两天,3号去壳鸡卵在任意家用液体中浸泡两天。
第四,每天用软尺测量去壳鸡卵的周长,并记录数据,描述现象。
第五,将浸泡蓝墨水的去壳鸡卵(2号)卵壳膜剪开,比较内外液体的颜色。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
家庭
探究
实验
在学习“细胞的生活”之前,先提前一周布置家庭实验。
1.将三枚的生鸡卵,先放入食醋浸泡两天,目的是去除卵壳。
2.用软尺分别测量去壳鸡卵的周长,并记录。
3. 1号去壳鸡卵依次放入清水、蔗糖
水中浸泡各两天,2号去壳鸡卵依次
放入清水、蓝墨水浸泡各两天,3号
去壳鸡卵在任意家用液体中浸泡两天。
4.每天用软尺测量去壳鸡卵的周长,并记录数据,描述现象。
5.将浸泡蓝墨水的去壳鸡卵(2号)卵壳膜剪开,比较内外液体的颜色。
进行为期一周的家庭实验。 明确步骤、任务和要求。
注意事项:①注意控制无关变量。②观察并思考鸡蛋发生变化的原因。③拍摄步骤与现象,小组集合照片制作成展示PPT,小组成员要落实分工。
利用微信汇报实验进展。 家庭实验有助于学生养成以实验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科素养。
有效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促进师生互动。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 演示“蔗糖溶于水”动画,说明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演示实验:燃烧小麦种子,引导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观察并理解物质由分子构成。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较小的无机物,一类是分子较大的有机物。 初步建立细胞生活需要物质的概念,为下一步的展示活动作好铺垫。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
过渡:细胞需要营养物质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这层膜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来分析家庭实验大家观察到的现象,
小组展示与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
3
进出 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启发。
组织家庭实验交流分析。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与卵壳膜的特点有关。
揭示实验原理:
1.鸡卵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它的特点是有些物质能透过、有些物质不能透过。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它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进一步激发好奇心:细胞膜的功能远比半透膜强大,引导分析教材图文,得出结论。
指出高中将学习细胞膜适于运输的结构。
阶段小结:
1.归纳家庭实验中学生的创意和问题,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和问题意识,鼓励进一步探究。
2.归纳知识要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拓展解释新问题: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为什么海带中的碘含量比周围海水高很多?
汇总数据和现象,推测去壳鸡卵周长变大、变小的原因,分析蓝墨水不能进入内部等现象。得出结论:有些物质能透过卵壳膜,有些物质不能透过卵壳膜。(见附图)
思考,并类比推理:有些物质能通过细胞膜,有些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
小组合作:分析教材图2-6,归纳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特点: 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能够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挡在细胞外,细胞产生的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质也通过细胞膜排出。
欣赏各小组的创意和问题,尝试用细胞膜的特点解释,关注暂时无法解释的新问题,课后进一步探究。
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拓展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理解。
积极性。
加强表达与交流。
同伴和教师的赞赏使发言者的信心倍增。
使用类比的方法,深化新知识学习,突破学习难点。
提升图文对照分析能力。 体现初高中衔接。
展现思维的开放性,增加思维碰撞,激发想象力、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激发探究的欲望。
学以致用,使知识得以巩固与延伸。
教学流程图:
呈现结果
演示动画与实验的导入 组织分析1号鸡卵 组织分析2号鸡卵 展示3号鸡卵
揭示原理
鸡卵的家庭模拟实验结果展示
小结
4
六、教学反思评价
(一)补充直观、有说服力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通过实验呈现直观、有说服力的现象,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建立科学概念十分重要。本实验是创新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有趣,学生易理解。本实验体现了直观教学原则,突显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构科学概念上效果显著。
(二)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拉近学生与科学实验的距离 本实验教学秉承“生活中科学教育”理念,实验设计既以小学科学课为基础,贴近生活,取材、操作、观察都能够在家庭完成,由于实验现象明显有趣,实验参与度高,完成效果好,有的家长也参与了观察和记录,亲子共学其乐融融。实验有效地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生物学现象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感悟生物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拉近学生与科学实验的距离,提升其探究能力,对学生发展的科学素养有积极意义。
(三)“任选液体”的实验拓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问题意识
本实验是创新实验,填补了教材上实验的空白。创设“任意家用液体”的开放性的实验情境,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开放性思维。在家庭实验成果展示后,有的学生提出不少新的问题,加入食醋后鸡卵为什么会出现气泡?为何浸泡时鸡卵会时而浮起,时而下沉?为何浸泡鸡卵的牛奶更容易变质?为何浸泡在食用色素和蓝墨水中的鸡卵打开后颜色不同?夜光蛋呈现出鸡卵的哪些结构呢?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目标仅仅是学习目标的一方面,通过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激发出的想象力、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