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新文化运动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四川省自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四川省自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自贡市第二十五中学校 郑梦星
课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内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从近代抗争史角度看,它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进行深刻的反思,带来了对封建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2)从近代探索史的角度看,它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发展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民主与科学;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近代史距离感较强,没有系统的认识,但已经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教材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师需引入多种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三、目标定位
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预备
教师准备导学案帮助学生预习,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同时搜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资料制作课件,进行多感官教学。
五、教法运用
本课我将秉承“学习科学,友善用脑”的课改理念,践行“138”范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依照八年级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阅读法:阅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有针对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3.点拨诱导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内容。
六、学习过程
(一)课前3分钟: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情景创设,问题提出(5分钟)
1.学生阅读单元前言、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时代特点以及本课学习目标。
2.导入:出示文字与图片材料——中华民国建立后,人民不愿剪去长辫。
师: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人们的封建思想。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理解中华民国建立后,人们封建思想仍十分牢固,引出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25分钟)
1.为何要“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难点)
(1)教师出示文字材料“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出示图片材料“袁世凯举行祭孔大典”。
【设计意图】学生联系前课知识,结合本课教材,分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体现历史逻辑性,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2)学生观看视频《新文化运动》,教师出示“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表格,表格内容有“时间”“兴起标志”“主要人物”“阵地”。学生代表举手将表格补充完整,回答正确加1分。
【设计意图】梳理教材内容,知识点落实到位;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
(1)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教师出示活动规则,小组代表按要求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小组加2分。
1、2小组:新文化运动中“旧道德”的代表是谁,推翻“旧文化”的代表是谁?
3、4小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是谁提出的?
5、6小组:提倡新文学的是谁,作品有哪些?
7、8小组: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第一部白话诗集是什么?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归纳分析能力。
(2)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运用对比的方式分别进行补充讲解,引入鲁迅、胡适、陈独秀的作品,强调新文化运动内容。
【设计意图】突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清晰的认识;为体会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做铺垫。
3.伟大的“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及教师提示,阐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局限性与性质。
【设计意图】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4.不断的“新”——文化创新
教师ppt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教师出示三则文化创新实例:流行歌曲《青花瓷》、鸡尾酒使用六神花露水包装、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
【设计意图】历史照进现实,体现对新文化运动精神的继承;吸引学生兴趣,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联系现实,情感升华(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需要改变的问题?如何改变自己、实现“自我创新”?
生:珍惜时间,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在家承担家务。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回归学生;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以新面貌度过剩下的初中生活。
(五)课堂回顾,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出示思维导图,学生回顾本课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理清逻辑关系。
学 科 | 历史 | 课题 | 新文化运动 | 课 型 | 新授课 | |
学习目标 |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标志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学会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培养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
|||||
学习过程 | ||||||
环节及时间分配 |
活动内容 |
活动规则 |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
|||
情境创设 问题提出 (5分钟) |
阅读单元前言。 |
阅读单元前言。 |
了解时代特点。 |
|||
阅读学习目标。 | 阅读学习目标。 | 明确学习目标。 | ||||
导入:中华民国建立后,人民不愿剪去长辫。 | 学生阅读。 |
|
||||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25分钟) |
为何要“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难点)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将表格补充完整。 |
1.回顾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知识; 2.结合本课教材,找到原因; 3.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将表格补充完整。学生代表回答,个人+1分。 |
1.复习前课内容,体现历史的逻辑性; 2.检验预习成果,将知识点落实到教材。突破难点。 |
“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 |
1.小组合作分析教材; 2.小组代表按要求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小组+2分; 3.教师进行 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
1.检验学生预习成果,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2.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突破重点,加强记忆; |
|
伟大的“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重点) |
1.学生辩证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讲解。 |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目标;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
|
不断的“新”——文化创新 |
向学生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创新的实例。 |
|
|
联系现实 情感升华 (5分钟) |
思考: 1.自己在学习上、生活上需要改变的问题? 2.如何改变自己、实现“自我创新”? |
学生总结自己需要改变的问题,制定改变措施。 |
以人为本,回归学生;以哪吒为例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以新面貌度过短暂的初中。 |
课堂回顾(冥想) 总结反思 (5分钟) |
回顾节课知识。 |
根据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知识。 | 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记忆,理清逻辑关系。 |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展示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