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广西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广西省级优课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开始,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为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意识。 二、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道万隆会议,理解“求同存异”方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本质的不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建国初外交政策的背景,提高读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被认为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近代外交的四张图片
问题:中国近代外交特点是怎样?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吗?
总结:旧中国我国外交特点是: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弱国无外交。
教师讲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弱国无外交!” 但也更加坚定了:只有国强才有说话的权利。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百年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
1、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
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
对付中国?
展示两则材料,结合材料与教材分析
教师总结: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两国后来签订了什么条约? 展示:
答案: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教师总结: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师出示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视频 请结合教材与视频内容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①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它的如何提出和确定的?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何伟大的意义?
教师出示答案: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②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4年,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师总结:50年来的实践表明,五项原则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教师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有如此重要地地位,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展示答案: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教师总结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如果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锋芒初试的话,那么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的提出,及时扭转会议的方向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威力的大展示。下面我们来看万隆会议的具体内容。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
1、万隆会议的召开:
2、材料扩充: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结合材料与教材,分小组讨论问题
问:①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②万隆会议的特征和中心议题? 展示答案:
①时间、地点:1955年、万隆。
②特征: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
③ 中心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3、万隆会议上的遭遇:
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有何遭遇?面临这种情况,周恩来该怎么做? 出示材料一:视频
资料二:“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展示:
展示答案:帝国主义国家攻击共产主义;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的僵局,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提出问题: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问: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4、万隆会议召开的意义
学生交流总结答案: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
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教师总结:万隆会议为与会国提供了难得的相互接触的机会,使亚非国家能够
自由地互相接触。这种面对面的接触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和平共处的生动体现。万隆会议的成就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的结晶,是与会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板书设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
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局势:①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采取外交孤
立政策。
3、外交成就:①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把和平共处五行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
基本准则。
③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1955年出席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