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叶子的眼睛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3.叶子的眼睛-江苏省 - 淮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3 叶子的眼睛
第(2)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九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新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晨间山林的变化,知道“叶子的眼睛”指露珠,感受妙趣横生的世界。 制定依据: 1. 教材分析
《叶子的眼睛》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描写了阳光揭开雾气的神秘面纱,树枝摇曳,露珠闪亮。全诗呈现出一派恬静的山林风光。课文图画的远景表现了山上雾气迷蒙,阳光从树林洒下来;近景特写树叶上晶亮的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图画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文字与景色在学生的头脑中连结起来。全诗十行两句。第一句写天亮了树叶轻摇,第二句写露珠在树叶上闪亮,很快乐。诗人抓住了晨间山林的典型景物,雾气、阳光、森林,视野开阔,幻如仙境。“迷迷蒙蒙”孕育着即将苏醒的活力,人格化的“很轻很轻”地“走”传递着林间的静谧安详。紧接着,感叹词“哇——”将视线从整体欣赏拉到了局部,这是发现露珠带来的惊喜。更妙的是,露珠成了叶子的眼睛,会说话的眼睛,全诗在欢呼声中戛然而止。诗人匠心独运,画面的无痕切换语,言的自然流畅,想象的神奇贴切,令读者在妙趣横生的山林间流连。露珠是叶子的眼睛,这一比喻,想象奇幻,这不是一般的眼睛,而是一双澄澈的、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比喻具有化静为动、画龙点睛的作用,让静态的叶子一下子充满了活力,拥有了灵魂,让人仿佛看到沉睡了一夜的叶子在清晨的阳光下睁开明亮的眸子,以一种纯真而好奇的神情打量着这个美好的世界。
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本课中九个只识不写的生字也要注意随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雾气、迷蒙、水灵灵、露珠”,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学习生字“摇、轻、哇、眨”。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在朗读词语时要注意读准轻声,如“眨呀眨的”,同时还要关注后鼻音。了解晨间山林的变化知道叶子的眼睛是露珠,感受妙趣横生的世界。本课练习共三项,第一项为描红临写。第二项为积累运用。读一读两行词语,可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揭示第一行写的是事物,第二行写的是事物的特点。第三项为朗读理解,第一题朗读背诵课文要在课堂上落实。第二题想一想叶子的眼睛看见的那些东西?意在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并发挥想象,说一说山上还有哪些景物。除了课文中提到的阳光、树木等,还可以有花、草、小鸟、白云、晨练的人等。建议本课教两课时。
2.学生分析
本课后鼻音词语和轻声词语较多,不太容易读准。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指导与练习,班级绝大部分孩子能够读准后鼻音。孩子们也已经接触过不少轻声词语,基本掌握轻声词语的读法。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所以经常只是随意跟读并没有按着正确的发音来朗读。老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的注音,以及老师同学范读来读准难读字音。读准字音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第一课时重点突破后鼻音和轻声词语读音。
经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初步地根据词、句展开想象,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这首小诗浅近易懂,孩子们能够边读边向往美好的情境。
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水灵灵、雾气”孩子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借助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和积累。教学中教师也要尽可能采用实物、图画、动作或语言描绘等手段,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思考,这样才会对本课有很深的感悟。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再适时的评价点拨给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孩子们已经能够试着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也能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尤其是找到压线笔画。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孩子们观察字形,讨论需要注意的笔画位置。在学生讨论后老师适当进行规律总结、难点指导,以及编顺口溜帮助孩子提升。如总结“进、还、过”字规律,“高”横较多要指导孩子写均匀,“叶”编口诀:“小口偏上写,一竖长长是悬针”来帮助孩子书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积累 2.猜谜语
3.谈话过渡:我们见过很多的眼睛„„
4.揭示课题,识“叶”字
1.读儿歌 2.猜谜语
3.对照图片和周围同学,说一说 4.说一说、书空,识“叶”字
从谜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突破难点
1.自读课文,教给方法 不认识的字找找拼音好帮手
2.指导读准后鼻音词语 个别学生领读、齐读
3.反馈课文朗读
4.标出轻声词语,指导朗读 个别学生领读、老师领读
5.再次反馈朗读全诗。个别读、齐读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2.跟读后鼻音词语,互帮互助,突破难读字音
3.个别学生反馈朗读
4.师生合作,读轻声词语
5.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大声 读准字音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的注音解决生字词,并要读准字音,读时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本节课重点突破后鼻音和轻声读音。
三、品词析句,体会想象,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句前三行:哇——水灵灵、亮晶晶,露珠儿是叶子的眼睛
1.知道叶子的眼睛是露珠,了解、欣赏露珠
2.感受破折号的用处,读好“哇——” 3.感悟“水灵灵、亮晶晶”,体会作者把露珠比作眼睛的原因
(1)引导学生欣赏水果、蔬菜图片,感受水灵灵的特点 (2)引导学生说一说见过的亮晶晶的事物,体会想象
1.在老师引导下了解、欣赏露珠 2.感受并读好“哇——”
3.感悟“水灵灵、亮晶晶”
(1)欣赏图片,感受水灵灵的特点 (2)说一说,脑海中想象亮晶晶的画
营造情境,创造平淡学习中的快乐因子,“平中生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4.根据体会、想象,朗读第二句前三行
学习第二句后两行:眨呀眨的好像说:天亮了,真高兴!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1.欣赏阳光照在露珠上的图片,感受“眨呀眨的”。
2.指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想象说话。 想象说话:小露珠,天亮了,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3.齐读“天亮了,真高兴”
4.想象露珠的样子,读好第二句话
面
4.多种方式朗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1.欣赏图片
2.想象说话
3.根据想象朗读
4.想象着露珠的样子,读好第二句话
通过各种形式展开朗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
脑海中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读出画面,读出情趣。
四、回顾全文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回顾今天重点学习的第二句话,并朗读全文
1.根据板书回顾第二句话 2.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1.引出:高、兴 小露珠高兴、小叶子开心,学了这篇
课文我们也很高兴 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笔画及其位置,教师总结并指导学生书写 3.巡视指导 4.反馈评改 1.寻找图片与汉字联系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字形。 3.练习在习字册上描红书写
利用简笔画,把抽象的汉字变成直观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自学生字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谁还记得叶子的眼睛是什么?(出示板贴) 2.叶子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出示板
贴)
3.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会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板贴背诵第二句话 说一说
根据板贴试着背诵课文第二句话 根据板贴背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又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二、精读课文第一句话
过渡:天亮了,小叶子真高兴啊!是谁把小叶子叫醒的呢?读一读。 1.指导朗读:脚步很轻很轻是怎样走路的呢?谁来走一走?
2.指导理解:可是这么小心还是把树叶摇醒了。摇,给你什么感觉?可以摇什么呢?谁来摇一摇?
1.说一说、演一演。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
2.摇一摇,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
鼓励学生边读边想,通过表演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读出画面,读出情趣。
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