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圆明园的毁灭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山东省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圆明园的毁灭-山东省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深入理解词语。先让学生交流对词语表意有所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学生理解词语就倍感轻松了。
在阅读时,我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第四组的第一篇文章。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篇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损失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与痛惜之情。第2至4自然段(共12句话)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和收藏文物的珍贵。在这三节中 ,作者通过简洁却内涵丰富的每一句话 ,能极尽人们想象的每一个词 ,详尽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与壮观 ,抒发出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圆明园毁灭的介绍 ,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
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正需要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盛衰与个人的命运关系密切,感悟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多数学生不喜欢表现自己,阅读课外书籍很少。但他们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所以教学中我设计的目标不能太高。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掌了一些自学课文的方法,也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理解能力、阅读水平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及类似生活体验的贫乏性,使得学生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所以教学中应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等,通过观看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通读全文,掌握“毁”的写法。
2. 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 复习“抓关键词”等学习方法;学习“厚薄法”“对比法”“反衬法”。 4.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谴责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谴责,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评价设计:
导入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感情,掌握“毁”的写法,导入课题。 初读部分,继续体会文章感情,认识14个生字,通读全文,学习“把书读薄”法,提高总结概括能力,明白文章的先总写后分写的结构。
精读部分,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复习“抓关键词”等学习方法;学习“厚薄法”“对比法”“反衬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谴责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练笔、小结部分,提升学生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将所感悟写出来,继续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巩固练习,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与现实相联系,让学生从课文落实到实践,延伸到社会。 【前置性学习】
一、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二、认识下列词语,并通过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损失 销毁 灰烬 宏伟 侵入 举世闻名 玲珑剔透 奇珍异宝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不可估量 亭台楼阁 三、内容早知道:
1、课文的( )自然段主要写了圆明园的毁灭。
2、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作者还花了大量的手笔写了圆明园以前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 )。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走进历史(5分钟)
师:孩子们,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咱们的家乡荣成,你知道荣成的风景名胜有哪些吗?
生交流
师:有哪些同学去过威海?你知道威海最有历史意义的景点是什么吗?——刘公岛。在这里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甲午海战的失败让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所以刘公岛不仅仅是一座岛,它更拥有着不应被忘却的屈辱历史。在北京,也有一座写满国耻的皇家园林,它就是——圆明园。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圆明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课文,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资料。设计意图:首先用深刻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边板书,边严肃庄重地对圆明园三个字进行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就势导入,让学生欣赏象征着完美与至善的皇家园林的精彩视频,并对学生欣赏后的感受进行总结升华,水到渠成。
师:这样一座至善至美的人间仙境最终被无情的毁灭了。板书:的毁灭 设计意图:当学生陶醉在完美与至善的皇家园林时,话锋一转,提到了“毁灭”,既呼应了课题,又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为下面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师:观察“毁”字,需要注意什么? 师:“毁灭”意味着什么?
师:说得好!这就说明,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不存在了!带上你的心情,齐读课题!
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当读到“毁灭”这个词,你的声音有些许的低沉。孩子,你为什么低沉?
生交流
师:对,就是这样!将情感注入你的朗读。(师范读)----(生读) 二、初读(5分钟)
1、检查预习提纲中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抽生读,齐读。
2、深入理解“众星拱月”、“不可估量”
设计意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先让学生交流对词语表意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文字,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进行理解,学生理解词语就倍感轻松了。通过两个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感知了圆明园特殊布局的美丽,以及圆明园的毁灭损失之巨大。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 【对角线关注法,关注全班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 (生交流)
师:简单地说,就是昔日美丽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了。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用一句话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叫“把书读薄”。(板贴)
师:你能再用这个方法,把文章读成两个词吗? (生交流)提炼:辉煌、毁灭 预设答案:毁灭、辉煌、宏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对比写法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辉煌和毁灭两个词语,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2、师:哪些段落在写“辉煌”?——2.3.4 三、精读(18分钟) (一)再现辉煌──激发情感 1、整体概括
师:快速浏览 2.3.4段,你从哪儿读出了圆明园的辉煌? 生交流。师归纳:
A、你说的,是圆明园的建筑之美。如果在建筑前加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会加?——宏伟(板书,并说:宏伟建筑)
B、你说的,是圆明园的文物之美。(板书,并说:珍贵文物) 2、感受宏伟建筑之“美” 师:我们先走进宏伟的建筑。
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你都发现了哪些景观?用符号批注下来。(课件出示) 【走到学生中间,关注做批注的情况,亲切交流】 师:来,我们开火车合作读出来吧!(课件出示,四句话) 老师说关联词,学生开火车读
师:看,作者用了四个“有……也有……”的关联词,把杂乱的景物写成了四句话,这样的写法,更清晰,更有条理。接下来,我们来细细品味。
(一)齐读。——出示:大小相间的美 师: “殿堂”是什么样子的?——宏大;
师:相比宏大的殿堂,亭台楼阁是什么样子的?——小巧。——这句话中,有一个词就是“小巧”的意思。——玲珑剔透——这说明,圆明园的建筑,有着
大小相间的美。
(二)男生读。——出示:闹静结合的美 师:你喜欢什么? 生交流,师归纳:
A.原来,你喜欢热闹 B.你喜欢那种心灵的宁静。 ——真好,圆明园里,闹静都有。 (三)女生读。——出示:仿创结合的美 师:你又喜欢哪里?
——生说到“狮子林”和“平湖秋月”:你可以不必去苏州,杭州了,直接去圆明园就可以啦!圆明园把这些都仿照出来啦!你喜欢的,是圆明园的仿照之美。
你呢?
——生说到“武陵春色”:“武陵春色”是根据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创造出来的。有文为证: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中国人的梦境之所在呀!圆明园,把我们的梦境都创造出来了!真美!
——生说到“蓬莱瑶台”:“蓬莱瑶台”是神话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呀!圆明园把神话中的仙境都创造出来啦!
看来,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有仿有创,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四)齐读。——出示:中西合璧
圆明园的建筑,中西合璧,真是建筑艺术的精华!
(出示:大小 闹静 仿创 中西)看看作者的写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是的!(板贴:对比法),作者就是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别具匠心,作者的构思,也真是别具匠心呀!
让我们用读,再现这别具匠心的美!我们这样读!男生,读上半句的“有”,女生,读后半句的“也有”。(师起头)
师:男生读得高亢,女生读得柔美。这样的句段,这样读,就能读得跌宕起伏,美轮美奂!
师:这样,你还能读吗?(出示:填词背诵)师领,齐读。师:了不起!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咱们就读醉了,会背了! 设计意图: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反复诵读,加以想象,才能获得从表面到深层含义再到潜在的情味的全面感知。在反复诵读中,使人认知文字,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
师:圆明园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出示圆明园美景图)
师:孩子们,想进去看看吗?——想——那么,自己读自己的,把自己读进去!
师:谁来带领大家走进去?(生范读)(直接找好学生读)
点评:1、你已经走到了园门口了!谁能带领大家走进去? (预备读
得不够好)
2、好一个“漫步园内,流连其间”!你的读,已经把我们带进了圆明园!
师: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点课件,出现配乐)
师:闭上眼睛,我们品味着读,假如你实在陶醉得忘了词儿,你也可以睁开眼睛读噢。(配乐,师领:我们来到了人间天堂,圆明园,漫步园内……读)
师:美吗?——美!
师:所以,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圆明园的宏伟建筑,有着不可估量的美!(指着板书说)
3、感受珍贵文物之“美” (点课件,出示第四段)
师: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作者接下来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珍贵文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那句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点击变红)这句话是个什么句?——过渡句 使用过渡句可以使讲述的两个内容衔接自然,条理分明。 预设:学生会说,这是个中心句。
师:你真敏锐!这个句子,就是2.3.4段的中心句!那这个句子在(2、3和4段的中间)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看来,这是个过渡句,使用过渡句可以使讲述的两个内容衔接自然,条理分明。
设计意图:阅读目标之一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有关词语”不仅包括指向实在意思的实词,也应该包括指明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此,我利用关联词,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快去读读第四段,看你读出了文物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 1)多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多”?
可能性一:生读:上自先秦时代,下至
师:猜,有多少年? 你猜?——不对——你再来!——老师告诉你,是2300多年!
师:假如一年有一件文物,2300年就有2300多件!事实上,一年哪止收藏一件文物呀!
——他读出了文物的多,你读出了?
可能性二: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得博物馆、艺术馆。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文物的什么特点? 多
还有哪个句子告诉了你文物的多?(引导到:上自,,下至) 2)珍贵
你从哪个词语中,读出了“珍贵”? “珍贵”“奇珍异宝”
看,这就是园中收藏的部分文物。(幻灯片出示)
师:所以,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圆明园的珍贵文物,有着不可估量的美! (二)直面毁灭──深化情感
师:可是,孩子们,这美得不可估量的圆明园,早已化为灰烬了!(废墟图片)只留下一些孤独的残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诉说着不堪回首的往事! 它是怎么被毁的?请大家默读第5段。画出相关句子。
(生读——交流)
师:打断一下,孩子,留下一件两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凡是,统统——透过“凡是”“统统”,你读出了,这是一群怎样的侵略者?——贪婪——读出来!
师:他们接下来做了什么?接着读,孩子!——任意破坏、毁掉。——怎么毁掉的?——任意——透过“任意”这个词,你读出了,这是一群怎样的侵略者?——可恨——读出来!
师:好了,抢也抢了,砸也砸了,够了吧! 生:没有,他们又烧
师:男孩子们,读出来!(出示烧的文字) 师:这就是当时的情景!(出示视频)
设计意图:当学生从视频中看到圆明园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会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
师:(课件)大小相间的殿堂和亭台楼阁,还有吗?——没有了;闹静结合的买卖街和山乡村野?——没有了;有仿有创的园中建筑?——没有了;中西合璧、别出心裁的设计?——没有了;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没有了!
师:什么都没有了!(屏幕出示:化为灰烬的语句)师读出来。 你的心情怎样?
(生交流,师提炼:恨,伤心,遗憾 ) 师:把你的恨,读出来! 把你的遗憾,读出来
师:只是,老师不明白!既然作者认为圆明园的“毁”是“不可估量”的,文章的题目也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去写“美”?
生交流
师:说的好!作者正是运用了“反衬”的写法,大篇幅地写“美”,来反衬圆明园的“毁”是不可估量的!(板贴:反衬法)
四、练笔抒情──升华情感(8分钟)
师:面对这些残垣断壁,让我们把心中的话大声地说出来。你想对谁说? (课件出示:对侵略者说……对清朝统治者说……对中国人说……对自己说……)
设计意图:使学生情有所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振奋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感情得到升华。
交流:
(随学生的回答,写下孩子们的心情,提炼出:恨、叹、奋等)
师:看,立体地了解了历史,再看圆明园,你心中的滋味,已经不仅仅是——(指着板书说),还有——(指着板书说)真是五味杂陈!(板书“……”)这种深沉的滋味,是“不可估量”的!
师:读书,大家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这就叫“把书读厚”!(板贴),两者结合(指着“把书读薄”)就是“厚薄法”。(覆盖)
五、小结全文,回到现实(3分钟)
师:这节课,在把书读薄读厚的过程中,你,我,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的心情永远铭刻在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上!这把耻辱的大火,烧毁了凝聚千年文化的圆明园,却烧醒了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同学们,沿着历史行进,(出示1912、1945、1997、2011年的祖国大事照片)走过1912,清政府被推翻!1945,抗日战争胜利!1997,香港回归!2011,神八飞天!我们的祖国,强大啦!
让我们站在圆明园前,(手势,起立)(点击课件)请牢记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屏幕出示)!
设计意图:告诫学生勿忘国耻,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
六、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三、四自然段。 提高作业:
小练笔:运用反衬的写法写一写可爱的校园。(注意抓重点,有详略)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毁灭
不可估量 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奋发 愤怒 惋惜……
侧板书:
厚薄法 反衬法 对比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