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除法的初步认识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福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13、1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熟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除法含义与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动手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验除法算式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瞧!可爱的熊猫来了,熊猫宝贝最喜欢吃竹笋啦!可是它们不会分竹笋,你们能帮助它吗?(能)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 师:“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盘要分得同样多。
师:那该怎么分才会同样多呢?(稍作停顿,留给孩子稍作思考的时间) 二、探究新知,巩固强化 1.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师:一会我们借助圆片朋友动手来分分看,分的时候先想一想,要取出多少个圆片表示12个竹笋?接着再想要怎么分才会同样多?好,现在开始动手分一分。
(生操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分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下,说一说你们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2.直观展示,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分享下他的分法?(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边操作边说明) 师:那老师如果想到先两个两个地放,那剩下的能不能放进同一个盘子里呀?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平均分。
师:是的,不管你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是两个两个再一个一个地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呀?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引入除法运算做铺垫。】
3.尝试列式,明确含义 师:这是平均分吗?(是)
师:那你们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吗?(让学生尝试写)
预设: (1)12÷4=3 (2)3×4=12 „„
师:很多同学写了12÷4=3,还有一些同学写了3×4=12,那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更能表示这件事呢?
生:12÷4=3。
师:为什么它比较合适呢?(这里不要一起说,就是请孩子来说明他的看法) 生:因为它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分的结果是每份3个。
师:哦,你的意思是分的结果应该写在等号的后面,对吗?(对)你还想说,请你说。 师:那为什么不能是3×4=12? 生:这里等号后面的12是原来的总数。
师:那这道算式可以表示平均分吗?(不能)(擦掉其他的算式) 师:是啊!在数学上统一规定用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这样的一件事。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手指着算式)12表示什么?(12个竹笋)4表示什么呢?(4个盘子)3又表示什么呢?
师:这个符号是?(生:除号)看来你们都有预习,是的,它叫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条横线,再上下各写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你们知道吗?它是由瑞士数学家拉恩在1659年所创造,‘÷’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师生一起用手势写)
(板书:12÷4=3)
师:现在你们能说说12÷4=3表示什么意思吗?把12个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师:同学们,你们瞧,这么长的一句话,用一道算式就可以表示出来,多么简洁啊。(语
…
除号
速慢点)
师:这道除法算式你们会写了吗?请写其他算式的同学订正过来。(这里可以贴一下旗) 师:这道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板书)(强调“除以”)谁能像陈老师这样读一读?你们也会读吗?全班一起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老师引导为主,让学生不断尝试中去领悟,进而理解关于平均分的事件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练习巩固,加深体会
师:刚才我们帮熊猫宝贝分好了竹笋,接下来我们去看看猫宝宝分鱼,它会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把15条鱼平均放到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条?
师:你们会分吗?请再次借助圆片分一分,把分的结果填写出来,再把算式补充完整。 师:谁来说一说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全班反馈一下:你们分的结果也是这样吗?)你们补充好的算式是?15÷5=3
师:那3指的是什么呀? 生: 3指的是每盘放3条。 师:那这道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把15条鱼平均分成5份,每份3条。 师:嗯,解释得很完整。 5.对比分析,领悟等分
师:(出示课件)小猫分鱼的问题也解决了,陈老师再出两个问题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认真读题,想想怎么列式表示?
生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10÷2=5。 生2: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10÷5=2。 师:咦!这两道算式看起来很像,那他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1题表示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第2题表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课件适时出示小棒图)
师:是这样吗?(学生讲完每一小题就课件出示相应的小棒图)
师:都是把10根小棒拿来平均分,一个是平均分成2份,一个是平均分成5份,分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所以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6. 操作观察,认识名称
师:同学们,小熊猫丁丁也遇到分竹笋的问题了,你们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师:想一想,“每4个放一盘” 怎么放呢?
生:每份是4个竹笋。
师:想一想,该怎么分?请大家在学习单上动手圈一圈。圈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 生:我是四个四个地圈一起。 师:圈出几个4?(5) 师:也就是能放?盘(5盘)。
师:那这是平均分吗?(是)为什么它是平均分呢?(因为每份分得都同样多) 师:像这样的平均分,你们可以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请在学习单上完成列式。(师巡视)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是什么? 预设:
生1:20÷4=5。 生2:20÷5=4。
师:那你们觉得哪道算式才是正确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5是指能放5盘,表示的是分的结果,应该写在等号的右边。 师:分析的很到位,所以正确的算式应该是?(20÷4=5)
师:这个算式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和同桌轻声说一说吧(让学生尝试说)
生:20表示20个竹笋,4表示每盘放4个,5表示能放5盘;也就是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师:刚才我们把20个竹笋,每4个圈一份,圈出了这样的5份。我们还可以说20里面有5个4。(板书)
师:现在谁来读一读这道除法算式?。 生:20除以4等于5。(再全班齐读)
师:除法算式和加减法一样,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板书:20 ÷ 4 = 5)
师:其他算式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说吗?一起来(12÷4=3的这道算式) 生:12是被除数,除数是4,商是3。 7.再次对比,观察思考
师:刚才我们又认识了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大家都很认真!更难的问题在等着我们,有信心解答吗?(出示课件)(学生汇报时要适时追问)
生1:12个圆片,每份2个,分成6份,12÷2=6。(师:怎么圈的?) 生2:12个圆片,每份3个,分成4份,12÷3=4。(师:12里面有几个几?)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生3:12个圆片,每份6个,分成2份,12÷6=2。 师:观察下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什么? 生:都有12。
师:嗯,它们都是把12作为总数,拿来平均分。那它们是怎样平均分的? 生:每份2个;每份3个;每份6个。 师:那分的结果是? 生:6份、4份、2份。 生:它们的份数越来越少。
师:你们真善于发现!是呀!像这样,总数一样,每份分的个数越多,份数就越少。(适时而说,鼠标笔指着课件说)
8.对比分析,明晰概念
师:现在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再来看看熊猫分竹笋的这两个问题,(先指着例4,带着孩子一起说)这是把12平均分成4份,算出每份有3个;而这个是20里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5份(也可以说20里有5个4),为什么两个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呢?生回答。师:不管是哪一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结,让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整理,并在多次对比中加深感悟和理解,进而明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三、回顾小结,拓展提升 1.回顾整理,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学习了除号,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也会把关于平均分的一件事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们能不能根据陈老师给的除法算式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呢?(给除法算式28÷7=4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设计意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用于生活。最后一道根据除法算式编数学小故事既是检验学生对“等分”和“包含分”的理解掌握情况,又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定拓展提升,从中学生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