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观察的范围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的范围》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的范围》
《观察的范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的范围》80页~第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白数学知识不仅能解答课本中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解答许多生活中的疑惑。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的范围”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导入课题。
1、导语:今天,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品读一首儿时学过的古诗《登鹳
雀楼》,诗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观察来研究这一个问题(板书:观察) 2、小游戏: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立在桌面上,然后把你的笔袋放在数学书的后面。请坐直,请看一看,现在你能看到你的笔袋吗?如果老师要求你不移动书的位置,也不改变笔袋的位置,同时也不能改变你的坐位,你有办法看到后面的笔袋吗?观察的范围是受到一定因素影响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的范围。(板书:的范围)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谈话:要说攀高啊,那可是小猴的强项,桃树下落了一地的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小猴子能看到满地的桃子吗? 2.探究交流、质疑问难。
师:那它能看到哪些地方,不能看到哪些地方呢?
(1)你能找到小猴站在A点处能看到离墙最近的点吗?我们怎么确定这个点?
将小猴眼睛所处的位置定为A点,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观察点。而墙上顶端这个点也就是遮挡物顶端这个点称之为障碍点,将这两个点连线,也就是小猴的视线,把这个视线看成数学中的线,将它延长与地面相交与一点,这点就是小猴在A点处能看到的离墙最近的地方,这个点我们用A’表示,这个线以外的部分是小猴观察到的区域,另一部分是小猴看不到的部分即盲区。 3.自主操作、感知发现。
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爬到B处或C处,你能不能找到小猴子能看到的离墙最近的B’和C’点?
(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在书上试着画一画,找一找这两个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3)反馈方法:先看观察点,再找阻碍点,连接前两点,确定范围。
4.交流讨论、总结新知。
(1)议一议:看到了小猴在三处的观察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你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归纳和总结,很棒,课件(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说明小猴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说明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高低有关系。(板书:观察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吗?
(2)联系古诗: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究解释古诗中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中的道理吗? 5、活动:试一试
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板书:随着观察点和遮挡物的接近,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6、同学交流、生活发现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那么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课件)
(1)坐在二楼的笑笑能看到楼下的淘气吗?谁来试着完成?(2人) (2)路灯下的影子
(3)老鼠怕猫是人尽皆知的,小猫。。。生读题,我们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画图)谁来说一说你想怎样画?(以小猫的眼睛为观察点,向墙的两侧分别画两条射线,只画一条行不行?在墙后面,射线中间部分就是小老鼠的活动范围,小猫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称为盲区,这题中如果小猫的位置发生改变,小老鼠的活动区域也会发生改变)
(4)解释日食现象、月食现象
通过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看来今天的知识大家都掌握了。其实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答课本中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让我们一起到生活馆和天文馆去看看吧。 四、全课小结、回顾交流。
科学知识能帮我们解答许多生活中的疑惑,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最后让我们一起在宋代诗人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中结束本节课,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体会这首诗的意义。
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观察点越高,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随着观察点和遮挡物的接近,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