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共产党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高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王(定远)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高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王庆荣(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学段 | 高中政治 | 展示单元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 |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模块3的起始单元,集中讲述了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树立“论从史出”的科学精神,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本单元在教学上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大单元教学理念,从学科大概念出发,以“党的领导”为主线,按照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顺序,从历史教训、现实经验、科学预判等角度创设教学情境,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活动型课程的基本要求,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序列化的活动形成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在议题的研讨中,强化价值引领,深化学生对于党的全面领导的认识,强化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 |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树立“论从史出”的科学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事例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的分析中,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增强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本单元的重点是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本单元的难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教学中,以“党的领导”为主线,按照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顺序,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探究议题,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设置如下: 第一课:开天辟地定航向——从初心、使命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课:披荆斩棘立潮头——从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三课:乘风破浪再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必要性 综合探究:赶考路上的中国答卷——从赶考答卷谈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围绕上述四个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了相应的探究议题,并据此开展学生活动,使得整个单元教学形成了相互关联的教学情境、层层递进的议题探究和序列化的活动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核心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次提升。 其中,以“赶考路上的中国答卷——从赶考答卷谈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为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既是对前三课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探究活动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学科观点,分析社会现象,强化政治认同,提升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赶考路上的中国答卷 |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教材的起始单元,共三课,共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综合探究,既是对前三课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也为二、三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政治认同,树立科学精神。 |
|
2.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有了系统的掌握,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什么是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了清晰的认识,为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但是,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时间跨度大、综合性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缺乏综合思维的能力,难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论从史出”的科学精神,在历史和现实的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 |
|
3.目标确定 以赶考路上的中国答卷为主题,聚焦“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烽火中的命运答卷”“发展中的改革答卷”“变革中的制度答卷”“新时代的青春答卷”等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研学调研、撰写报告、交流研讨,思考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就党如何保持本色、坚持特色、与时俱进展开探究,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精神。 |
|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确立依据:只有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才能明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保持本色、坚持特色、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教学难点:新时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确立依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障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应对各种挑战与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突破方法:活动体验、议题探究 |
5.学习活动设计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烽火中的命运答卷 | |||
教师活动::忆赶考起点,评命运答卷 教学总议题:党如何保持本色、坚持特色、与时俱进 1.导入探究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导入教学主题“赶考路上的中国答卷”,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保持本色,坚持特色,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同时,提出子议题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创设教学情境:以优秀的影视作品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情景朗诵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为后续探究创设情境资源。 3.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忆赶考起点,评命运答卷”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现实表现中,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学生活动:忆赶考起点,评命运答卷 1.参与情景朗诵:在情景朗诵活动中,追忆峥嵘岁月,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情怀与使命。 2.小组撰写评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忆赶考起点,评命运答卷”活动,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现实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答卷写“评语”;通过活动,明确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合作研讨议题:结合活动感悟,针对本环节子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讨,形成结论,增强政治认同。 |
||
设计意图 以优秀的影视作品创设教学情境,将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情景朗诵置身其中,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将理论学习变成对历史事件的感悟与体验,并通过“忆赶考起点,评命运答卷”的探究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政治认同。 |
|||
环节二:发展中的改革答卷 | |||
教师活动:说小岗故事,谈改革答卷 1.设置探究议题:子议题2“中国共产党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2.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研学体验,以“红色的小岗,改革的旗帜”为主题,开展“说小岗故事,谈改革答卷”活动,组织学生设计“小岗研学说明书”。 3.辨析改革难题:结合学生的活动感悟,引导学生辨析观点“大包干不能让小岗人永远富下去,但是大包干精神可以”。 4.总结成功密码:引领学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革成功的密码,明确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
学生活动:说小岗故事,谈改革答卷 1.设计研学产品:从小岗村的艰难探索和发展成就中寻找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改革成功的密码,并据此设计研学路线,撰写研学解说词、设计最能体现改革精神的研学纪念品。 2.展示研学作品:展示研学路线和研学纪念品,明确大小岗村的巨变,正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答卷”的缩影;大包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明确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深化研学感悟:结合研学经历和活动成果,讨论子议题2“中国共产党怎样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感悟中国共产党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特质。 |
||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研学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将鲜活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同时,将研学采风与课堂活动相结合,拓展探究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通过研学调研、搜集信息、设计路线、撰写报告、分享展示等活动,由浅入深的构建序列化活动,形成层层递进的学习阶梯,引导学生在小岗村的时代变迁里,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高扬永不褪色的旗帜,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
|||
环节三:变革中的制度答卷 | |||
教师活动:赞抗疫成就,论制度答卷
3.开展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身边的党员干部是如何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4.组织调查研究:开展“赞抗疫成就,论制度答卷”活动,组织学生针对“制度抗疫”进行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组织课堂分享:组织学生分享研究报告,评析研究报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制度抗疫、不断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6.总结探究成果:结合恩格斯的观点,开展拓展延伸活动,总结探究成果,强化政治认同。 |
学生活动:赞抗疫成就,论制度答卷 1.进行感悟分享:分享身边的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具体事例。 2.展示研究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对此,中新网发表文章《面对疫情“大考”,习近平部署以“制度”答卷》。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赞抗疫成就,论制度答卷”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分享研究报告,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答卷的。 3.总结探究成果:在对报告的解读以及拓展延伸活动中,探究子议题3,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中提升执政能力,在深化改革中巩固执政地位,在从严治党中铸造顽强作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深刻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
||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里,开发课程资源,营造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以撰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拓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在真实的社会生活里形成认知,提升素养,深刻领悟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
|||
环节四: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 |||
教师活动:立时代潮头,写青春答卷 1布置实践作业:以“立时代潮头,写青春答卷”为主题,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2.开展课堂宣誓:组织学生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宣誓活动。 |
学生活动:立时代潮头,写青春答卷 1.课后拓展延伸:课后撰写行动宣言,并制作党史教育活动展板。 2.参与课堂宣誓:全体参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宣誓活动,在活动中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 |
||
设计意图 以实践任务的形式,将课堂探究中形成的认知、感悟、收获,进一步总结、深化、升华,变成学生的行动宣言,并在学校党史教育展板中展出,引导学生将理论认识变成行动自觉,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贡献青春的力量。 |
|||
6.板书设计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奋斗历程,就青少年学生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答好“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写下行动宣言,并制成展板,在学校党史教育活动中展出。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课依托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以优秀影视资源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以活动展板的形式参与党史教育展演活动。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遵循了活动型课程的构建要求,通过序列化的活动,将议题探究与真实情境相结合,通过课前活动与课堂探究的有机衔接,拓展教学空间,引领学生在调查、合作、共享等各类教学活动中体验、践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定了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实现了活动基础上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从教学反思上看,本课在设计上立足综合探究课的实际要求,突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得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这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既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考验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本节课的实践来看,对于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学生的认知起点与实践水平存在不一致性,如何基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科学地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值的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丰富探究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将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应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综合探究课程中的应用,增强活动的效率和互动的范围。 |
|||
10.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在教学中,以学科基本观点为标准,采取多种方式,关注学生在探究中展现的能够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展现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制定了评价量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评价探究内容的学习效果,也评价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和行为,不仅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提升,也关注学习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成就感等。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