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安徽省思政课教师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安徽省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学段 | 高中 | 展示单元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1)单元课程标准 3.1阐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2)单元地位分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在我国,党的领导和执政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来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之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与前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一方面,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宪法和法律,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又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法治观念,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3)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进而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重点任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4)单元核心知识价值分析 ①知识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了解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和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解释法治建设的意义。 ②育人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拥有法治使生活更美好、社会共和谐的认知与情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升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
|||||||||||||||||||||||||||||||||||||||||||||||||||||||||
2.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1)单元目标 ①通过查阅、收集资料,了解法的产生,归纳法的发展规律,列举具体案例分析法的职能,说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在比较中提升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对法治的认同。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取得的成就,明确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提升归纳与解释的能力,深化对法治的认同。 ③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实施等过程的了解,阐明其在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意义,就如何加强法治国家、政府、社会提出建议,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提升辨析与论证的能力,增强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2)单元重难点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及建设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及推进措施。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
|||||||||||||||||||||||||||||||||||||||||||||||||||||||||
课时教学设计 | ||||||||||||||||||||||||
1.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的第一框题,上承七、八课继续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下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框,讲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引领学生在知识上掌握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以及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在情感上坚定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理解并支持国家立法工作;在行动上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为相关部门科学民主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增强政治认同、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2)本课内容。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阐述了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及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第一目“科学立法的内涵”,阐述科学立法的含义,分析科学立法的原则,即要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国情和实际,要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立法工作规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第二目“推进科学立法”,阐述实现科学立法,必须依法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
||||||||||||||||||||||||
2.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上对“依法治国”有了相应认知,掌握了学习法律知识的方式方法,并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法治意识的培养,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的,尤其是“立法”,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关注少之又少,认为那是党和国家的事,与普通公民无关,离自己更远。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法律知识,如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等的认知仅停留在字面上,缺乏更加深入的理性认识,相关理论知识也较为碎片化,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素材,层层深入、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对科学立法的情感体验,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帮助学生厘清科学立法的内涵、标准和要求,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
||||||||||||||||||||||||
3.目标确定 通过分析视频和文字材料,结合课前微课学习,归纳出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原则,增强科学精神。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具体事例,理解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认可相关国家机关的立法工作,认同我国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 通过普法小活动,增强自身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积极为相关国家立法工作建言献策。 通过课前搜集整理材料、课堂分组展示、讨论以及课后延伸学习,锻炼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分析,锻炼自身辨析能力;通过分析科学立法案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总结分享,明确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和要求,实现知识价值;提升自身拥有法治使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的认知与情感;懂得在生活中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实现育人价值。 |
||||||||||||||||||||||||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和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科学立法的原则;推进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
||||||||||||||||||||||||
5.学习活动设计
|
||||||||||||||||||||||||
6.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气泡式思维导图的形式,特点是直观、具体,既强调了本课的主题是“科学立法”,又直观展现其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内涵”、“原则”、“举措”等。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最佳选择题(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夯实基础) 1.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设立的立法联系点总数达到10个,各级人大设立的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超过23万个,群众可以通过这些联系点或代表联络站把有关法律“立改废”的意见和建议提交至立法机关。设立立法联系点或代表联络站可以( ) ①保障公民的立法权、参与权、监督权 ②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③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④促使人大代表行使好决定权和监督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过去五年,全国人大完成了《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制定了《监察法》,编纂了《民法典》……一系列重要法律的编纂、修订,全面提升了科学立法水平。我国重要法律的编纂、修订( ) ①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法的保障 ②将依法治国的进程推向了更高水平 ③表明全国人大切实履行了职能 ④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具体行为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坚持“立法为民”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B.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C.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和立法法 B.宪法 C.立法法 D.行政法规 5.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2018年8月初次审议以来,共有381443人提出796681条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告诉我们( ) ①立法机关健全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②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③立法机关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 ④依法治国要求立法依靠人民,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推荐观影:课后观看《今日说法》民之法典(央视网),找一找民法典中彰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习课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民之法典”专题片,学法、知法,领会民法典深刻的法治内涵,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从“良法”走向“善治”:革除陋习,良法是前提;根治顽疾,关键还需善治。 今年是“醉驾入刑”十周年,请同学们搜集十年来酒驾醉驾治理成效,从良法和善治的辩证关系角度撰写一篇小论文(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依法治国“十六字方针”之间的联系,分析“良法”和“善治”的辩证关系,为“严格执法”的学习做准备。 要求:①选择题为必做题;第(二)题和第(三)题可任选一题; ②第(二)题,在观看视频时,可作出必要地记录,在自习课上进行分享。 ③第(三)题,论文内容要求有理有据,字数500字左右。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微课:立法体制机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2)视频: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今日说法》民之法典 (3)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通过智慧课堂、互联网等工具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动态评价,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给予学生选择的自主性,激发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外实践活动如民法典进校园活动、法学社普法活动等引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和“课堂活动内容化”,达成教学目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的要求,以议题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和必要讲授。通过5个形式不同的课堂活动,采取自主思辨、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过程,将课外实践活动如民法典进校园活动、法学社普法活动等引入课堂教学,较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和“课堂活动内容化”,达成教学目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议题教学设计方面。以《课程标准》教学提示为参考,进行议题选择和设计。在充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搜集有价值的教学素材(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民法典的鲜明特色、立法过程、亮点条例等,对教材知识进行二次建构,精心设置教学情景和问题链,形成符合学情、贴近实际的教学议题,作为教学原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议题教学实施方面。采取议题导入,明确中心议题;活动探究,培育核心素养;总结共享,升华情感价值等几个部分,设置两个环节的教学,利用智慧课堂、希沃等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了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促进了教与学的互动,给予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同时设置5个形式不同的课堂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激发兴趣,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对议题式教学、活动型课程等新概念、新要求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也不够深刻,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困惑,要想使议题式教学完美融入到活动型教学中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线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把紧紧把握课程改革的脉搏,加强思考与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
||||||||||||||||||||||||
10.学习评价设计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