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雪白的墙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重庆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重庆
雪白的墙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和品味让学生通过“墙”这一物象理解诗人的沉痛经验与情感。 2、鉴赏本诗的象征意蕴;欣赏本诗语言的多义性、暗示性。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墙”这一物象理解诗人的沉痛经验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来自己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梁小斌的诗歌。感受这位诗人用诗歌诠释自己的万般情感。
二、走近作者 梁小斌,1954年生,山东荣成人。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同年开始创作
诗歌。1976年参加工作,在合肥制药厂做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珠海市石虎诗会会长。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诗。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桂冠诗人。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
①妈妈, /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②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 费了很大的力气, /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③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④妈妈, /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⑤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 ⑥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⑦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980年
四、再读诗歌,品味语言
提问: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
五、深入探究,剖析情感 1、【明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除了可以用不用语气读,其每一句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第一句,侧重“我”,是“我”早晨去买蜡笔,是“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刷墙的叔叔是对“我”微笑,强调了小孩那种急于向妈妈分享发现的快乐与自豪感;第二句侧重“雪白”,眼前雪白的墙与记忆中肮脏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下文有多个“洁白”与之相呼应;第三句侧重“看见”,此“看见”不仅仅是视力之所见,还有向往与憧憬的含蕴。
2、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人对“文革”的反思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
2
确的表现。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
“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
3、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 以倒叙的语句开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紧接下去,以叙述式的语言展开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的描述。叙述过程中,诗人采用的口语化语言,明白晓畅,符合一个儿童的口吻。
六、品味《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