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对客观世界,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所属栏目:高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四川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单元学时:1课时
一、课堂类型:美术鉴赏课 二、教材
1、版本:2009年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2、教材分析:本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4课,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意象艺术。开头为意象艺术的阐述做铺垫;通过朱耷的作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是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有机串联与阐述,让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了这种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意象艺术。通过的课本结构思路的分析,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目前所处的真实的美术能力水平,本人认为本课应立足于循序渐进地通过鉴别一个代表人物不同阶段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能够简单地表现意象艺术,这应该是整堂课的主线。 三、学生
1、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
2、学生分析: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高,他们有着很强的思辨能力,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因素同样存在,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判断标准很多都只有一把标尺——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这一部分“说像又不像”的作品,其实它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四、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象美术是美术作品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并能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以及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举例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实践,参与评价作品等过程,培养学生对鉴赏语言的表达;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创作,能够创作意象艺术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爱意象美术作品中典型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
五、教学重难点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1、教学重点:掌握并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能够理会意象艺术如何表现,并能够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学难点: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认识并了解意象美术以及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 六、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学习单、多媒体课件、音频; 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纸伞。 七、媒体内容与作用
一、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通过课件投射三种艺术类型的作品,对上节课艺术语言的三个分类进行回忆,选择其中一种并阐述最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通过“考考你的眼力”的活动,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思考“画中有画”,导入本课的学习,对意象艺术有个初步概念。
三、课件展示朱耷的作品,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互动讨论解读,师生共同总结意象艺术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四、体验创作,教师课件播放音频,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氛围下更深层次的理解意象艺术,开始小组创作。
五、课件展示选择练习题,巩固对意象艺术的理论层上的认识,而后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使用方式:边播放边讲解边议论 媒体来源:自制
八、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与评价
一、组织教学
1、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 学习单、 学生绘画材料。 2、课堂礼仪
(课件展示:艺术很难吗?)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
课堂礼仪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进到教室看到黑板“艺术很难吗?”先入为主,引导学生开始思考。
回忆:回忆上一节课关于艺术的三种语言形式的分类。选择其中一类进行阐述。
二、启发与导入新课
在学生对“意象艺术”的了解还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下,通过小游戏“考考你的眼力”屏幕投影展示“画中有画”的意象艺术作品,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展示)
学生回忆,将所学知识承上启下串联起来。 学生对三种艺术语言的作品进行筛选,挑选出自己较为喜欢的一张,并简单表述作品。
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对过去所学的有关“艺术语言”的知识做简单回顾。结合这些知识学生能较好地进行自主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展示同学们比较喜欢的作品,引导同学们发现“画中有画”、“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引导学生初步得到结论,得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走进意象艺术。
三、讲授新课 1、感受意象 (1)对比
同学们对于梵高的经历与作品都已比较熟悉。对比西方梵高与“中国梵高”,一边属于热烈系,一边属于高冷系。这两个艺术家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有
过精神病史,作品都渗入了大量
学生开始疑
惑:将两个人放在一起有什么联系。
将学生不熟悉的人物、作品,与熟悉的人物、作品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的主观情感。今天我们一起在“中国梵高”朱耷的带领下走进意象
艺术。 (2)微表情 现在,很多的聊天对话都开始以“表情”作为表现的一种方式,比如表达自己无奈时、迷茫时,往往都会用这样的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课件展示)
(3)朱耷
朱耷的作品亦是如此,大多的禽鸟作品里,动物都会有这样的表情——翻白眼。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如此怪异?
朱耷的“号”的来源。 意象艺术硕果累累,其中也不乏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朱耷,号八大山人,明皇世孙,19岁国破家亡,23岁出家,56岁还俗,60岁艺术蜕变,70岁艺术达到高峰。
学生对网络微表情非常感兴趣,比较享受其中带来的情感共鸣。
原来在3百多年前,这个微表情就已经很流行,新鲜有趣。
从本人出发,从画家主体出发,对象表现的是画家本人的观念、丰富的情感、潜意识的反映等等。
带着具体的问题与老师做直接的互动讨论。从而回答课本中所提出的“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式怪异?”的问题。 力,评直觉作答,简单快捷的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将网络微表情、网络用语的形式应用到课堂中,有利于将一贯显得较为严肃、带有检查式的发言活动游戏化,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系数的紧张感。
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学生自然地对意象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个宏观上的初步概念,为后面引出理论性较强的意象及意象性艺术的定义做铺垫,从而不会显得过于抽象、难懂。
2、探究意象
《孔雀图》里,孔雀的眼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想一想:意象艺术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
教师阐述、总结(课件展示):
充满倔强之气,保持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实在难能可贵。
中国传统的
通过介绍画作的历
史背景,艺术观念便于深入理解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出意象艺术的特征。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意象艺术的形成过程:意象艺术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
将个人情感注入对象中,并运用夸张变形等不同表现手法,形成的具有主观情感和表现性的作
品。
想一想:意象艺术的特征? 教师引导:在情感上?表现手法上?
1、情感上——艺术家自己的主观表达。
2、表现手法上——多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能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上理解意象美术作品的深层含义了。
意象造型是不失
常态的夸张变形
为特征的,艺术
家在总结意象造型的特征时,用
“似与不似之间”六个字做了
归纳。
用自己的语
言试着总结一下他们所认为的意
象及意象艺术的特征。认真听讲
并尝试欣赏作品 意象艺术的特征。 通过前面的比较、
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会在讨论、探索中得到理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意象艺术的语言。
再观察图片,分析意象艺术的特征。
3、体验意象
(1)教师示范
(2)试一试
请同学们运用画笔,尝试创
作有关校园一角的意象风格绘画
作品。
(4)展示意象
展示作品,并根据这节课学
习的知识,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
阐述组上作品。
(5)巩固与想象 选择:下列选项中和意象性美术特征符合是( )。 A、朱耷的作品 B、具有情节性、叙事性 C、运用夸张、写实的表现手法 D、超越时空、形象、现实的限制
伴着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画
一幅意象艺术作
品。
有了前面几
个环节的铺垫,
这个阶段形学生
的认知,已不仅
仅只是懂得从美
术作品的表达语言上去解释本组
作品,还能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
涵义。
学生选择答案,老师将这个带着极大地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学们合作互助,交流创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作的热情。
寻求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和机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忘的艺术体验。
通过做题答题的方式,检验课堂教学成果,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青年教师“能动学习与核心素养”课堂比赛
二、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课堂开篇相呼应,试问:艺术很难吗?
学生带着对这堂课的理解,继续完善本组的意象艺术作品。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走进意象艺术
一、感受意象 朱耷 二、探究意象 朱——八 耷——大 三、体验意象 课后反思: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