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宏观地貌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_湖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2.2 地球表面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
考点
能力层级
识记 理解 简
单应
用 综合运用 旨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观点,并能运用观
点解决地球上宏观地貌产生的原因和对某些地
理现象的预测。
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
板块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基本地貌
√ 板块内部和交界处稳定性的比较
√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观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2、运用个人提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学生上讲台讲述等形式,来表达、交流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学会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色一般方法。通过课堂和野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多样性,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内向羞涩走向勇敢大方。
3、通过教材和多媒体图片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欣赏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板块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基本地貌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导学案
【学习课时】1课时
【导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旅游。旅游活动已成为社会大众工作之余最主要的放松活动。 【展示幻灯片】假如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当你见到以下地理景观时有何感想?(学生观看,讨论)
【播放图片】 【展示幻灯片】假如你是一位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地理学者时,当你见到以上地理景观时有何感想?(学生讨论,停顿不回答)
【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地球的表面形态。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它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它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怎样?(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五个方面。它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它能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3.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它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 它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怎样?(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它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转】德国有一个人叫魏格纳,有一天他看着世界地图,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2亿年前的世界轮廓图,两相对比,他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情。如果你是他,你怎么看? 【播放“大陆漂移学说”视频】
【40秒停】这就是他的猜测。为了论证他的猜测,他找到了三大证据。
【继续播放视频,1分47秒停】这就是大陆漂移学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板块构造学说的发现过程。
【转】通过课前了解,同学们肯定找到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主要观点。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
【学生回答】
【观点一】全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构成的
【学生活动】读图2-10,图中蕴含板块运动学说的内容,你能发现它们吗。(教会学生如何读图识图。
【展示“加深巩固”练习】 【观点二】板块是运动的 【活动:实验探究:】实验1: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如果给这张纸一个拉张的力,结果会怎样?
【学生动手操作,总结】
【原理运用】如果给板块一个拉张的力呢,结果又会怎样?
【试一试】根据2-10图中箭头表示,试着用板块运动的内容分析红海、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
【活动:实验探究】实验2:把两本同样厚度的书并排平放在桌上,用两手做相对挤压,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动手操作,总结】
【原理运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消亡边界。
【活动:实验探究】实验3: 如果一本厚书向上,另一本薄书向下用两手做相对挤压,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动手操作,总结】
【原理运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形成海沟、海岸山脉、岛弧。
【试一试】根据图中箭头表示,试着用板块运动的内容分析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
【活动】 假如你可以未卜先知,你能否预言出以下情况的结果? 1、未来地中海的面积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2、未来红海的面积将会怎样?为什么? 3、未来我们是否有可能骑自行车去美国?
【观点三】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活动:实验探究】实验4:请大家双臂前伸,掌心向上,双手用力碰撞,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原理运用】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一致 【总结归纳】 【巩固练习】
一.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9年12月10日,印度尼西亚西部亚齐地区附近海域发生里氏5.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5千米。
①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近年来多次发生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恰巧位于地震带上,另一个地震带为 地震带。
②地幔物质的对流是板块运动的动力所在,图中可能出现海底扩张的地区是( ) A.A与C交界处 B.B与C交界处 C.C与D交界处 D.B与D交界处
③板块相互运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与图中甲处地貌景观相同成因的地区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大西洋 D.科迪勒拉山系
2.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马荣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2009年12月火山又开始爆发。
①马荣火山再次喷发,其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的凹陷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C.地壳的隆起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张裂
②菲律宾的东部海域分布有菲律宾海沟。海沟是由于_____板块俯冲到 ______ 板块之下形成的,同时,
______板块隆起形成______ ;而在板块的张裂处常形成 ______或______ 。
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题)( )
印尼地震 震中位置
菲律宾 马荣火山
甲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
三.(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不定项选择题)( )
A.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 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 D.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更喜欢活泼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课堂上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钻进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框架完整。还需在更层次的教学中进行挖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