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三2.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天津市 - 河西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2.2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学情分析:《著名旅游景区景观的特点及其成因》一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知道景观的特点及成因,有助于旅游者更好地欣赏旅游景观,也是旅游规划的前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有了旅游资源分类相关知识的储备,但语言表述能力有限,描述景观特点对学生来说较难。从地理角度理解景观的形成原因对学生来讲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资料提供的信息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 2、 学会从地理角度对景观成因进行分析
重点与难点:著名景区的景观特点的描述和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节假日重要的消遣方式。你去过哪些著名景区?你能描述出这些景区的特点吗?能从地理角度说明这些景观特点的成因吗?
安徽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山为例,学习著名景区景观特点和成因。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活动一:
播放黄山视频并阅读教材,请同学归纳黄山景观的特点。
学生回答:
(1)旅游资源丰富,有景点400处。 (2)景观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地旅游风景名胜培养学生
表达能力。
一、黄山景观的特点
板书:旅游景区景观特点的描述: (1)旅游资源是否丰富、多样
(2)景观的主要类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以山林为主还是以水体为主,人文景观以历史文化为主,还是现代风貌为主等等。 (3)景观的特色和价值。
(4)景观地位:是世界级、国家级还是地方级。
区。 (3)黄山四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4)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提炼、归纳如何描述景观特点,总结学习方法。
过渡:不同景区的景观特点各不相同,成因也不同,只有在对景观的特点、成因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从欣赏景观的外部特征上升到景观的内涵的理解,观其景而知其因,使旅游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承上启下
活动二: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这些美景是如何形成的呢?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分析黄山四绝的成
给出资料:结合资料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黄山四绝的形成原因。
1.奇松: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这些姿态各异的松树如何形成的?
教师补充: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黄山松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也得到了文人墨客
的青睐,用它来比喻我们人类那种坚毅不拔的品格。
2.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云海: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
学生回答: 这里属于花岗岩岩体,岩性坚硬,土壤贫瘠,根系需努力扎根在岩石缝隙中,加上松树喜好阳光,往往朝着向阳一侧,山中风力很强,所以姿态各异。
学生回答: 黄山的怪石是在 花岗岩垂直节理
发育的基础上,通 过外力的风化和 流水侵蚀作用而 形成的。
学生回答:
黄山属于亚热带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整合内外里知识分析问题,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结合所处
地理环境
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云海成因:
4.温泉:黄山有温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其中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又名朱砂泉,有两个出入口。温泉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无硫,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
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加上山区植被丰富,水汽很足,于是多云雾。云雾多变则与风有关。
学生回答:
其形成主要是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分析云海形成。 调动所学
内力作用原理分析问题。 归纳表格 四绝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还有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
怪石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
云海 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而形成
小结:分析景观的成因通常都是要结合景观所处的地理环境各要素来分析,因为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这也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其景知其因,从欣赏景观的形象美,逐步过渡到领略景观的科学美,甚至是文学和哲学之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质,这是我们学习旅游地理的目的所在。
能力提升:
下面我们运用今天所学以小组为单位来分析下列美景的特点和成因。
1.(2017高考天津卷)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 1 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2.读图分析:
(1)这是哪里的美景,用简洁优美的词句准确描述景观特点。
学生回答: 盘山的上盘以松取胜,中盘以石取胜,下盘以水取
胜。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
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水,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聚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因此下盘的飞瀑受“三盘暮雨“的影响最大,故本题选C。
学生回答: (1)江南烟雨迷蒙,小桥、流水、
人家。
挖掘学生知识储备
分析为你,教师相机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2)根据照片景象,分析该地区可能处在哪个季节的何种天气影响下?形成该天气的天气系统是什么?
3. 读图分析:
(1)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稻田?理由是什么?
(2)该地区水稻的熟制如何?为什么?
(2)春末夏初,准静止锋天气。
学生回答:
是海南岛椰林下的稻田景观,原因是椰树是热带植被,说明水热条件很好,水稻能一年三熟。
四、拓展作业
暑假将至,很多同学都会去旅游,请大家能带着一双“地理眼”去欣赏美景,去发现美, 评价美。请同学写出一份报告,下学期交流。
学以致用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